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出自哪里及赏析

原诗?

这是顾贞观的词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却又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因苏轼这词,“贺新郎”也叫“贺新凉”、“乳燕飞”、“风敲竹”。《苕溪渔隐丛话》不同意此说,认为“此词腔调寄‘贺新郎’,乃古曲名也。今乃云取其沐浴新凉,曲名‘贺新凉’,后人不知之,误为‘贺新郎’”。然而其称“贺新郎”为古曲名的根据未详。但苏轼的这一《贺新郎》词,借花抒怀,托意高远,冠绝古今,若将其坐实为一官场风流故事,实乃不足凭信,而苏轼此词句豆平仄,与后来诸家颇多不合,因此,后人用“贺新郎”这一曲词牌,一般不以苏轼此词为准。

随苏轼之后的南宋的辛稼轩也写过不少《贺新郎》,大都展示出大丈夫悲愤感慨的豪放之气。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另一代表作还有张元干的《贺新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表现了一种刚正不屈的性格,抒发出抑塞磊落之气。正因为“贺新郎”常被以辛稼轩为代表的这些豪放词人所用,许多人往往以为此词调声情沉郁苍凉,只宜抒发激越情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贺新郎”词双调共一百十六字,前后阕各六仄韵,押入声韵为佳,也可上去通押。据《康熙曲谱》,此牌属南吕宫,而南吕宫的特征是“感叹伤婉”。龙榆生先生在他的《唐宋词格律》一书中认为“贺新郎”“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金缕曲”从“贺新郎”改名,应该是出于宋人叶梦得(1077-1148)的《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与?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叶梦得词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本词风格婉丽,该是早期之作。从苏轼的“乳燕飞华屋”到叶梦得的“睡起流莺语”,可见“贺新郎”不仅仅能写出壮怀激烈,更可以写出简淡中的款款真情来。

毛泽东的诗词中气势磅礴,以《沁园春·雪》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但备受珍赏的还应算上正式记录中他写的第一首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重感慨,泪如雨。

今宵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一般正式的观点,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早年写给爱妻杨开慧的,以表离别缅怀之情,近年来有人考证说毛泽东这词并非写给杨开慧,而是他人,而词中“重感慨,泪如雨”是出版时候被改写为“人有病,天知否”的原词文。

“贺新郎”在中国词坛上盛行的时光,从明末清初开始。当时民族、阶级矛盾的尖锐,使衰微了几百年的词得以有了新生。明末清初,以曹尔堪为领袖代表的一代词人开始探讨在词中寄寓亡国之痛,形成柳洲词派。柳洲指今嘉善魏塘镇一带,外延可包括今上海金山、松江部分地区。明末嘉善是清流名公辈出之地,与阉党斗争而惨遭迫害。邹抵谟《远志斋词衷》里说:“词至柳洲诸子,凡二百余家,可谓盛矣。”

清康熙十年(1671),曹尔堪在北京的秋水轩开题首倡,发起了一场被后人称为“秋水轩倡和”的“贺新郎”酬唱活动。秋水轩系当时孙承泽(官至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在北京的家中别墅。秋水轩位于都城西南隅,今北京宣武门外琉璃场附近,后孙公园一带。“秋水轩倡和”活动有当时著名的二十六家词人参加,有词坛元宿龚鼎孳推波助澜,周在浚主持征集汇编,蔚为大观。而参与倡和的范围更遍及全国,词人词作无数,包括著名词人顾贞观、纳兰性德、陈维崧、陈维岳、宋婉、曹贞吉等,词作三百篇以上。最后辑录成的《秋水轩倡和词》,共收二十六家近一百八十首《贺新郎》。词非一题一境,皆以“卷”字韵起,以“翦”字韵止,分别用“卷,遣,泫,茧,浅,展,显,扁,犬,免,典,剪”韵写成,可谓“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曹尔堪自己写了七首,表达自己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遭遇(他曾被逮下狱)及国破代易、仕途宦海艰险的感慨,其首唱开题词为《贺新郎》(雪客秋水轩晚坐,柬檗子,青蔾,湘草,古直。六月二十日):

