写一篇 我爱红杜鹃的读后感 500字

如题所述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一座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住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地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想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她是那么美,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么?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追问

你能不能 改一下

追答

怎么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2
三月间,春回大地,也正是井冈山的市花 ——杜鹃开放的时节。

粉红的,粉白的,粉黄的&hllip;&hllip;可 我却对那如血一般般红的杜鹃情有独钟。“纸灰 化做百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这夺目的红, 猛烈得触碰着我一个神经,心中充满着无限的 感动和崇敬。

望着蓬蓬勃勃步、布山岗的红杜鹃,不禁 让我记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 我想或许这些杜鹃都是他们在山岗上,大地上 所幻化而成的吧·粉色的也许是青春活力的少女 亦或是独立坚强的女性,而殷红的也许是热情 顽强的勇士。他们都化作了杜鹃,永远守护陪 伴着井冈山。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大地上尽情的 绽放,等待着革命的胜利,期盼着世界的和平 ,祝福着祖国的美好的未来。

他们深深得扎根于这片红土地上;成长, 绽放,直至化作“春泥”成为彻底的革命者,都 不曾离开这片红土地。

“映日杜鹃别样红”一簇簇娇艳欲滴的红杜 鹃跃入我的眼帘,像是用鲜血所凝结成的,日 光中漾出一圈别样的红晕。阳光下,春风里, 它轻轻的晃动着,喃喃耳语,像是对世人诉说 着他们不悔与无怨,低沉而又轻缓,他唤起了 被人们所遗忘被记忆所尘封的历史,我不觉潸 然泪下,为那些远逝的英灵而哀痛。

我爱井冈红杜鹃,不仅爱它漫山遍野迎春 迎怒放的勃勃生机;也爱它默默得点缀大地散 发阵阵芬芳的无私奉献;更爱它不择土地肥瘠 ,不畏料峭春寒的顽强生命力。它是用鲜血浇 灌的革命之花,永远不会凋零,永远开在我们 后世人的心中。
第2个回答  2014-10-22
三月间,春回大地,也正是井冈山的市花——杜鹃开放的时节。

  粉红的,粉白的,粉黄的,可我却对那如血一般般红的杜鹃情有独钟。“纸灰化做百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这夺目的红,猛烈得触碰着我一个神经,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感动和崇敬。

  望着蓬蓬勃勃步、布山岗的红杜鹃,不禁让我记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我想或许这些杜鹃都是他们在山岗上,大地上所幻化而成的吧·粉色的也许是青春活力的少女亦或是独立坚强的女性,而殷红的也许是热情顽强的勇士。他们都化作了杜鹃,永远守护陪伴着井冈山。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大地上尽情的绽放,等待着革命的胜利,期盼着世界的和平,祝福着祖国的美好的未来。

  他们深深得扎根于这片红土地上;成长,绽放,直至化作“春泥”成为彻底的革命者,都不曾离开这片红土地。

  “映日杜鹃别样红”一簇簇娇艳欲滴的红杜鹃跃入我的眼帘,像是用鲜血所凝结成的,日光中漾出一圈别样的红晕。阳光下,春风里,它轻轻的晃动着,喃喃耳语,像是对世人诉说着他们不悔与无怨,低沉而又轻缓,他唤起了被人们所遗忘被记忆所尘封的历史,我不觉潸然泪下,为那些远逝的英灵而哀痛。

  我爱井冈红杜鹃,不仅爱它漫山遍 野迎春迎怒放的勃勃生机;也爱它默默得点缀大地散发阵阵芬芳的无私奉献;更爱它不择土地肥瘠,不畏料峭春寒的顽强生命力。它是用鲜血浇灌的革命之花,永远不会凋零,永远开在我们后世人的心中。 <收起
第3个回答  2014-10-22
《杜鹃花开》读后感500字
晚自习时,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闷热的天气随即清凉了起来。
我走进教室,“怒江民族中专”六个熟悉的大字映入眼帘,4月份的校报出版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过了校报读了起来。浏览第三版,“杜鹃花开”四个字深深吸引了我,就像棒棒糖一样,令人迫不及待品尝。
《杜鹃花开》一文是彭愫英老师写的,我的心跟着她的文字描述,将盐马古道的历史翻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杜鹃花开到采访期井村老人,情与景交融。老人对往事的追忆,让我更进一步了解盐马古道。作者的一把好文笔和交织在文字里的情愫令我深受感动。《杜鹃花开》一文让我感触深深,原来,我们每天吃的盐巴,以前是这样得之不易,艰苦煮盐的盐工,穷得连一条裤子也没有,背夫的血泪和马帮的苦歌浸透盐马古道文化史,让我掬一把历史辛酸的泪水,诚如当年走在盐马古道的老人感慨,共鸣在这样的话里:“能过着今天的日子,没有什么不满足了!”
每当放假我回漕涧老家,爷爷、奶奶常跟我说起盐马古道的事情来。奶奶说:“以前从拉井而来的背盐人经过我们这里,他们没吃没喝的。”奶奶看这些背盐人可怜,把他们领回家里过夜。背盐人临走留下一小撮盐作为答谢,他们太客气了!奶奶撩起围腰擦了擦眼角说,当时的盐不像现在这样便宜,金贵得很……
《杜鹃花开》一文提到漕涧,这是盐马古道线路之一的必经地。尽管政策性封闭了拉井盐矿,我吃不到味美的拉井桃花盐,但桃花盐的盐味,从历史的印辙里悠悠地向我飘来,从彭愫英老师深情的笔触里向我走来。
我听过彭愫英老师的文学讲座课,也读过彭愫英老师的很多作品,柔中带钢的文笔让我过目难忘。我印象最深的是彭老师在其主题为“民族情结下的诗性魅力”文学讲座中,形容自己“丑陋”,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让我联想到很多很多。
一位老师用“丑陋”这个词形容自己,你说这位老师真的“丑陋”吗?其实不然.这位老师谦虚的言行和朴素的着装,单薄的身影和坚毅的步伐,让我透过“丑陋”的表象,触摸一颗质朴却异常美丽的心灵。品德的感召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为人脚踏实地以及大爱情怀,这正是榜样的力量。
杜鹃花,多么普通的植物,由此拓开的历史情结,就像天空下着的蒙蒙细雨,浇在我干裂的心田上。
第4个回答  2014-10-22
白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