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后期却很少的原因?

如题所述

这得是多方面原因:清朝入关,前期政局不稳,反清势力高涨,文字狱也是统治者巩固清王朝的一种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2
前期为了巩固清朝统治,加强皇权,后期的话,矛盾集中在农民起义军等地方
第2个回答  2012-06-20
每个王朝刚建立的初期,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巩固政权,一般都会采取高压政策来威服百姓,文字狱是其手段之一,株连制也一样(相当于今天的检举揭发亲人同事一个道理)使百姓不能对它进行说三道四,王朝后期政权基本稳固,那些说三道四的百姓已经很少,不足为患,每当政权摇摇欲坠的时候,都会对言论大肆干预,禁言、封锁消息,当今采取的则是通过审查文化出版物、造谣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形式出现,其实和满清文字狱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网络敏感词审查、屏蔽关键字等都是文字狱的另一种形式!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政权不得人心,当政者心虚!
第3个回答  2012-06-20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是巩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措施。

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寻摘字句,罗织罪名而构成冤狱。这种冤狱自春秋战国以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明清时尤其酷烈。

清王朝是满族贵州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有触犯君权和妨碍自己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十人乃至数百人。
后期政权得到巩固,皇权加强就少了。
第4个回答  2012-06-20
到乾隆末叶,一方面清廷已经通过文字狱达到了预期目的,另一方面,隐伏着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代统治者面临着比反清思想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字狱遂趋于平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