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整理一下初中,语文,数学。 (入伍考试)

我今年入伍参军, 需要考初中,语文,与数学,希望各位大大,能帮我整理一下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数学 资料或试题。直接发我邮箱来,[email protected]如果对我真的很有用。  888分的追加。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概要表列
一、词类
(一)词类:汉语实词。词类 意 义 举 例 使用时要注意的情况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出门向东。
(1)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搭配。
例1:他亲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眼前。(名与动搭配错误)
例2:它坚硬的目光变得柔和了。(形容词与名词搭配错误)
(2)不要误用词类。
例3:这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耻辱。(名词误用为动词。“耻辱”改为“侮辱”)
例4:现在,世界流行着许多发达肌肉的锻炼法。
(形容词误用为动词。“发达肌肉”改为“使肌肉发达”)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意义的词。
斑羚飞渡 上前出了桥 敬畏自然。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意义的词。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对他很尊敬。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我第一次约了十多个同学到家玩。
(1)数词、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2)数量词可以重叠。
(3)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
例5:从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两倍”。
②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减少到”。例7:
从20减至5:“减少了75%”、“减少了四分之三”、“减少到25%”、“减少到四分之一”。
当代词代替某类词的时候,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例8: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例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
量词 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钟敲了十二下。
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那些环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是这么回事。
(二)词类:汉语虚词
副词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父亲因为忙,本已说好不送我,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从天安门往里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对于上面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词“对”、“对于”、“把”与后面对象的搭配。
例:书法艺术,对我真是一窍不通。
(是“书法艺术对我”,把“对”的对象搞错了)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飒飒风响。
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确使用。
她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我国的运动员的第一个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前三个)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呀,他什么时候……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词的意义:单义与多义,同义与反义
词的意义 特 点 辨析要点及示例
单义词 仅一个意义的词。 罗布泊(专有名称)元素(科技术语)
多义词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基本义)②颜色重:深红
③久,时间长: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谋远虑
同义与反义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使用时注意辨析细微差别:
词义的轻重:注视、凝视(轻——重)
范围的大小:战役、战斗(大——小)
搭配的习惯:坚定(立场、方向、信仰)坚决(性格、意志、态度)
情感的褒贬:聪明、狡猾(褒——贬)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相反:对——错 真——假 相对:黑——白 大——小
多义词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义、中性与贬义
褒义词 带有赞美、喜爱、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词的褒贬色彩有常用现象:
① 以反义词表达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② 同义却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赞扬——吹捧 领袖——头目
③ 成语表达感情色彩
独断专行——集思广益 敷衍塞责——全心全意
贬义词 带贬斥、轻蔑、鄙视、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
注: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二、短语与单句
(一)短语
短语结构类型 短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特点 示例 注意要点 示例 分析
主谓 由表示被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组成(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1.配合得当:(1)合乎事理。 (2)合乎语言习惯。
2.使用简明。3.并列恰当。
例1:质量增加
(主语、谓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可说为“质量提高“或”数量增加“)
例2:发现困难
(动词、宾语配合不当,可说为“发现目标”或“克服困难”
例3:一支动听的歌声
(修饰语不符合所修饰对象特点,数量词“一支”不能修饰没有数量限制的“歌声”)
例4:非常笔直的路
(偏正短语修饰语堆砌累赘,“笔直”本身已包含了“非常”的程度)
例5:台灯和照明器材
(“照明器材”已包涵“台灯”,要注意并列的内容是否恰当)
例6: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应该是“征求”后才“接受”,并列动词的位置互调就合理了)
偏正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偏)定语+名词(正)(偏)状语+动词(正)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协调工作 无言以对 非常幽雅
动宾 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成分组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动词+宾语(谁、什么)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后补 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动词+补充形容词 打量一番
热极了
并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联合。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注:理解①能识别具体语境中的短语类型。②能正确认识什么是句子成分。
应用①能应用短语正确造句。②能辨别并纠正一些常见的句子语病。
(二)句子成分与句子使用
名称 句子成分 句子使用
说明及符号 举 例 注意要点 病句示例
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1.成分搭配要合理。
2.句子结构要完整。
3.语序要合理。 例1:在将要惜别的一刻,三年来同学们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回响。(主语“愉快笑容”与谓语“回响”搭配错误)
例2:他的考试已经被录取了。
(应该是他“被录取”,主谓搭配不当)
例3:发稿后,赠送样本和稿酬。
(“稿酬”不是“赠送”的,动宾搭配不当)
例4:我国的石拱桥有持久的历史。
(应该是悠久的历史,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5:为国捐躯的人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主语是“人”,宾语却是“表现”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6:听了杨利伟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
(能做主语的“他”放到了“使”后面,使句子缺主语)
例7: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奔小康。
(“努力”干什么,没有说完,缺谓语)
例8:农业生产必须走现代化。
(“走”什么,没有说完,缺宾语)
例9: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修饰语之间语序不当)
例10: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知识,为她的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修饰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
谓语
— 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
~ 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时间、工具等
定语
() 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所属、性质、数量等。
补语
<> 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时间、处所、数量、时间等。 我惊恐<到了极点>
状语 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注: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单句由短语或单个词构成。掌握句子成分及句子主干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局面表达和修改病句。
(三)句子的用途
句子名称 表达特征 示 例
陈述句 陈述事情,用陈述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句号。
1.肯定的陈述:以“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式表示。
2.否定的陈述:以“不”、“没”、“没有”表示否定语气。
例1:他是鲁迅。 例2:他不是医生。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用疑问语调,句终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
1.用“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提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回答。
2.只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疑问语调,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3.并列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4.以肯定否定相叠方式提问,要求作肯定或否定回答。
例3:你上哪去?例4:这是他的吗?
