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三月底领导安排要上一节三年级校本课程,是关于《弟子规》的,哪位高手,有这方面的建议,或是有教学设计可以参考更好,谢谢大家了!急。。。。。。

1、 抬出圣 人训是拉大旗作虎皮
《弟 子规》开篇道:《弟 子规》 , 圣 人训。圣 人训便如何?“当仁不让于师”更是圣 人训。当圣 人训与国 家法规不一致的时候,冉有就不听圣 人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公西赤出差到齐国,冉有为他向孔子请求差旅费,孔子不按规定,只给了很少一点,冉有给了孔子说的100倍。于是孔子说出了他少给的理由:“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已经很富了,君子应该周 济穷人,而不应该增加富人的财富。话有道理,事无道理,不能因为公西赤富有,就不给人家支付差旅费啊,这样岂不是剥夺公西赤的劳动所得吗。后来冉有按孔子的话做了吗,当然没有。
还有宰予更是把圣 人训当作耳旁风: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我白天睡大觉,孔子批 评一次宰我不改,批 评多次宰我还是不改,孔子骂他是垃 圾,并说宰我让孔子由听信别人到考察别人。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绝对的好学 生。但是,一个人的生物钟是很难改变的。孔子骂过之后宰我还不改怎么办,只好听之任之了。而《弟 子规》用圣 人训压人,是为了让你放弃思考,放弃追求真 理,完全迷 信权威。何况之后的许多内容为了胡朝奴 役人 民的需要违背了圣 人训。
圣 人是讲道理的,圣 人更是宽容的,圣 人是知错就改的,圣 人是不会神话自己的言 论为圣训的,圣 人推崇学术自 由,言 论自 由,是在自 由竞争中胜出的,圣 人更不会把违背圣 人训的人定为现型反革 命的。
当然孔圣 人讲道理,孔圣 人宽容,另一个自封的康熙圣 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的,康熙圣 人的圣训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且即使康熙圣 人认为你违背它的圣训,你也会遭文 字 狱的。
2、 以前为什么没有《弟 子规》,以前的弟 子都守规矩。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 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仁义是与生俱来的。孟子又曰:“无恻隐之心,非 人也;无羞恶之心,非 人也;无辞让之心;非 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孟子的仁义礼智是针对华夏弟 子来说的,夷狄不包括在内)。只要将他们发扬光大就够了。不但没有《弟 子规》也不需要,而且弟 子们的职责是 “正君”——监 督君王和各级官 员的政务。当然一群只有理论而没有权 利的儒生,必须做到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所以,以前没有《弟 子规》,汉唐勇斗宦官的是这些弟 子,宋亡了,数万弟 子自 杀殉国,明亡了,弟 子们鼓舞带动人 民英勇抵 抗了37年。而有《弟 子规》的胡朝呢,几百名新军一声呐喊,武昌城立刻光 复,胡朝的狗屎运终于到头了。读《弟 子规》的弟 子们都咸与维新去了,一个为胡朝殉国的都没有。《弟 子规》是让他们做奴 隶,根本不是他们的国,干吗要殉呢?
3、 君父规在哪里?为什么在最该产生君父规的时期偏偏产生了《弟 子规》?
难道那时的君父天然正确,掌握绝对真 理?胡酋们剥夺了本该且始终由民间掌握的道统。康熙自称:“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他自封是圣 人在世:“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 世道统之传,即万 世治统之所系也。”(《东华录》卷五十一)。从此满清皇帝成为活着的圣 人,传统儒家在君权之上的道统被其彻底颠 覆,满清皇帝在政 治上合理合法为 所 欲 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成为“教 主”。皇权在手,真 理也就在手,权力就是真 理,彻底败坏了儒学思想。胡酋掌握异端裁判权,彻底消灭了学术自 由。自然而然地,对政 权的社 会评价也变成当 局的自我认定。满清夺取道统(社 会评价体 系),自我评价自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正君等于找死。汉政 权道统在民,社 会评价政 权是否合格,满清侵略者时期道统在君,奴 隶主评价奴 隶是否合格。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而且圣 人训中关于君的要求,更严格,在圣 人看来,弟 子的道 德规范高于平民,而君的道 德规范要高于弟 子。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胡酋个个不仁,他们为了做奴 隶主,不惜进行几十次大屠 杀,比日寇凶 残千万倍,终满清一朝始终伴随着大屠 杀。胡酋个个不义,冠 冕 堂 皇的表态永不加赋,实则把只值800钱的银子强 迫老百 姓按2000钱缴税,摊丁入亩还是加税,征厘金更是公然撕 破永不加赋的画皮。胡酋个个不正,利 用完汉 奸吴三桂就背信弃义地撤藩,官 员非满不用,汉 人能力再强也只能做陪衬。
胡酋动辄自比尧舜禹汤,看看禹的作为和孔子对他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看看胡酋怎么做的吧,康熙乾隆两个酒肉酋长,七次巡幸刮尽民 脂 民 膏。先修最大的皇家妓院圆 明园,又修游猎娱乐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最后,居然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亡之日,无一尽忠之臣,不亦宜乎。孔子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云“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民不从只好用强 权压 迫。发现效果不好,就找御用文人帮忙,模糊圣 人训,于是,以孔圣训为表,胡酋训为里,阉 割汉文化,关键处奴文化的《弟 子规》应运而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 师,那谁是父母的老 师?当然是政 府,当时的满清奴 隶主集 团言必称尧舜,行必为桀纣,各级官 员满嘴仁义道 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言传身教是不可能了,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只好硬性规定,强 权压 迫。弟 子们都不守规矩必须详细规定,弟 子们不怀德总要畏刑吧。
