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时候,清朝人对"中国"这个名词会有概念吗?

看(还珠格格3)的时候,尔康被那个缅甸的公主抓到缅甸后,老是听到他说"中国,中国"的.我觉得那个时候这样说好像不太合适.可我不太确定,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不曾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从清朝后期开始,清朝与西方国家交流时开始使用“中国”这个名称,往往使用“中国”来称呼自己。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这一个称谓正式成为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上的共同认知中,“中国”一词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4
不是的,这个应该是编剧的问题,那时都称中国为大清帝国,还没有中国一称.
第2个回答  2019-01-18
大清国的首都是在中国的北京。仅凭这一点,就不应该否定清朝。何况“中国”这一名称,也是在清代,才正式作为国家的名字计入史册。他的国旗是
“黄底蓝龙戏红珠图”的图案就成了大清的国旗了。
黄色的,国徽中国的五爪龙,国歌《巩金瓯》。是由晚清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所定的。
第3个回答  2014-01-04
肯定有
第4个回答  2014-01-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