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麒麟西狩获麟

如题所述

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发生了一件被称为“西狩获麟”的事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时期的编年史《春秋》以及公羊高、谷梁赤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左丘明的《左传·卷十二》记载哀公十四年春,叔孙氏家臣钥商在大野狩猎中捕获一头奇特的动物,孔子确认为麒麟,认为它是仁兽,出现于非时而令人忧虑。《东周列国志》虽为历史小说,但其内容与史书记载一致,强调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1991年的《文史知识·说麒麟》提到,《春秋》和《诗经》是我国最早记载麒麟的文献。《春秋》严谨的记载风格排除了虚构和无稽之谈。《历朝纲会纂》等其他文献也证实了这一事件。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的《春秋》完成,这一年他七十一岁,不再著书,这与“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相吻合。孔子感麟而忧,认为这预示着不祥,他在《春秋》中为此写下挽歌。孔子的早逝和麟的出现,使得“西狩获麟”成为流传的故事。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建有麒麟台,位于今山东省巨野县,是县级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该地有唐代石碑,其中一些至今仍可见。许多州县、乡村的名字也与“麟”字有关,反映出麒麟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古人视麒麟为仁兽和吉祥象征,晋代杜预和唐代韩愈的著作中都有对麒麟的赞美。在巨野,麒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间,如麒麟送子的民俗,寓意生育吉祥,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巨野被命名为中国麒麟文化之乡,推动了麒麟文化的发扬光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