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生的媒体访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美国专家研究表明,专一化战略适合于美国、英国等高度发展的竞争市场,而多元化集团企业更符合新兴市场的企业形态。野风集团25年的风雨实践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也许正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尤其是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千古绝唱,世代传诵。野风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取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之意作为企业的名称和理念,并以其25年蓬勃发展的历程诠释了“野风”坚韧、强劲、奋发、升腾的企业精神。 当您在杭州市区沿着潮王路自西向东而行时,一个被誉为杭城环城北路以北地区最靓的楼盘———野风现代城就会映入你的视线。人们也从此记住了她的开发商—————野风集团。 主持人:你认为野风能持续发展25年,应归结于机遇还是你的经营?
俞国生:一靠机遇,二靠经营。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俞国生:从机遇的角度看,我是个幸运者,我抓住了这个时代给我的许多机遇。从经营的角度看,我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经营者。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办企业的人,几十亿资产规模的企业对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来说应该是不算大的。但有一点,我很庆幸,25年我们一直在发展,虽然速度不算快,但每一步我们走得很稳健,很踏实。
主持人:在以往的印象中,野风更多代表的是服装,而如今,野风房产已成为响当当的一块品牌。杭州市中心规模最大的楼盘,50多万平方米的野风现代城,就是你们的代表作品。
俞国生:是的,“现代雅苑”一经问世便成为杭城引人注目的亮点楼盘,二期工程“现代名苑”和“现代领地”的销售形势也很好。
主持人:野风在短短几年能成为我省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方阵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浙江尤其是杭州的房产开发商无论是开发理念、开发规模、整体业绩等已被公认为居国内领先地位,可谓强手如林。你认为,你们的“现代城”系列产品受到市场热捧,成功的秘诀主要是什么?
俞国生:要说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有精品意识,要造人人都喜欢住的房子。
这点也许人人都知道,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会有所不同。另外,我认为周围强手如林反而会给自己一种压力,使自己不得不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做出精品,在市场上取胜。
主持人: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产品销售与地块非常重要,后续发展则与土地储备关系重大。我认为,野风推出的“现代”系列产品与选址的成功很有关系,而且野风在杭城这种次中心的沿河地带已储备了这么大规模的土地,业内外人士都不得不佩服野风决策层的长远目光。
俞国生:您说得对。地段是影响房产销售的重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看中了上塘河边的这个地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临水而居,是城市居民对理想住房的一种标准。有了好地块,还要有好设计。就像拥有了一块璞玉,而要把它变成精美的玉器,还要看工艺师的技术水平。我们的现代城一期“现代雅苑”是请香港建筑师设计的。而二期“现代名苑”集一期现代雅苑的成功开发经验,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环境景观、综合配套方面都力求有新的突破和提升。现代名苑内,西面是数百米长的沿河绿化带,还有一个占地约16000平方米的市级公园,有一个人工湖,部分住宅楼环绕在公园四周,不少住户在家中就能看到公园的美丽景致。这么大的公园景观配套在目前市区楼盘中是少有的,因此,许多购房者一见就下单了。现代领地除中小型高级公寓外,则首次引进了纯LOFT高空间商务楼,景观设计由加拿大奥雅园境师事务所设计。我们野风要给久居都市的人们营造一种现代优雅的生活,吹吹野外的“风”。土地储备是房地产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要有眼光,但也要有实力。野风集团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而不是单一的房产开发企业,因此,在资金上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我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红,一些其他行业的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涉足房地产业。而同时,据我了解,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将资金投到了别的行业如医药等,这两种殊途同归的多元化形式是否说明多元化经营的房地产企业比单纯的专业的房产开发企业有优势吗?
