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提供5个以上的佛教传说阿

哎~上班累了一天了,同事又让我帮忙找这些资料,真的好累,大家帮帮忙啊!

一、

到目前为止,被全球佛学家咸认为最原始的佛经,当推小乘中的《四阿含经》。“阿含”Agama,也译为阿岌摩,意思是“法归”,指“万法所归也”,本是佛经总名,后只被用于指小乘经典。《阿含经》有四部,称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是《阿含经》之首部,共有二十二卷,约二十一万字,分为四分。在第四分中有名为<世纪经>者,分十二品约七万多字,正是佛陀在世时所宣扬的宇宙万象万物,极为科学。
<世纪经>最后一品曰“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对地球人的由来及发展的科学纪录多得不胜枚举,现就一一列出并以白话说明。
“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时久住。”
佛陀首先对比丘们说:地球转动不停,在地球形成之后,许多生命是生于光音天上的,这些生命,生活在他们的光音天时,身心是欢愉的,以喜悦为食,形态自然光明,又具有神通力,能够乘空飞行,得最殊胜的肤色,他们的寿命很长,安乐居住。当时地球生态转坏之后又形成可居住的好情况,没有任何生物,也没有高等生命,光音天上一些福报结束的天人,便下凡投生在地球上,他们不是胎生的才是突然化生在地球上,这最初的一位地球人名叫娑诃波帝(世界主)。当时又有其他生命,那些福寿已享尽的天人,也从光音天下来,化生在地球上,他们的身形长得很端正,经常保持喜悦,以喜悦为饮食,形态自然光明,又有神通力,能腾空飞行,身色相当好看,他们来到地球,长时久住。
“当然如是三摩耶时,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著,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掏,恣意食之。”
他们住了很久一段时间后,大地表面逐渐形成一些物质称为地肥,遍地凝住,好像有人加热乳汁,表面生出一层膜一般,也如同水膜凝固在水面上,如此这般,这些大地上自然生出的物质地肥,渐渐如乳酪,又变得生酥,颜色也很好看,味道甘甜,好像上等蜂蜜。那时,降生地球的生命之中,其中有一些天性较贪吃的人,便作此种想法:我可用手指沾来尝尝,好使我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这位上古先民想了之后,便用手指去沾取地上物质,吸吮尝食,尝完后很高兴,于是反复沾食,愈来愈贪,便用双手掬食,愈吃愈多。
、、、、、、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世纪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以及后世后代的族谱,可以说,这一部分正是详实的上古地球史,足可弥补信史之前的不足。现就依序一一列出,并用括弧略作新译:
“诸比丘,劫初众生(各位比丘,地球原始时代的人类),食地味时,多所资益(取食一些地表面甜甜的薄膜物质,是有资益的),久住于世(他们久住在地球上),而彼诸人(而那些地球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如果吃得太多,肤色就变差);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吃得少的,肤色仍较白)。
“地味便没,续生地皮(地味这种薄膜物质被吃完了,地上又生出地皮之类物质),色味具足(颜色和味道均佳)...彼诸众生(那些地球人),皆共聚集...食于地皮(改吃地皮),亦久住世(也可生活下来),多食色 ,少食形胜(多吃的人肤色又差,少吃的人显得好看)……
“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地皮被吃完了,便生出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形状颜色都很好看,香味也足)……割之汗流,犹如淳蜜(割开后会有甜如蜜的汁液流出)
“林蔓已没,有梗米出(林蔓被吃完了,遂出现梗米),不耕不种,自然而生(不用耕种,自然长出来),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没有尖芒也没有枝芽,米粒很清净,且有香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梗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产生“爱欲”思想。

二、 腊八粥与佛教传说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一过腊八,也就开始过年的准备了,但对穷人来讲,还债的日子也逼近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讨债的会陆续上门。

