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围城片段点评,多多益善!

不用特别深奥的,随便一点就行了。

“苏小姐听了,心里直刺得痛,回答孙太太同时安慰自己道:‘那绝不可能!鲍小姐有未婚夫,她自己跟我过。她留学的钱还是她未婚夫出的。'……苏小姐道:‘鲍小姐行为太不像女学生,打扮也够丢人 —— '……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么,你就是摇篮里睡着的小宝贝了。瞧,多可爱!'苏小姐说。鲍小姐打她一下道‘你!苏东坡的妹妹,才女!'苏小姐早看见这糖惠而不费,就是船上早餐喝咖啡时用的方糖。她鄙薄鲍小姐这种作风,不愿意跟她多讲,又打开书来,眼梢却瞟见鲍小姐把两张帆布椅子拉到距离较远得空处放着,心里骂她无耻,同时自恨为什么去看她。苏小姐道:‘快去吧,不怕人等得心焦吗?'方鸿渐红了脸傻笑,便撇下苏小姐走去。苏小姐明知留不住他,可是他真的去了,倒怅然若失。书上一字没看进去,耳听得鲍小姐娇声说笑,她忍不住一看。……苏小姐气得身上发冷,想这两个人真不要脸,大庭广众竟借烟卷来接吻。…… 从那天起,方鸿渐饭也常在三等吃。苏小姐对他的态度显著地冷淡。他私下问鲍小姐,为讲小姐近来爱理不理。鲍小姐笑他是傻瓜,还说:‘我猜的出来为什么,可是我不告诉你,免得添你骄气。'……鲍小姐的回答毫不合逻辑:‘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 苏小姐道:‘你可以把方先生跟李先生介绍介绍。'”-------------------------

[赏析]在船上时,两位女主角是鲍小姐和苏文纨,妒忌的原因是方鸿渐。鲍小姐是因为旅途太无聊,看方鸿渐是坐二等的,人还过的去。苏小姐是想让方鸿渐卑逊的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谁知道鲍小姐只轻松一句话就把方鸿渐钩住了两人开始相互妒忌,因为两人都想拥有方鸿渐,害怕对方占优势。这是属于正常的妒忌,就像心里分析家维拉德盖林所说:“在正常的妒忌中,你发现你的伴侣正在和别人发生恋情,或者正在和别人秘密调情。你所感觉的是一个信号。妒忌正告诉你要留神。一些事也许要出错……”鲍小姐和苏小姐都在心里面认定方鸿渐是自己的恋人,因此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威胁。以上选段表现的就是两人因妒忌是怎样互用语言中伤的。为了同一个男人,两人不惜相互讥讽,每句话中都透着酸味,不过鲍小姐和苏小姐的争斗基本上打成了平手。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为方鸿渐以后的幸福埋下了地雷。
参考资料:http://shss.sjtu.edu.cn/huiyuan/20040104.htm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shss.sjtu.edu.cn/huiyuan/2004010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8
《围城》里的经典太多,先摘取一段你看:“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 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着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信标识。”
这一段是主人翁方鸿渐等人到三闾大学后,好友赵辛楣对校长高松年的变化感叹“他的变化是因为地位高了”,钱钟书先生发表的见解。钱先生认为,人便坏不仅是因为地位高了,而且说明他的本性中就有这坏的一面,只是未高升时没有机会先露,当他一得势,则马上回原形毕露。

再比如方鸿渐与苏文纨等人一起吃饭时,苏文纨的话揭示了本部书的主旨,可谓核心,整个故事就围绕这句话展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进来。”解释了“围城”二字的内涵。不光是对婚姻来讲,而是世上万事皆有此现象。

经典太多,有问题欢迎发给我~~
第2个回答  2008-02-08
内容提要: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杨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已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小说原来也是可以这样写的,小说家的高境界中也有这样一种。可以说,《围城》的魅力是双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现出来的,一是作家展现自身的。读了钱著,包括那些学术著作,尤其是读了这本《围城》,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加了不小的喜剧色彩。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第3个回答  2008-02-07
我喜欢看开始时鸿渐给父亲通信的段落,一来一往,两个人可爱极了。“每揽镜自照,神寒形销···”“而有余闲照镜耶?···已濡染恶习···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吓的鸿渐忙写信讨饶,父亲收到信,证明了自己的威严远及千里外,得意非凡,给儿子寄去了一笔钱。
蛮有趣的,双方的语言和性格都符合在书中的位置。
强烈建议你慢慢细读《围城》,好书!!我看了3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