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度和大三度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大三度是两个全音,小三度是一个全音一个半音。

两个全音的三度是大三度,一全一半的三度是小三度。三和弦: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叠置起来构成的和弦叫三和弦。按三度音程排列时:上面的音叫五音,中间的音叫三音,下面的音叫根音。

所谓大三度是指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是全音的关系,也就是有两个全音,便是大三度。所谓大三度,是指,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是全音的关系,也就是有两个全音,便是大三度。例如:Dol到Mi,Dol和Re是全音的关系,Re和Mi是全音的关系,DolMI便是大三度的关系。

大谱表

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在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四根线。

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钱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来又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到了16世纪又有了加线的办法,它更加完备了音高的记载。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这种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涂以黑色涂成的,它被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种。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是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才有所推广。在五线谱之外,还存在着各种线谱的体系。

除纽姆谱外,在16世纪中意大利和英国就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20世纪初,也有人对五线谱进行过改革,并作过种种多线谱的尝试,但都未能普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5
大三度 在听觉上往往给人以明亮、协和、稳定之感,小三度的色调则略显昏暗,且不如大三度协和、稳定(建议在钢琴或电钢琴上弹奏“C.E”【大三度】和“C.Eb”【小三度】两个和声音程以试听。追问

给你看个图片,我有点看不懂

明明都是隔一个音一个是大三度另一个确实小三度音是为什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