俞国生:最近有专家说,中国企业可以多采用多元化战略,理由有三:一是企业多元化与核心竞争力并不矛盾,事例证明企业多元化可获得更稳定的存活;二是中国许多产业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先占了这个市场也就圈到了钱;三是中国产业机会多多,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企业发展之道。美国专家研究表明,专一化战略适合于美国、英国等高度发展的竞争市场,而多元化集团企业更符合新兴市场的企业形态。国内企业选择多元化,就是因为企业产品市场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实现真正的规模效益化。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市场。香港前10名房地产商能占开发总量90%的市场份额。而我国的房地产商经历多年发展仍鲜见全国性品牌。
此中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房地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规模效益并不明显。所以才有房地产挣了钱往别的行业投,而其他行业有钱人也来搞房地产的怪圈。 主持人:据说在野风集团的发展史上有三个第一:1988年,创建浙江省第一个纺织品服装中外合资企业;1990年野风作为第一个乡镇企业来杭发展;1992年创办了浙江第一个民营房地产公司。当时房地产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行业。您在当时服装生产、出口主业经营得很成功的情况下投身房地产业,主要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俞国生: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到1992年,浙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行业包括房地产业在市场需求的孕育下诞生并走向新兴。
当时房地产业有了初步的市场,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了买房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我们看到了未来巨大的商机,因此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野风集团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和化工医药等产业。主持人:从1999年开始,几年内,房地产开发业绩已让外省市同行刮目相看,如今市区平均房价也一路飚升至全国前三位。您认为,杭州的房地产的火爆正常吗?是否存在泡沫?俞国生:这几年,得益于政府出台房改政策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大政策环境,杭州优美的地理环境及市政府“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倡导,为在杭的房地产公司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在杭的房产公司业务发展很快。
同时,在杭房产开发公司也为杭州的旧城改造、城市的美化作出了贡献。随着一个个新楼盘、一幢幢沿街商务楼的落成,不论是沿街景观,还是社区住宅,大部分都已旧貌换新颜,杭州市区景观正和美丽的西湖一样变得越来越美。上世纪90年代初还在流传的“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已永远成为过去。杭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和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受到省内外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房价上升是房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反映。
我认为,杭州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火爆是我省各地经济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正常体现。 主持人:近段时间,国家针对房地产业出台了一些重要政策,对房地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你对当前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房价走势如何看?俞国生:房地产业的火爆吸引了其他行业的目光,这两年我省同行业内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国家采取宏观控制政策以保证房产业的健康发展,可能也是看到了这种现象。但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好的。
首先,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普遍向往和需求。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不可能仅停留在有吃有住的基本需求上。在工作越来越紧张、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居“家”生活的品质。人的一生有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提高“家”的温馨、舒适程度,让家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已成为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其次,我省发达的经济为“城市化”进程铺就了道路。
目前,我省城市化比例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接下来的几年内还将有大量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进入大中城市,这都将为房产业造就很大的市场。此外,城市中还有不少旧房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面积偏小、生活设施不完备、缺乏相配套的物业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房子也将陆续进入改造范围。最后,中国人还有种特有的爱投资固定资产的情结,中国人偏爱买房、买商铺,有了自己的房子,才能安心。因此房产也成了部分人的投资热点。至于房价走势,应该是市场本身决定的。主持人:目前野风集团拥有合资及控股、紧密型企业数十家,除了房地产开发,还集化工医药、建筑、进出口贸易、针纺服装、纸业包装和金融投资等产业于一体,资产规模已达几十个亿。
作为民营企业,从1980年开始创业到今日的规模,25年的发展势头令人赞叹。我看到过许多民营企业仅仅维持了几年时间,看到过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也很快地走向衰亡,也看到过一些幸存下来的“长不大”的老企业。您们野风是不是特别幸运?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俞国生:创业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时时刻刻考验着企业的生存技能。那时期我常体会到的是“反复无常”与“举棋不定”的滋味。那时我国市场开放不久,允许创办乡镇企业。东阳的乡镇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一家家冒出。当时,我认定的主营方向是服装业。因生长在农村,高中毕业后别的事也不能做,便在东阳的老家小镇办起了石潭服装厂。那时办企业,毫无市场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虽然企业办得早,占得了先机,但服装行业因产品定位相同,互相克隆,竞争很激烈。在生产、经营服装期间,用“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等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后来抓住机会,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省服装进出口公司合资组建了工贸合营的京东服装厂,开始了出口服装的生产加工;1991年初又与另一公司合资创办华西服装有限公司,并于次年成立了“野风服装集团公司”,由此奠定了野风在浙江省服装生产、出口行业的龙头地位。“野风”自诞生起,与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没有特别的照顾政策。要说优势,一靠优良的产品质量,二靠抓住发展机遇。对那些被淘汰的企业,凭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究其失利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持之以恒地把好产品质量关,二是不能解决好面临的困难并进而争取到发展机会。 主持人:作为有着25年创业经历的民营企业家,您认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俞国生:民营企业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诞生的,幸存下来的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不断锤炼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在我看来,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是:
