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北方人与南方人的过节习俗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1、南船北马
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端午赛龙舟,北方则有踏柳赋诗的习俗。古时,每当端午来临,北方的地方官府都会邀请城中士大夫骑马至郊外,宴饮赋诗,纪念屈原,这种活动被称为“踏柳”。
发展到现在,端午踏柳吟诗的习俗在北方依然存在,有些地方会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吟诵诗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粽子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形状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就先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水饺相媲美,如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早上来个鲜肉蛋黄粽,吃两个还是会意犹未尽。
北方人也爱吃粽子,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平时超市里粽子就持续供应,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蜜枣、豆沙、八宝粽子,更是一夜之间充斥市场,选择多多。
3、其他不同
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俗专家介绍,南方端午挂艾条、悬菖蒲的习俗,相当于春节放鞭炮,目的是辟邪。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北方端午节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北方人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1、竞渡习俗不同:

南方河流众多,船是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南方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尤其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为盛。

但是在缺水的北方,基本没有竞渡。个别北方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提高了节日气氛

2、粽子的口味及形状不同:

北方粽子一般都是甜味的,但是南方除了甜味粽子之外,还有咸味的肉粽子。形状也有差异。北方粽子都是三角锥形,而南方除此之外还有长条形状的所谓“枕头粽”。包装的叶子也有差异。南方多用箬竹叶包粽子,它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而北方没有箬竹,多采用芦苇叶。

3、节令食品品种的数量不同:

端午节,北方物产还未全部成熟,所以应时的节令食品数量有限,主要是粽子、鸡蛋、煮大蒜等。

相比之下,南方物产则丰富得多。江南地区普遍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五种原料。

而高邮、扬州等地竟然有所谓“端午十二红”——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红烧鸭、苋菜、雄黄酒、黄鱼、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基本都是红色或黄色。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25

1、南船北马

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端午赛龙舟,北方则有踏柳赋诗的习俗。古时,每当端午来临,北方的地方官府都会邀请城中士大夫骑马至郊外,宴饮赋诗,纪念屈原,这种活动被称为“踏柳”。

发展到现在,端午踏柳吟诗的习俗在北方依然存在,有些地方会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吟诵诗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粽子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形状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就先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水饺相媲美,如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早上来个鲜肉蛋黄粽,吃两个还是会意犹未尽。

北方人也爱吃粽子,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平时超市里粽子就持续供应,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蜜枣、豆沙、八宝粽子,更是一夜之间充斥市场,选择多多。

3、其他不同

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俗专家介绍,南方端午挂艾条、悬菖蒲的习俗,相当于春节放鞭炮,目的是辟邪。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北方端午节则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北方人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

扩展资料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南方人在这天锣鼓喧天,千帆竞发,北方人则有在郊外赋诗宴饮的习俗。然而,无论身处何方,人们在这天都会以特定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无须裁定哪种仪式才是正统,正是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彰显了节日的意义。

其实,不仅仅是节日习俗,我国南北方在衣、食、住、行、用等层面都存在着差异。互联网上历数的南北差异,可以说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需要人们的包容与理解。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与我国辽阔的幅员、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地图上,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现实中,不同的地域、气候等因素哺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北风俗大PK 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北大战”的“口水仗”背后是文化认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一、粽子不同: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二、习俗活动不同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三、辟邪方式不同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四、其他另类的习俗
浙江宁波:女婿送礼
  阿拉宁波人的女儿和女婿在端午节这天要回娘家。因此,民间还流传着“女儿节”的说法。女婿去见丈母娘,自然要备好礼品。前几天一个宁波的朋友大喜,参加了他的婚礼,教堂上他们互相交互着寓意“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lovenus钻戒真的好浪漫。根据这个习俗,看来他这个新女婿得有心理准备了!
  山东胶东:拉露水
  在胶东一带,端午节期间,有一个有趣的活动,便是“拉露水”。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起大早,在太阳出来之前,孩子带着小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擦脸,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细,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眼病。大人则牵着牲口,到沟边夼旁,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看牲口啃嫩草。民间认为,大人用露水擦脸和胳膊,一年身体好;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杂病。在海阳、莱阳一带,端午清晨,乡间的老太太都要穿上新衣,趁着太阳未出之时上山“拉露水”。有的人还将拉了露水的毛巾带回家给在家里的老人擦,据说不长疮。
  重庆石柱:出端午佬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第4个回答  2012-06-23
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