例5:你吃还是不吃?例6:你见没见过他?
祈使句 要求别人做或不做的句子。用祈使语调,书面表达上,语气强烈用叹号,语气较缓用句号。有表示要求和禁止两类。 例7:你出去!(要求类,表命令)
例8:不准说话!(禁止类)
感叹句 表示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用感叹语调,在书面用感叹号。
例9:啊!多乖的孩子!
例10:我进步了!
三、复句
(一)复句
名称 常用关联词语 示 例
并列复句 还,也,又,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 ①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②做,要靠想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递进复句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甚至)
不但…反而(反倒),
…尚且…更… 尤其 ①这双手不但厚实,而且灵巧。
②他不但不生气,反倒佩服你。
选择复句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宁可…。   ①我不是今天走,就是明天走。
②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 尽管…可是… ①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②雨停了,可是天还是阴沉沉的。
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就。 因此,可见。 ①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②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尽快解决。
假设复句 如果…就。 假如(倘,若)…那末(就)。
即使……也。 哪怕……也。 ①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能不攻自破。
②即使下雪,我也要去。
条件复句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总)…。 ①只有靠自己亲自观察,才能知道实际情形。
②无论谁参加,我们都欢迎。
(二)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样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三)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复句中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示 例
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才能做好工作
②缺少关联词 大学的门虽然难进,知识的门永远敝开着。
③错用关联词语 哥哥要去参军,妈妈同意,然而爸爸更加赞成。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也要上山去砍柴。
注:[理解] 能识别复句类型,分析两重以内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
[应用] ①能正确运用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造句。②能纠正复句的语病。
四、修辞
(一)常见的修辞格
类型 修辞格特点及示例 使用时注意要点 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比喻 打比方,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喻体+比喻体+本体
例1:(雨)像牛毛,像花针……(明喻)
例2: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暗喻)
例3: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借喻) 1.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
2.经常与比拟结合使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带“像”字的不都是比喻。(例: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重“喻”是打比方。
拟人 把物当人写,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1: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 必须根据表达需要,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比拟贴切自然。 拟人一般有表现人物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词语。
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例1:他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换一件衣服。(扩大夸张)
例2:一转眼已经六年了。(缩小夸张)
例3:我父亲的脸色早已煞白。(超前夸张) 1.必须符合人或事物的特征。
2.经常与比喻结合使用。
(例:从化的荔枝多得像汪洋大海)
排比 排列起来的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注意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排列顺序
对偶 成对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有正对、反对之分。
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
例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
反复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两种。
例1:你在哪里啊,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连续反复)
例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间隔反复)
设问 并无疑问而故意提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
例: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自问自答。
2.与反问连用,一般以反问回答设问。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能够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有否定形式表达肯定,肯定形式表达否定两种。
例1: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否定形式表达肯定)
例2: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否定形式表达的是肯定意思;肯定形式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问,却有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1.语言表达要“简明”。
“简明”,就是表达要简要、明白。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把握事物要点,去掉多余的话。 例1:写文章要学会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不必要的话”也就是“啰嗦话”,重复多余)
②表达明了,不让对方误解。 例2:牧童牵着牛在吃草。(谁在吃草?牧童,还是牛?表达不清)
2.语言表达要“连贯”。
“连贯”,就是表达要明白、通畅。一个完整的意思,常常需要好几句话才能表达清楚,这就要注意把这些句子有序地连接贯通。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保持统一话题,使各句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 例1:原文: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苹果压断了,而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
改文: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树枝竟然被压断了,大多数树枝不得不用木杆撑住。(峻青《秋色赋》)
分析:原文第一分句主语是“果实”,后两分句的主语是“树枝”,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语气不如改文连贯。
②注意合理的句序。 例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
①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②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③但是,有的同学,甚至老师,对“基础”的了解往往偏于狭窄。
④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本知识的学习。
⑤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⑥书本知识又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教科书。
分析:正确的排列是:⑤③①④⑥②。⑤句提出“打好基础”的话题,③句围绕这话题提出存在问题,①④⑥②是对这个问题的逐层分析,显得逻辑条理清晰。
③注意语言的过渡、衔接和呼应。 例3:________,据说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 广东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 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 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 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分析:选择D项。注意与后面语境的“广货”、“抢手货”相响应
3.语言表达要“得体”。“得体”,即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注意要点 示例分析
①注意场合。(庄重场合、轻松娱乐场合、工作场合及日常场合等) 例1:婉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路标:“陡坡,慢!”