首先,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的对经济性质进行人为的划分,这种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享受不同政策,或者因经济成分不同享有不同权益,相当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统一的“游戏规则”,使得很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迷失方向,找不到根据与依靠。尽管随着民营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家对有关政策有所调整,也出台了一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大多是一种摸索、探询、尝试性的,使得政策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弱。
其次,是缺乏保障民营企业正当权益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除《乡镇企业法》外,有关民营企业的,多数是以“条例”形式出现。
第三,信用状况的不佳,也就是“诚信”危机制约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才是维系企业正常经营和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企业间的违约、坏账、各种欺诈行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使企业陷入危机,而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诚信风险。
第四,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差的原因。如经营管理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产品结构老化;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等。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命在日趋缩短,由上世纪80年代的5~6年,缩短为现在的3~4年,短的开业1~2年就关门大吉了。
主持人:您认为对民营企业来说,最好的成长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
俞国生:最好的成长环境也就是公平竞争的环境。 主持人:野风集团25年中能持续发展,的确不易。那么,面对上述的困难和环境,你们野风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俞国生:市场竞争尤如玩游戏,首先要深谙游戏规则,及时获取各类有用信息。在创业初期,当时虽然有强烈探求商品信息的渴望,但获得信息的渠道少之又少。那时只有村支部、乡镇办公室内才看得到报纸,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主动出击,运用两条腿的“跑路”功夫,从村到乡,从乡到镇,从镇到市,从市到省会杭州,一步一步跑遍全国。
所以,现在我的很多老友时常调侃我说:俞国生走路像跑步,俞国生最好的角色是当国际竞走教练。其实,这是二十多年经营工作中逼出来的。我想,我们中国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都是优秀的竞走运动员。既然谈到“走路”与“跑步”,我最欣赏的还是冯根生先生的“飞鸟”理论:“带着企业往前飞,不回头,不停靠,拼命飞,飞得快,飞得高,飞出枪的射程之外。”我与他们相比就差远了。主持人:你很谦虚。
俞国生:实际上我是没有他们做得好。另外,我认为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应发挥其特殊的有利条件和竞争优势,如快速决策的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等,能够根据市场的瞬息万变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又极不平衡,收入差异也很大,民营企业可以见缝插针,拾遗补漏,生产地区性和特色性的产品,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以“诚”取胜,以“质”取胜。只有好产品才能赢得好信誉,就如同人们一想起咖啡就联想到雀巢,一提起汽车就想到奔驰、宝马,一用冰箱就选择海尔,它们代表的就是高贵的品质和信誉。野风集团自初创之日起,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论是服装、化工原料还是房子,都要不遗余力地做得最好。我认为民营企业管理者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时刻具备忧患意识,时刻记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危机就在身旁!
主持人:在您办公室的墙上,我看到了这样两句话:“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这是两句带有口号标语意味的话。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为所有员工所接受的理念与文化。您认为,“野风”是如何去积淀与诠释其特有的企业文化的?
俞国生: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软件,简而言之是一种工作态度。它主要由三方面构建而成,分别是公司成员共有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确,我们可以制定并推广一系列口号与标语,但我认为,“诚信为本,信誉至上”应该真正成为野风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行为的标准。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实来自于创始人的人生理念。最高主管的言行、行事作风、取舍标准,都会使下属耳濡目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下属,从而形成一种氛围。 主持人:能说说您的处事风格与行为标准?
俞国生:作为企业领导人,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具有人格魅力与人文素养。首先要充满自信,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哈瑞·杜鲁门当美国总统的时候,他在椭圆办公室挂了一块牌子:“责任止于此处!”
我十分欣赏他的这种处事原则与气度。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只有负责任、敢做敢为、能作能为,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已养成做事的习惯,而不成功者则否。微软的三条日常工作原则对我启发较大:“能站着说话就不要坐下,能在桌边解决就不要去会议室,能够写便条就不要发送文件”,正是这种高效率的工作习惯与态度,才成就了IT业的巨子。
作为企业领导人,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牺牲奉献精神。我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样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的确很有道理。办企业,做实业,行事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应该是企业的全局,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未来发展。如果鼠目寸光,仅仅将眼光盯住眼前个人的利益,则注定该企业没有气度,没有格局,没有气魄。 主持人:作为成功的企业家,现在您的人生理想,或者说对企业的未来构划是什么?