淡墨云舒卷。

旅怀孤,郁蒸三伏,剧难消遣。

秋水轩前看暴涨,晚露着花犹泫。

贪美睡,红蚕藏茧。

道是分明湖上景,苇烟青,又似耶溪浅。

留度暑,簟纹展。

萧闲不羡人通显。

笑名根,膏肓深病,术穷卢扁。

衮衮庙牺识破,回忆东门黄犬。

沧海关,吾其知免。

埋照刘伶扬酒德,倒松醪,好把春衣典。

词赋客,烛频剪。

“秋水轩倡和”之后,“词场一时之盛”,“贺新郎”词创作在清初迅速推广普及,一直到民国初期,仍余脉不尽。

说到“金缕曲”,就不得不提到顾贞观的两首“以词代书”的故事。这两首词,还有与它们有联系的纳兰性德写的《金缕曲》词,共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关友情的精彩典章。

清顺治十四年(1657),发生了三次科场舞弊案,分别为顺天乡试案、江南乡试案和河南乡试案。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当年参加了江南乡试并中举,因此被卷进了科场案。科场舞弊案发后,顺治皇帝大怒,于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所有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由他在中南海瀛台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两名主考官被斩,十七名同考官处绞。吴兆骞系著名江南才子,被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愤然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但仍被流放宁古塔(今天的黑龙江),一晃就是十八年。吴兆骞从塞北苦寒之地给他的至交好友顾贞观写来一信:“嗟乎!此札南飞,此身北滞,夜阑秉烛,恐遂无期。惟愿尺素相通,以当把臂,唱酬万里,敢坠斯言!”顾贞观感慨之下,作了两首《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1676)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夙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丁未吾丁丑,

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1637-1714),号梁汾,无锡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爽,尚友好义,二十余岁时,即以萧寺题壁诗“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为龚鼎孳称赏,而声誉鹊起,名动公卿。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四十岁时,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二十二岁的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引为平生第一知己,成为忘年之交。

顾贞观给吴兆骞的这两首《金缕曲》字字锥心,句句泣血。纳兰性德无意间见到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凌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才可与这两首《金缕曲》鼎足,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感慨万千,挥笔而就,给顾贞观写了一首披肝沥胆的《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全词情真意切而神韵不失,不加雕饰而直抒胸怀。人生现实的悠悠不平,面对真诚的友谊,足可以“冷笑置之而已”!而“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已然超脱生死。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比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屯田,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此纳兰性德为吴兆骞之事尽心竭力。纳兰性德之父当朝宰相纳兰明珠,老师徐乾学,都曾受纳兰性德之托向当时的康熙皇帝进言,终于在几年后使得吴兆骞返回京城。而纳兰性德根本就不认识吴兆骞。吴兆骞回到京城,到了相府,看见斋壁上赫然题着“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阕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顾贞观曾有《金缕曲》给纳兰性德:

且住为佳耳!

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裾朱第。

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容易得,一人知己。

惭愧王孙图报簿,只千金,当洒平生泪。

曾不值,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逾醉。

亿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

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矣!

但结托、来生休悔。

俄顷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

名预籍,石函记。

纳兰性德有《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给顾贞观:

酒宛青衫卷。

尽从前,风流京兆,闲情未遣。

江左知名今廿载,枯树泪痕休泫。

摇落尽,玉蛾冰茧。

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

空省识,画图展。

高才自古难通显。

枉教他,堵墙落笔,凌云书扁。

入洛游梁重到处,骇看村庄吠犬。

独憔悴,斯人不免。

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

凭触忌,舌难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3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却又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因苏轼这词,“贺新郎”也叫“贺新凉”、“乳燕飞”、“风敲竹”。《苕溪渔隐丛话》不同意此说,认为“此词腔调寄‘贺新郎’,乃古曲名也。今乃云取其沐浴新凉,曲名‘贺新凉’,后人不知之,误为‘贺新郎’”。然而其称“贺新郎”为古曲名的根据未详。但苏轼的这一《贺新郎》词,借花抒怀,托意高远,冠绝古今,若将其坐实为一官场风流故事,实乃不足凭信,而苏轼此词句豆平仄,与后来诸家颇多不合,因此,后人用“贺新郎”这一曲词牌,一般不以苏轼此词为准。

随苏轼之后的南宋的辛稼轩也写过不少《贺新郎》,大都展示出大丈夫悲愤感慨的豪放之气。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另一代表作还有张元干的《贺新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表现了一种刚正不屈的性格,抒发出抑塞磊落之气。正因为“贺新郎”常被以辛稼轩为代表的这些豪放词人所用,许多人往往以为此词调声情沉郁苍凉,只宜抒发激越情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贺新郎”词双调共一百十六字,前后阕各六仄韵,押入声韵为佳,也可上去通押。据《康熙曲谱》,此牌属南吕宫,而南吕宫的特征是“感叹伤婉”。龙榆生先生在他的《唐宋词格律》一书中认为“贺新郎”“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金缕曲”从“贺新郎”改名,应该是出于宋人叶梦得(1077-1148)的《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与?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关德在《题石林词》一文中,对叶梦得词下了这样的评语:“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本词风格婉丽,该是早期之作。从苏轼的“乳燕飞华屋”到叶梦得的“睡起流莺语”,可见“贺新郎”不仅仅能写出壮怀激烈,更可以写出简淡中的款款真情来。