三、岳飞与佛

民族英雄岳飞驻军江洲期间,常到庐山东林寺礼佛参禅,并特请该寺主持高僧慧海上人,二人论佛谈禅,来往密切。由于经常置身于晨钟暮鼓的佛家道场,便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他在《记浮屠慧海》一诗中表明了“归休终作赤松游”的愿望,即告诉慧海上人,他打算抗金复国之后,与僧衲朝夕相处,终生参禅问道。可是正当他意气风发、所向无敌的时候,却被秦桧一伙陷害身亡,终成千古遗憾!
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欲直捣黄龙,不幸遭秦桧假金牌回召。班师上路,岳飞顺便到长江金山寺拜访道悦禅师。禅师劝岳飞不要回京,就此出家免是非。岳飞一向忠君爱国,谢绝了禅师的好意。临别时禅师送他一偈:“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京后,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其父子下狱。到临别时,岳飞才悟出道悦禅师的一片天心:那年是十二月二十九过年(岁底不足),同时天降大雨(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就是秦字。父子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得到岳飞临刑前曾发出“未听道悦和尚一句劝”的感叹,便大怒,派何立前往捉拿道悦和尚。老和尚在何立到来之前,从容的留下一首偈:“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即刻端坐圆寂。何立见状,无可奈何。

四、波迦加

优楼频罗迦叶是一个拜火教的领袖。他有一千个多个门徒。他们信奉火神,希望命终后投生天堂,享受快乐。佛陀想教化迦业,就去探访他。当夜佛陀在有毒龙的屋内住宿,经过佛陀多次的感化,迦业也渐渐信服了。有一天,迦业主持祭祀大典礼,他恐怕众人见了佛陀,就信佛教,灭少自己的垮力,所以对佛陀有点顾忌。佛陀知道他的心事,那天就回避不出来了。祭祀完了,众人散去,佛陀诚恳的教训他:拜火不是真理,而且他的嫉忌和自私,也是学道者不应有的行为。迦业听到佛陀的指导,好像在灼热的阳光中得到凉荫,愉快极了,舒畅极了,立刻忏悔,皈依信佛。他的弟子也全部信奉佛教,追随佛陀到处弘扬佛法。

五、小鸟救火

佛说:树林失火,火势猛烈一只小鸟幸而逃出。但它想起还在树林里的亲族和朋友,心里十分难过。於是它飞到河边把羽毛浸湿,然后飞回树林去,拍动翅膀,洒下水滴。这样一来一往,十分费力,但是小鸟仍然奋力去做。天帝很感动,就降下一场大雨,把火扑灭。

六、鱼篮观音

有一天,观音菩萨清早起来,既不梳妆又不登台说法,独自一人躲在紫竹林里不也来。守山的二十四路天神都来向龙女打听,问菩萨在干啥?龙女说在削竹子。大家听了更觉奇怪:观音怎么会去削竹子?龙女也回答不出来,只是说:“菩萨好像在等人去办一件什么要紧事。”等谁呢?去干啥呢?不由大家满心狐疑。
不一会儿,果然风风火火地来了一个人。你道是谁?原来是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悟空来不及跟诸路山神打招呼,便一头闯进紫竹林。抬眼一看,呆了:观音菩萨今朝怎会这般打扮?只见她松松的挽着一头青丝,身上穿着一件贴身小袄,露出两条光光的胳膊,拦腰束一道锦裙,露出一双光脚,平时穿戴的璎珞珠宝披肩绡带全不见了。这时,她手执钢刀在劈竹削篾,淡淡地说了一句:“悟空,你来了。”孙悟空闻言又是一惊:怪了,我今天来,好像菩萨知道似的。忙上前一步,性急火燎地要向观音禀告。谁知观音一摆手说:“慢着,且在外面等候。”悟空无奈,只好答应一声退出林来。
悟空走出林外,善财、龙女、诸路山神都来探问悟空进山缘由,孙大圣便一五一十诉说起来。原来孙悟空和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通天河,唐僧被那里的妖怪捉去关在石匣之中,性命难保。悟空不知妖怪底细,难以降伏,特来求菩萨指教。
正说着,观音手里提着一样东西,快步走出林来。大家仔细一瞧,啊,原来菩萨忙了半天就为手里这只竹篮!
“悟空还说什么,快快随我去救唐僧要紧!”
悟空赶紧告别从神,随光臂赤脚的观音驾云腾空而去。不一刻,来到通天河上,八戒、沙僧上前叩见菩萨。猪八戒摇着头悄声对沙僧说:“你看你看,大师兄真不像话,把一个只穿内衣的观音逼到这里来了。”话未说完,“啪嗒”一声,被悟空大了一下,他这才捂着脑袋不说话了。
但见观音站在高处,解下一根束腰的丝绦,丝绦的一头牵在手中,另一头拴住篮子,“卟嗵”一声,将篮子丢进河里。然后,踏着去头,拉着丝绦,将沉入河中的篮子慢慢往上游方向牵引,一边口中念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这样念了七遍之后,猛地提起篮子,嘿!一条金光铮亮、摇尾鼓鳃的大鱼在竹篮里挣扎!八问:“菩萨,妖怪呢?”观音指指篮子里的金鱼说:“这不就是。”悟空接口说:“原来是它作怪。菩萨,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观音笑笑说:“这是我养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因它每日浮头听经,得了道行,将一枝未开的莲花运练成一柄九瓣铜锤,成了它的武器,乘大海涨大潮之机,逃出莲池来到通天河兴妖作怪。我本不知此事,今朝起来在池边扶栏看花,不见金鱼前来参拜,掐指一算才知闯了祸,故而连梳洗也来不及,就去削篾打篮,等着你一起来降妖。”悟空这才省悟,妖怪已除,赶紧带了八戒、沙僧,去搭救石匣中的师父。
这时,通天河周围的百姓都赶来瞻仰观音的丰采,其中有会画画的,把观音当时的形象画了下来。这画像留传后世,被人们叫作鱼篮观音。