一个社 会正常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君权越来越小,民 权越来越大,对君的要求越来越多,对民的要求越来越少。唐法已经是三权分立,明已经是成型的内阁制,内阁拥有对皇权的否决权。而明朝后期兴起一场广泛的非君运 动,按照社 会的正常发展,该出现的是《君父规》而非《弟 子规》。胡朝重回独 裁制,并且连道统也被胡酋夺去。以2500年 前的圣 人训为基础,关键处又向后倒退了几百年的《弟 子规》,充分暴 露了满清把中 国社 会的政 治制 度倒退了3000年的事实。
4、 《弟 子规》是满清在诛心,是奴 隶培养规范。
之前的弟 子志在家国天下,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是弟 子们的志向,或成为舆 论监 督的中心,随时随地评判政 府的行为。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胡朝的弟 子,必须唯唯诺诺。甘心做奴 才。一个哭庙案就让才子金圣叹人头落地,居然有30人以上集 会处死的胡律。
《弟 子规》〈入则孝〉云:“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对照一下刘备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弟 子规》却要求是除非请示汇报并得到批准,否则什么都不能做。典型的培养奴 才。连宠物都要自主 权,何况是人。儿童精力过旺,儿童求知欲特强,磕磕碰碰,摔摔打打难免,那是儿童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儿童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的,不许儿童犯错误等于不许儿童成长。形不成独 立的世界观和独 立的人格,这正是满清所需要的,你们都有独 立的是非观,都要责任权 利相称,满清的奴 隶主岂不做到头了?
《弟 子规》〈入则孝〉云:“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儒学的孝是父慈子孝——权 利责任的统 一,而无论爱我或憎我,我都要孝,典型的奴孝。比如舜的父亲瞽叟,就希望舜死,而且要死于类意外,以便自己不承担责任,看到舜不死,就制 造类意外,舜应该满足瞽叟的愿望把自己去除掉吗?
《弟 子规》〈入则孝〉又云:“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理直气平可以,理直气弱何意?难道父母的过错就不是过错?或者我们提意见是更大的过错?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使父母错了,子女也不该发现,发现了也不该指出,万不得已指出,也要先察言观色,因为指出父母过错的行为本身是更大的过错。所以要“挞无怨”。孟子曰:当怨无怨是不孝。只有已经漠不关心,视为路人了,才会不怨。而且,连舜都要怨,不但怨,而且在空旷处呼天抢地。面对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殴 打你的家长,你会无怨吗!在家挞无怨,出外则文 字 狱无怨,被奴 役无怨,背黑锅无怨,甚至冤死无怨了。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难道父母就可以死不认错吗?在家父母永远是对的,在外强 权永远是对的,就可以伺候主 子了。于是汉文化的人格独 立被奴颜婢膝取代了。
《弟 子规》〈谨〉都是晚睡早起洗脸漱口衣冠整洁不挑食不饮酒等等等等,总之是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绝不是孔子的瑾,“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才是孔子的瑾。按照《弟 子规》〈谨〉德要求,像子路这样从来不知退让的人,像宰我这样不但不知退让,还千方百计和老 师抬杠的人,早就该被家法处死了,何以能成为孔门十哲?对一个人的品格培养才最重要,细节的精雕细琢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别有用心。培育志向小之人。怎可让奴 才胸怀家国天下?奴 才只能鼠目寸光、自私残 忍、唯 利 是 图。
孔子的基本理论还有用,岂可死板僵化,一成不变?如2500年 前为什么反 对箕踞?因为当时的衣着有缺陷,箕踞——尤其是夏天——可能隐私暴 露。孟子突然进入妻子的房间,因见妻子正在地上箕踞而坐差点就把妻子修了。至于后来,衣着发展了,箕踞除了占地方,可能会绊倒路过的人外,已经没有其他不好之处了。《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还有柳宗元也箕踞,不但箕踞,而且还写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箕踞已经是潇洒自如,无拘无束的代 表,《弟 子规》〈谨〉云勿箕踞,这是食古不化。
《弟 子规》〈泛爱众〉云:“恩欲报 怨欲忘。”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为了胡酋的培养奴 才的需要,公然违背圣 人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8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8
去网上搜就可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