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如题所述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从1953-1997年底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到1998年至今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两个阶段。
  1.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从1953年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实行的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在这一阶段,政府对信贷进行直接控制,并在不同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的要求,直接控制的程度和方式存在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统存统贷”时期(1953-1978年)、“差额包干”时期(1979-1984年)和“双向调控”时期(1985-1997年)。由于在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没有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1998年,中国取消了对信贷规模的限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得到了发展,并且运用了利货币资产价格多种渠道转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基本对货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导没有存在异议,但对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用渠道重要的问题存在着争议。对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多以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本文从分析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4
货币政策包括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可能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通货紧缩时可和能会采取积极货币政策。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还要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使用的情况。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调整利息率,另外还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这些政策手段的共性是,增加货币供给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减少货币供给可以减缓经济增长。

以利率政策为例。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趋势,央行会采取提高利息率的政策手段,一方面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量;同时由于利息率提高,会提高厂商贷款投资成本,从而减少社会投资。最终达到共同减少经济增长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通货膨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