毛泽东的诗词中气势磅礴,以《沁园春·雪》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但备受珍赏的还应算上正式记录中他写的第一首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重感慨,泪如雨。

今宵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恁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一般正式的观点,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早年写给爱妻杨开慧的,以表离别缅怀之情,近年来有人考证说毛泽东这词并非写给杨开慧,而是他人,而词中“重感慨,泪如雨”是出版时候被改写为“人有病,天知否”的原词文。

“贺新郎”在中国词坛上盛行的时光,从明末清初开始。当时民族、阶级矛盾的尖锐,使衰微了几百年的词得以有了新生。明末清初,以曹尔堪为领袖代表的一代词人开始探讨在词中寄寓亡国之痛,形成柳洲词派。柳洲指今嘉善魏塘镇一带,外延可包括今上海金山、松江部分地区。明末嘉善是清流名公辈出之地,与阉党斗争而惨遭迫害。邹抵谟《远志斋词衷》里说:“词至柳洲诸子,凡二百余家,可谓盛矣。”

清康熙十年(1671),曹尔堪在北京的秋水轩开题首倡,发起了一场被后人称为“秋水轩倡和”的“贺新郎”酬唱活动。秋水轩系当时孙承泽(官至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在北京的家中别墅。秋水轩位于都城西南隅,今北京宣武门外琉璃场附近,后孙公园一带。“秋水轩倡和”活动有当时著名的二十六家词人参加,有词坛元宿龚鼎孳推波助澜,周在浚主持征集汇编,蔚为大观。而参与倡和的范围更遍及全国,词人词作无数,包括著名词人顾贞观、纳兰性德、陈维崧、陈维岳、宋婉、曹贞吉等,词作三百篇以上。最后辑录成的《秋水轩倡和词》,共收二十六家近一百八十首《贺新郎》。词非一题一境,皆以“卷”字韵起,以“翦”字韵止,分别用“卷,遣,泫,茧,浅,展,显,扁,犬,免,典,剪”韵写成,可谓“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曹尔堪自己写了七首,表达自己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遭遇(他曾被逮下狱)及国破代易、仕途宦海艰险的感慨,其首唱开题词为《贺新郎》(雪客秋水轩晚坐,柬檗子,青蔾,湘草,古直。六月二十日):

淡墨云舒卷。

旅怀孤,郁蒸三伏,剧难消遣。

秋水轩前看暴涨,晚露着花犹泫。

贪美睡,红蚕藏茧。

道是分明湖上景,苇烟青,又似耶溪浅。

留度暑,簟纹展。

萧闲不羡人通显。

笑名根,膏肓深病,术穷卢扁。

衮衮庙牺识破,回忆东门黄犬。

沧海关,吾其知免。

埋照刘伶扬酒德,倒松醪,好把春衣典。

词赋客,烛频剪。

“秋水轩倡和”之后,“词场一时之盛”,“贺新郎”词创作在清初迅速推广普及,一直到民国初期,仍余脉不尽。

说到“金缕曲”,就不得不提到顾贞观的两首“以词代书”的故事。这两首词,还有与它们有联系的纳兰性德写的《金缕曲》词,共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关友情的精彩典章。

清顺治十四年(1657),发生了三次科场舞弊案,分别为顺天乡试案、江南乡试案和河南乡试案。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当年参加了江南乡试并中举,因此被卷进了科场案。科场舞弊案发后,顺治皇帝大怒,于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所有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由他在中南海瀛台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两名主考官被斩,十七名同考官处绞。吴兆骞系著名江南才子,被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愤然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但仍被流放宁古塔(今天的黑龙江),一晃就是十八年。吴兆骞从塞北苦寒之地给他的至交好友顾贞观写来一信:“嗟乎!此札南飞,此身北滞,夜阑秉烛,恐遂无期。惟愿尺素相通,以当把臂,唱酬万里,敢坠斯言!”顾贞观感慨之下,作了两首《金缕曲》: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1676)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夙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丁未吾丁丑,

