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3次被贬各因为什么原因?他持怎样的政治见解?

如题所述

一、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二、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三、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扩展资料:

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为后来曾经在田园间种田所以自己又号称“东坡居士”。他在诗词、书法、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苏轼性格生性豁达,为人坦率认真,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但是这样一个著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却有了很大的变故。

从公元1071年开始,朝堂之上开始发生转变,革新变法让苏轼有些难以接受,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谈论革新的不足之处,因为当时他和朝中许多大臣政见不合,苏轼只好请求外放,多次到偏远的地区为官。

后来1080年所发生的“乌台诗案”更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直接被抓进牢狱几次差点丧命,后来还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说过不杀贤士这样的话,苏东坡这才逃过一劫。他被贬到黄州这样的偏远地区,有段时间竟然种田为生。到了1084年才离开黄州要到汝州去走马上任,因为路途遥远且手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他的小儿子又不幸夭折,种种的打击夹杂在一起也让苏轼身心尽疲,他上表请求去常州居住,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1
与楼上的持不同意见,1089年去杭州,是苏轼自己请求外任,不是被贬。
第一次被贬,1080年,贬黄州。因乌台诗案入狱,经多方营救未获死罪,贬至黄州。原因就是苏轼多来年一直反对“新法”,特别是以他豪放的情格,无论在言行、诗词文、行动上,处处都对新法持否定态度;
第二次被贬,1094年,贬惠州。原因是,一直主政启用“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氏于1093年去逝,宋哲宗赵煦虽然1085年仅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但一直没机会主政,这回可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结果“新党”抓住时机东山再起,借小皇帝之手全面打击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党人”,苏轼被贬的理由很简单,被诬以前起草的文件中有讥斥神宗之语,其实就是一个党争的牺牲品。
第三次被贬,1097年,贬儋州。原因更简单,新党为了将旧党(元祐党人)赶尽杀绝,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所有被贬外地的元祐党人,根据贬所再向更远之地贬一次,目的就是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苏轼在旧党中的地位,当时就已经被贬广东了,再远只能出海,被贬到了海南。
如果说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对新法持异议,正面地投入到党争之中的话,那么后两次被贬完完全全是无奈的、被动的、身不由己的,他没有持任何的政治见解,没有做任何的斗争,就被放逐到天涯海角去了。最最可悲的是,将苏轼一贬再贬的小皇帝宋哲宗,童年的老师正是苏轼,这可以说是最最失败的教育了。
第2个回答  2013-11-30
第一次被贬,1080年,贬黄州。因
入狱,经多方营救未获死罪,贬至黄州。原因就是苏轼多来年一直反对“新法”,特别是以他豪放的情格,无论在言行、诗词文、行动上,处处都对新法持否定态度;
第二次被贬,1094年,贬惠州。原因是,一直主政启用“旧党”的
高氏于1093年去逝,

虽然1085年仅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但一直没机会主政,这回可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结果“
”抓住时机
,借小皇帝之手全面打击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党人”,苏轼被贬的理由很简单,被诬以前起草的文件中有讥斥神宗之语,其实就是一个党争的

第三次被贬,1097年,贬儋州。原因更简单,
为了将旧党(元祐党人)赶尽杀绝,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所有被贬外地的元祐党人,根据贬所再向更远之地贬一次,目的就是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苏轼在旧党中的地位,当时就已经被贬广东了,再远只能出海,被贬到了海南。
如果说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对新法持异议,正面地投入到党争之中的话,那么后两次被贬完完全全是无奈的、被动的、
的,他没有持任何的政治见解,没有做任何的斗争,就被放逐到天涯海角去了。最最可悲的是,将苏轼一贬再贬的小皇帝
,童年的老师正是苏轼,这可以说是最最失败的教育了。
第3个回答  2012-04-15
第一次 时间:1080——1084年 地点:黄州 原因: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
第二次 时间:1089——1091年 地点:杭州、颍州 原因: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
第三次 时间:1094年——1100年 地点:惠州、儋州 原因:与章惇政见不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4587163.html

第4个回答  2012-04-29
查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