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韩愈 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诗人常采用以花喻雪的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描写事物,可使形象鲜明生动,使人得到强烈的感染,加深读后的印象。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白雪“却嫌”“故穿”,写出了人们对春的急切盼望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7
新年都未有芳华(借代,用花香、花色代指春天的花), 二月初惊见草芽。(一二句为对偶)
白雪却嫌春色晚(拟人), 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第2个回答  2012-07-17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