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加宏是什么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3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 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 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 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江西安福-湖南新化-四川资阳-康氏资料----康纪明

康氏族谱原序

原作者: 康纪明\匡修思改

吾族由句须公而下,代有显者。历世至通,仕汉为丹阳令。丹阳即楚所谓金陵 也,遂家焉。峤为太原丞,至崧,赘居东海。丞生纲,为东海太守。纲生尚书令衎,丞相乐 安侯衡。衎生郎中令成,衡生弘文馆学士咸。祖孙父子子兄弟显于汉室,家声丕振。自成至通判陇西,又居长安至超,复归金陵。 至胄,始由金陵仕。唐贞观时,为吉州别驾,遂家太和祁州匡家坊。胄实为太和匡氏初祖。 生二子,曰琬,曰珏,十传而为十七客都使(珣),乃徙安城蒙潭之阳丘。避宋太祖讳,易匡为康。 吾安成之有康姓,盖自十七客都使始也,毂之后屡传至,又迁太和之仁善乡,为南唐蕲州刺史。 稠公亦易匡为康,生宣,居深溪。宣之后,至伯瑀,生克俊,由太和县前A徙太 和仙槎乡之前溪。宣之后徙庐陵麻州富田, 又易匡为王,是为别驾胄公裔,与吾阳丘之康,称为亲派者也。他如河洛参军事珌,则自豫州移宜春,生三子,曰义、曰合、曰索。义自宜春始入太和千秋乡之破溪,为兴公始祖。合徙虔州,如兴国、蓝田、西禅巷,又以方为 氏。索 徙太和云亭乡,又以为王氏,悉属丞相衡之裔。与吾辈祖尚书令衎之裔并为兄弟之派。

胄公长子琬之后徙丰城新乐乡蒙潭,曰阳丘,曰石浦,曰石门,皆是蒙潭也。且观吾祖吉 州别驾胄公其乡贯犹称本音,匡氏门中,或称匡山堂上,数百年尚未之改。洵为的据,若吾 安城初祖为十七客,即古十七郎之谓。都使,即古切度使,按察使之谓。盖初祖当以知安福州,历转袁州路都使,都使固官名也,子孙之不考者,乃妄称吾祖为客都使。 嗟乎,世远年湮,典籍半没,承讹袭舛,诸如此类,可深叹哉。姑及无旁引,即吾阳丘之 谱,曾修于嵩甫公庄,与可成公圭,印给四十八部,寻罹兵燹,无有存者。后水口雍公熙荟 集残,即弗克大合,亦尝竭蹶为家谱,计尚遗二十世寀,三世灞未。而谓都使公生子五文或成挂漏,赖有太和兴公挟册来蒙议修通谱,查据旧本,然后及知都使 公实生寀,寀实生灞,灞生五文。祖祢无紊,昭穆无阙。兹还非我祖在天之精神托于兴公以谕我千百祀之子孙于不替者哉。 五文伯仲世居阳丘,所居有上中下三院,文举之后,为许析居平垣围曰下院,即今蒙潭山者 是也。其派系备载通谱,迄今上下
两团,世次昭穆从来不爽。独怪通谱于四文子孙略而不备,当兴 公来蒙时,A会未遍,宗盟亦由之弗洽,我太爷三泉公数载感慨,因忆学博,雍公身为弟子 员时,汲汲于家谱之修,以前追庄、圭、后契仁、兴,油然亲睦之衷,如吾太祖独不可缵而承这乎?是为序。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的故事,一直以为自已的祖上是明未清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来四川的。出于好奇,经常在网上查找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情况,同时也找康氏族谱,想更多的了解相关情况。康姓为全国第七十五大姓,但在网上,很少见到康姓族谱的资料,很是遗憾。前不久,终于在老家查找到了已残损的家谱,才知道祖上是从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石马山(现涟源市石马山镇)都迁到四川资阳的。现将自己收集到的族谱的内容公布于此,以方便康姓本家人了解情况。
寻根问祖,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后人也会象我们今天一样地问起自己的祖先,想更多地了解先人的奋斗史。在此,我建议康氏宗亲行动起来,积极收集康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家谱等资料,在资料较为丰富的时候,能在网上建立一个“中华康氏家族网”。以此告慰康氏家族老祖先们的在天之灵,为我辈宗亲加强联系,互助共荣,为后世子孙了解先人历史,继承先人遗志,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建立一个良好信息平台。有志于创建“中华康氏家族网”者,请与我联系。我的QQ号为:511128010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四十七世嗣孙曾诏字廷命号克庵 拜撰

由湖南迁至四川资阳之康氏班辈排法
康氏四次修谱后所议班辈录后:
福(富)友华祥瑞 ,万廷显正世天(仁)兴;
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承兆凤麟;
寿安锡庆敦洪绪,佐运和宣启俊英;
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萃殿嘉基。
以上共五十六世,如班辈排完,又可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再造此志

资阳之康氏
康氏自我祖南八公由江西迁湖广之麻城县孝感乡,支派繁衍。在清初我始祖世祀公迁来四川资阳东乡尚义甲地名凉水井立宅居住,世祀公二子曰仁兴公,曰天星公。仁兴公支派即今安岳县各乡居住者是。天星公支派分居成都、简阳、资阳、资中、内江、泸县、宜宾等地。天兴公生三子,长日兴榜,次曰兴贵,季曰兴富。兴榜公之后裔住今之梨子坝、陈家沟。兴贵公之后裔住高屋基、矮屋基、 潭塆。兴富公之后裔住龙滩子、雷公庙、凉水井。支派繁衍,因族谱簿残缺,其详不能尽书,俟以后寻得完全者再行补充可也。

康氏族谱世系序

康姓自赵宋同光时,其鼻祖南八公由豫章徙楚潭州之上湘,其子发诏,生和仲政仲明仲布处大湖南北难以悉数。其六世福一福二福三兄弟居址悉属本邑石马乡之温塘陂头村。发诏长子春发迁汉常等处,次湖发留事先人神主。三桂发,迁新安等处。福一祖迁本里之户长山急救岩,福二祖迁太阳乡之龙潭。兹将各祖分支居住地名载于后:祁州三支,蒙潭二十支,洽水四支,高陂十一支,滩头十二支,桐木四支,黄陂三支,湖坊七支,中院六支,印溪二支,深溪九支,前溪七支,县前二支,槎溪一支,麻州十七支,富田三十四支,灌溪六十七支,剡溪二支,垇上四支,下山四支,值下二支,丰城二十五支,文溪十二支,蓝田三支,杬溪四支。
第2个回答  2013-12-13
峵rong二声
第3个回答  2019-09-17
峵róng
峵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MPDC
五笔98:MPDC
仓颉:UJKI
笔顺编号:2524451354
四角号码:23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F5
基本字义
1.
古同“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