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饮证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7-01
目的:水饮者,是由于体内津液布化失常,水湿停聚变化而成的病理产物,流窜于人体各处引发种种的病证总称。人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肌肤腠理等的气化、输布、运行、排泄。任何原因引起以上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不归正化,则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继而引起小便不利、头晕、口渴、心悸、水肿、呕吐等证状。目前在临床上,现代医学只能针对个别症状加以治疗,在根本病因未解决的情况下,病人只能反复求医,无法完全将症状解除。反观中医学在各古籍经典与历代医家,对于水饮的病因病机、证状、治法、方药皆有记载,后世医家沿用几千年来在临床上也有相当良好的效果,疗效显着,只是并未形成系统与规范的治疗体系。医圣张仲景在其传世之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于水饮证治有详细而深入的讨论,其严谨的学术思想对历代医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题的意义,目的在通过整理、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与“水饮”有关的条文,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为临床中医学治疗水饮证提供理论依据及和更快速有效的方法,从而扩大中医学自身的科学内涵,并提高水饮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整理关于“水饮”的相关理论,以期明确“水饮”的定义与内涵,以确定本课题研究范围。同时对“水饮”的病因病机、常见症状、中医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接着对《伤寒论》中“水饮”常见症状的相关条文与汤剂重点进行分析归纳,条理出“水饮”证治的规律与各个证型的治法、方药以及现代临床应用。 结论:通过分析整理《伤寒论》相关条文,以及后世医家理论之发挥,得出水饮为病可表现为小便不利、胀满、口渴、水逆、水痞、悸动、眩晕、肢体震颤、咳喘、水肿、疼痛、厥冷、泄泻等症状。并分析归纳出一下基本规律(一)以扶正为主的治法①温肺化饮②温脾化饮③温胃化饮④温肾利水⑤通阳化气利水⑥通阳宁心利水。(二)以祛邪为主的治法①峻泻逐水②泻热利湿逐水③清热育阴利水④活血祛瘀逐水⑤发汗散水蠲饮⑥和胃降逆,化饮消痞⑦泻下热实,逐水破结⑧和解少阳,化气行水⑨温下寒实,涤痰破结。抄于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