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哪一年

如题所述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称取得胜利。随后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毁灭后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20世纪80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20世纪90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

9月17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52个英雄模范单位、79名解放军指战员和12名民兵以荣誉称号。

扩展资料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国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乱了苏联一越南的战略部署 ,摧毁了越南北部的工矿业,对于保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越南经过这场战争后也变得疲惫不堪。通过十年的轮战,解放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指挥人才,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战争中,中国占领了大部分的边界骑线点,将清末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边界向前推进,控制了中越边境地区广大的战略制高点,并在1999年通过中越陆地边界条约予以确认。

在这期间,中国陆军原军级作战部队和其他兵种综合改制组成陆军集团军,加强了部队的合成作战能力。部队枪支装备由56半自动全面换装81枪族。而到了80年代后期,恢复的军衔制也在轮战中发挥了作用。经过长期的边境作战,中国掌握住了边境地区的主动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和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月17日:我军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2
狭义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对越南发动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争。此役,我军作战一个月,攻克越方城镇20余座。在攻占越北重镇谅山后胜利班师。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90年,将近11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中越战争的最后一战发生在1990年2月13日凌晨,越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对我军阵地实施偷袭。我军迅即发起还击。此战后,中越边境终于沉寂了下来。
第2个回答  2018-03-29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

抗日战争开始,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1940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1942年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归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1979年又在广西方向指挥边防部队胜利地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杨得志上将

杨得志, 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工农革命军。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曾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歼敌1000余人。后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1940年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爆发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杨得志再次受命负责西线云南边境的战事,军事界普遍认为西线战绩优于广西边境由许世友负责的东线,单从战果上比较,我东线集团军的战绩要强于西线部队,东线集团军谅山战役全歼敌王牌13师,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战果。但说到伤亡,东线集团军却远远大于西线,甚至还出现了整个一支连队被敌人俘虏的局面。也正是由于西线战功的卓越,杨得志事后得以晋升总参谋长。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与杨得志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近6万人,其中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另外约有50000越南平民伤亡,在当时越南全名皆兵的情况下,可算作战斗人员伤亡)。但是我们也为胜利付出了27000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将士为6000多人,负伤战士为21000多人。

另外,先后参预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还有33岁就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晚年又挎起卡宾枪出现在亚热带丛林指挥作战的“中国巴顿”吴忠将军。

吴忠将军(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家住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小龙山。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八团排长,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排长、副连长,晋西独立支队第二团连长、副营长,教导第三旅八团营长,鲁西军区第八军分区地区支队支队长,第五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二十旅五十八团团长、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五十二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师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7年9月,34岁时就成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将军的吴忠少将,在担任了7年北京卫戍区司令后奉调到广州军区,给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当副手,任副司令员。  

1979年1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有位年愈六旬的老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第40军全部、42军、54军各一部和两个坦克团协同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平等6城,严惩了越军,为捍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他就是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忠将军。

1979年3月5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在1个月的作战中,吴忠指挥南集团部队转战越北山区,连克数城,歼灭越军近万人。回国后,吴忠继续接受了长达8年的审查。 

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1990年2月26日,吴忠在海南岛不幸逝世,终年71岁。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7年离休后,仍在为部队建设贡献余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05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1979年。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