俞国生:记得国外有位管理学家曾说过:“管理一家成功的公司就像玩特技的人维持五个球在空中,其中四个是白球,一个写着‘产品’,另一个写着‘销售’,第三个写着‘企业与公共关系’,第四个是‘员工’,除了这四个白球,还有一个红球,它上面写着‘利润’,在任何时候,玩特技的人一定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绝不能让红球掉在地上。”
缺乏利润,公司即使有最佳的产品,最佳的形象,最乐于奉献的员工,以及最引人注目的财务基础,它还是很快就会陷入困境。但这并不等于说利润、经济效益是唯一的追求目标。
赢得利润,获得效益,只是一个企业的基本需求层次。除此之外,更应该着重使企业发展成为“诚信”、“受人尊敬”、“服务社会”、“关爱生活”等社会效益层次延伸的组织。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生产出优质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保障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了回报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特别是回报社会这应该是一位成熟的企业家的自觉行为。 主持人:每年度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一公布,都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进而引发全社会的财富大讨论。拥有几十亿元资产的您,毫无疑问,是名副其实的富人。那么,对于财富,您有何个人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俞国生:首先,我表示很幸运,我们已生活在能够这样公开谈论财富话题的年代,还财富一个本来面目的时代。对财富的正当追求是现代人生存的动力与目的。不想拥有自己财富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懒汉;不靠自己的才智去获得财富,则是异想天开等天上掉个大元宝或是躺在父母功劳本上贪婪攫取的人,是一个绝对没有出息的人。财富是中性客观的。
财富之所以伦为贬义的、不道德的,问题不在于金钱本身,而是拥有金钱的人。如果懂得利用金钱多做有意义的事,则金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真正体味并感受到拥有财富的快乐;若只将其花费于锦衣美食,在物欲享受方面贪得无厌,最终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正因为财富拥有超能力量,对企业家的品质与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应该明白财富的真谛。企业家一个特别重要的责任不仅仅是施舍,而是减少施舍对象,即通过把企业办好,纳更多的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方式,体现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个人拥有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就越大,如果对社会不承担责任,财富随时都在更换主人。私营企业不姓“私”,如果没有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企业是做不大的。早在两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曾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衡量富人的标准不能够仅仅局限在狭义的货币金钱层面上。法国评价一个人能不能进入中产阶级,不仅要看收入,还要看受教育程度、听了多少音乐会、为野生动物基金等这些组织募捐了多少款等等,只有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他才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中产阶级,是一个富人,而不是一个暴发户。
财富的多少,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不代表你的品行与涵养。如何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才真正体现你个人的财富观与价值感。 主持人:据说,您本人不仅是浙江省慈善总会的永久创始会员,还担任了下城区慈善总会副会长,野风集团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以野风公司的名义捐资助学,赈灾救灾,扶贫助残,捐款额总计近1000万元,这些善举就是您上述思想的实践吧。
俞国生:这些年来,野风集团的确做了不少公益活动。在家乡捐资160万元新建了东阳市石潭中学;捐资50万元给家乡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助教;为东阳北江镇和湖北省巴东县的孤寡老人、贫困户捐款80万元;在湖北省恩施市捐资约120万元建成一座液化石油气站,并出资建造希望小学、资助人民医院、为贫困地区民政、公安等单位提供资助,还为当地5个贫困大学生供读;1998年为浙江省赈灾救灾捐资50万元及价值50万元的财物;2002年向下城慈善总会捐款12万元;积极响应杭州市下城区“春风常驻”行动,2000年开始,每年捐款5万元,为困难群众送温暖;今年,又设立野风特殊教育基金,第一年捐资20万元,购买“野风爱心车”用于接送师生,以后每年向学校捐资15万元,资助金华启明学校特殊教育事业。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也是很快乐的事。我快乐,是因为我能帮助别人。 主持人:您希望留给子女的是怎样的财富?
俞国生:俗话说:“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留给子女最重要的是事业。我很尊重子女的选择,至今我对子女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是担负起父亲基本的职责,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与环境。如今我的大女儿在三菱公司工作。选择职业,发展事业,要靠其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