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辞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1637-1714),号梁汾,无锡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爽,尚友好义,二十余岁时,即以萧寺题壁诗“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为龚鼎孳称赏,而声誉鹊起,名动公卿。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四十岁时,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二十二岁的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引为平生第一知己,成为忘年之交。

顾贞观给吴兆骞的这两首《金缕曲》字字锥心,句句泣血。纳兰性德无意间见到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凌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才可与这两首《金缕曲》鼎足,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感慨万千,挥笔而就,给顾贞观写了一首披肝沥胆的《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全词情真意切而神韵不失,不加雕饰而直抒胸怀。人生现实的悠悠不平,面对真诚的友谊,足可以“冷笑置之而已”!而“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已然超脱生死。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比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屯田,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此纳兰性德为吴兆骞之事尽心竭力。纳兰性德之父当朝宰相纳兰明珠,老师徐乾学,都曾受纳兰性德之托向当时的康熙皇帝进言,终于在几年后使得吴兆骞返回京城。而纳兰性德根本就不认识吴兆骞。吴兆骞回到京城,到了相府,看见斋壁上赫然题着“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阕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顾贞观曾有《金缕曲》给纳兰性德:

且住为佳耳!

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裾朱第。

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容易得,一人知己。

惭愧王孙图报簿,只千金,当洒平生泪。

曾不值,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逾醉。

亿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

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已矣!

但结托、来生休悔。

俄顷重投胶在漆,似旧曾相识屠沽里。

名预籍,石函记。

纳兰性德有《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给顾贞观:

酒宛青衫卷。

尽从前,风流京兆,闲情未遣。

江左知名今廿载,枯树泪痕休泫。

摇落尽,玉蛾冰茧。

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

空省识,画图展。

高才自古难通显。

枉教他,堵墙落笔,凌云书扁。

入洛游梁重到处,骇看村庄吠犬。

独憔悴,斯人不免。

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

凭触忌,舌难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02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字华峰,亦作华封,又字远平,号梁汾,初名华文。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苏无锡人。

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顾氏家族是无锡之邑的名门望族,有着极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高风亮节的门风。

贞观禀性聪颖,少年时代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内斩露出过人的才华,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后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在吴中影响甚大。

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得其引荐而任内阁中书舍人。三年(1664)七月,蒙天子如见。五年(1666)以南籍应顺天府乡试中举,名列第二,称顺天南元。后掌国史馆典籍。

康熙十五年(1676)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骛,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

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

所著有《纑塘集》、《弹指词》,编有《唐五代词删》、《宋词删》,又有与纳兰性德合编《今(一作近)词初集》。其中《弹指词》「声传海外,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云」(《清史列传·文苑传》);他又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齐名,举凡清史、文学史、词史无不将二人相提并论,被视为风格近似、主张相同的词坛双璧。

贞观、性德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秦赓彤在《弹指词·序》中说:「先司寇题语有云:『本朝词家,以弹指为最。』窃展卷诵之,惊为自古词家所未有,盖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而叹先司寇公评骘之当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9998.htm

第3个回答  2016-01-02
这一句是纳兰性德的老师顾贞观的诗啊。
只可惜只流传下来这一句。

顾贞观(1637-1714),号梁汾,无锡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爽,尚友好义,二十余岁时,即以萧寺题壁诗“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为龚鼎孳称赏,而声誉鹊起,名动公卿。

从百度百科的资料看来,这首诗是题写在寺庙的墙壁上的。可以想见,森森古木,清冷庙宇,年轻的诗人挥毫作诗,留下这千古名句。

落叶满天,淅淅沥沥的声音彷佛落雨;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啊,你竟然彻夜不眠。
不由得想起林妹妹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样的诗,就该在秋雨绵密的夜晚,对一盏孤灯,细细吟咏。体味那穿越百年时光,令无数人落泪的百转心肠。
第4个回答  2015-12-26
顾贞观(1637-1714),号梁汾,无锡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爽,尚友好义,二十余岁时,即以萧寺题壁诗“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为龚鼎孳称赏,而声誉鹊起,名动公卿。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四十岁时,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二十二岁的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引为平生第一知己,成为忘年之交。

顾贞观给吴兆骞的这两首《金缕曲》字字锥心,句句泣血。纳兰性德无意间见到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潸然泪下,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凌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才可与这两首《金缕曲》鼎足,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感慨万千,挥笔而就,给顾贞观写了一首披肝沥胆的《金缕曲·赠梁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