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如题所述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但目前,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游戏的开展很难取得应有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  一、幼儿游戏的时间及自主游戏受到限制  游戏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大量的时间、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备,然而,现在的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挤掉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其进行正式的基础教育,及所谓素质教育,这样孩子大量的游戏时间被削减了,其原因如下:  1、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幼儿园的管理越来越市场化、经济化、效益化。  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市场竟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一天一节英语课,每天布置许多作业,有个别幼儿园一天给孩子安排五节课,就是没有游戏课,据说家长评价还很高,生源也非常好。  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兴趣班取代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但现在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都开设了美术、舞蹈、围棋、电子琴等兴趣班,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一结束,孩子们要上各类的兴趣班,连户外活动的时间几乎都没有,有的孩子一天要上两种兴趣班,对于兴趣班,有的幼儿园由孩子自主选择,有的幼儿园规定每个孩子必须要上所有的兴趣班,所以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玩自主性的游戏,虽然有的幼儿园每周都安排了游戏课,但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作主,而是由园里统一安排,如周一玩结构游戏,周三玩角色游戏、周五玩表演游戏。  二、游戏目标的设立,扼杀了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童年时代生动有趣的游戏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许多游戏不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当游戏的组织者将游戏设立了目标,并作为手段来运用时,游戏的性质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游戏的自发性也会慢慢的丧失,记得我曾在《读者》上读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有一个孩子在院子里滚一个破铁桶,铁桶滚动的响声十分讨厌,吵得周围人无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就是不听,而且兴趣非常浓。有位老人走了过去,悄悄告诉他,你干的不错,这次你滚一个来回我给你一元钱,孩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完成之后,老人果真给了他一元钱。然后又对他说,你再滚一次我给你五毛钱,孩子还是很高兴,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得了报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给了他五毛钱。这次老人说:“我只有一毛钱了,你再玩一次就给你,孩子听了有点不乐意,但想想还有一毛钱呢,勉强又重复了一次。最后老人说:“没钱了,你再玩一次好吗?”孩子兴趣全无地扔下铁桶走了。这个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儿童游戏怎样转变为工作的过程。具体到幼儿园,游戏被子规范为教学的现象十分突出。记得在一次老师公开课观摩活动中,老师组织幼儿玩游戏,我便悄悄的向一个小朋友,你在玩游戏时,喜欢老师来指导吗?他马上回答:“不喜欢。”为什么?“老师总是叫我们这样、那样,一会又说谁做的不对,谁又不听指挥……”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游戏已经丢失了独立性、自主立性。幼儿自发游戏的地位也发生了扭曲。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时,时时想着如何做才是对的,才不被老师批评,才算听指挥,那么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还有乐趣可言吗?  三、幼儿游戏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自然物及废旧材料不能充分利用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是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变化,也给幼儿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楼大厦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大大缩小了幼儿的游戏场地,必然导致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电子化、电动化玩具泛滥,又明显降低了幼儿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玩捏泥的游戏,都是自己亲自找来各种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甚至还会把这些泥巴烧制成各种模具、陶器。现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橡皮泥,虽然卫生、方便,却隔离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难以启迪幼儿的智慧。  其次,老师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成品玩具多,如:饺子、包子、饼干、汉堡包等,一个个都精心做好,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不许幼儿弄坏,拆开,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而且许多游戏玩具对废旧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实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  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组织和指导好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改变以上局面和状况,关键在于端正教育者的游戏观,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条件开展好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3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幼儿园应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大自然。如:玩“拾树叶”让孩子精选各种形状的叶子拼贴各种图形,在树上系绳、打绳结。两树之间架秋千,使幼儿攀爬、荡悠。沙箱、沙池及玩水设备等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一些旧轮胎供幼儿滚动、码叠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3、要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1
亲亲~您好~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幼儿园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游戏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生活中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游戏活动正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再由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带领幼儿在绘画、唱歌、跳舞等方面进行体会、学习和模仿,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技能。

2、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通常会设置多项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区域,如看书、下棋、唱歌、迷宫、拼图等区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脑子去想,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锻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有助于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游戏是自发的动作练习,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技巧和练习方式。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游戏中蹦蹦跳跳,可以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特别是在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户外游戏中,大量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幼儿进行全身运动或局部运动。锻炼他们平衡、持久、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运动技巧,增强运动能力。
4、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与同伴和老师接触、交往,在同说同笑同乐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受益无穷。
因此,游戏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是幼儿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幼儿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增强体质、了解生活,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的目的,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