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的纲要中数字化这个词出现过几次

如题所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施策,进一步夯实设施平台基础,培育良好的数字生态。
一是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数字化生态,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支撑能力。
二是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数字经济不是铺摊子、上项目,而是因地制宜地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又要齐头并进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改造各行业各领域,促进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夯实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规则规制,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有效规避“赢者通吃”现象的发生,对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大型平台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完善数字经济环境社会治理,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使其充分体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特点;推动数据共享和依法使用,全面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四是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鼓励各地加快数字技术研发应用,充分挖掘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效应,有针对性地发展与本地相适宜的数字经济形态,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数字经济市场。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首先要着力于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数据”一词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出现了六十次,“数据要素”出现了四次,并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篇章中被重点提及。全篇提到,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这足以显示数据要素价值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数据红利将是继人口红利之后第二波要素红利,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实现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次是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尤其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成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并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再次,要推进“产数融合”,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新时代,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构建新的产业形态。例如,区块链既是新物种,又是孕育新物种的母体,“区块链+”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未来,区块链和5G、物联网等融合而成的“新型基础设施”,会如同交流电、自来水一样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
第一,加强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不断发生的数据安全问题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和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违数字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
第二,要照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防止数字鸿沟的扩大。数字化浪潮下,年轻人可以快速适应数字化产品,如移动支付、网络出行、外卖点餐、电子健康码等,但老年人学习适应较慢,要明确政府在弥合数字鸿沟中的作用,而不是使其更加割裂。
第三,加大落后地区的数字经济建设。中国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本就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数字经济具有一定的马太效应,应该通过政府的协调以及广泛覆盖、定向投资等方式弥补这种发展机会的不均衡。(魏桥)
在3月5号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列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