分析:简明醒目,没有多余信息,符合蜿蜒曲折的复杂路面场合。
②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 例2: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话: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我给你们点拨点拨。
分析: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拨一下”或“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
注1:[理解]①能在具体语境中识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②了解语言表达时简单、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应用]①领会以上修辞格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②能根据需要用修辞格合理造句。③运用语言能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注2:上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八年级下册知识短文《说话要简洁》、《说话要讲究方式》、《说话要看对象》《对联常识》,将有助你进一步整理这一章节的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8
初中语文共六册,内容很多,从何处下手复习呢?建议你先做如下试题,发现自己欠缺后再针对问题一一补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2.5
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狼藉 (jí) 心无旁骛 (wù) B.明眸善睐 (móu) 繁衍 ( yǎn )
C.姿睢 (zì) 嶙峋 (líng) D. 静谧( mì) 跌宕起伏 ( dàng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季羡林先生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
B.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校长顾秉林表示,正在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望在10年间完成全面跻身世界一流学府的跨越。
C.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非诚勿扰”,但你知道它的男一号是谁演的吗?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A. 书:写有字的布条 B. 以:“已”,已经
C. 怪:奇怪 D. 往往:到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B.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C. 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D. 互联网凭借顶尖的技术,全面呈现圣火传递的盛况十分精彩。
5. 下面对文学名著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了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腐败和罪恶。
B.罗曼·罗兰《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路经高老庄收沙僧为徒。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漫漫旅程。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6.将①~④句重新排序,顺序最恰当的是 (2分)
①对世界无限、人生有限的认识越深刻,也就越能感到自己做的那点事微不足道
②在我看来,谦虚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自省
③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成就非凡,他的眼界往往越高
④因此,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非常谦虚的行为,在当事者卡那里,自己不过是说了真话
A.④②①③ B. 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①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②谋所以③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① 觞:宴请 ②江进之:人名③所以:凭借……方法
7、下列句中的“于”与“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贤于材人远矣
C、 信义著于四海 D、舜发于畎亩之中
8、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他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B、这段文字抓住虎丘上几处景物的特点,作了细致具体的描写。本节主要写了虎丘的四个景点:剑泉、千顷云、文昌阁、平远堂。抓住了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远堂之“旷”的特点来描写,抒发了钟情山水之情。
C、古人常用号来称谓人物。如文中的白乐天就是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D、文言文中常常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如“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中的“祠”就活用做动词。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堪久坐耳 ②面北为平远堂旧址
③而病寻作 ④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
客 至
舍①南舍北皆春水②,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④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①“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②“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③“蓬门”,茅屋的门。④飧:sūn,这里泛指菜。
11.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舍南舍北皆春水“中一个“皆”字写得很妙,请赏析。(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分)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 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2.第(1)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3、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2分)

( 四) (4分)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删改 )
14.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生命的一抹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有人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6.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
17.作者说“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结合第⑤段内容,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天真”与“痴傻”? (3分)
答:
18.阅读第③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2分)
答:
19.阅读第④段文字,“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具体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3分)
答:
20.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4分)
答:
(六)(10分)
21.根据课文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④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 _______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雁门太守行》)
⑦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⑨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 使至塞上 》)
⑩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22、中国古代儒学大家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所谓“恻隐之心”说是同情之心。周国平说:“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都非常重视‘同情’这个本能,认为它是人性中固有的因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起点,而且把同情视为道德的基础。”根据你对“同情”的理解,就同情在道德成长中的作用,写一段议论性的话,表达你的思想。字数70字左右。

(二)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源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请以“面对 ,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先补全空缺处的词语,再完成全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第2个回答  2012-07-17
嘻嘻,我是数学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