七、石头与奶油

某天,有个年轻人哭泣不止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问他:“年轻人,怎么回事?”他说:“我父亲昨天去世了!”
佛陀说:“那能怎么办呢?如果他已经去世了,哭也不能使他起死回生。”年轻人:“是的,这我明白,哭并不能使我父亲再活过来,但我求您能为我死去的父亲做一些事。”
佛陀说:“哦?我能为你死去的父亲做什么呢?”年轻人:“请想想办法吧!您这么有能力,一定办得到的!您看,那些资历尚浅的巫师、术士都会为死者举行某些仪式,只要在人间举行某些仪式,通往天堂之门就会打开,死者便可以进入,得到入境许可证;佛陀啊!您这麽厉害,如果您为我死去的父亲作法,他不仅可以拿到入境许可证,甚至可以永久居留——拿到绿卡!拜托您帮帮忙吧!”
这个可怜的家伙伤心欲绝,听不进合理的话,佛陀决定用其他方法让他明白。所以佛陀就说:“好吧!你去市场买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佛陀答应替他父亲举行仪式了。他跑到市场买了两只壶回来。佛陀说:“很好,把一只壶装满奶油”,年轻人照做了;“另一只壶装满小石头”,他也照做了。“现在把壶口都封住”,他封好了,“现在把它们丢到池塘里去”,年轻人也照做了,两只壶都沈到水底了。佛陀又说:“现在去拿枝大木棒来,敲破这两只壶。”年轻人很高兴,心想佛陀正为他的父亲举行非常庄严的仪式。
依照古老的印度习俗。人死后他的儿子就把尸体带到火葬场,放在柴堆上点火燃烧。当尸体烧到一半时,儿子要拿一,根大木棒敲破死者的头颅。根据古老的信仰,只要在人间敲开死者的头颅,通往天堂之门也就打开了。所以年轻人心想:“昨天父亲已被烧成灰了,现在佛陀用敲破泥壶来作为象徵。”他很满意这种仪式。
年轻人听从佛陀的指示,拿木棒敲破了两只壶。其中一只壶的奶油立刻浮上来,漂浮在水面上;另一只壶的小石头散了出来,沉在水底。然后佛陀说:“好了,年轻人,我所能做的就是这样罗!现在你把那些巫师、术士通通请来唱颂祈祷:“哦!石头浮上来,浮上来。哦!奶油,沈下去、沈下去!让我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喔!您在开玩笑吧,这怎麽可能呢?石头比水重,只会沉到水底,不会浮上来,这是自然的法则;而奶油比水轻,只会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这也是自然法则呀。”
佛陀说:“年轻人,你对自然法法则了解不少。但你尚未体验这个自然法则:如果你父亲一生的所做所为都像石头一样重,那他必定会往下沉(堕入恶道),谁能让他上升呢?如果都像奶油一样轻,他必定会上升(进入善道),谁能拉他下去呢?”
我们能越早体验自然法则,并依照自然法则生活,就能越早脱离痛苦。

参考资料:http://www.foyin.com/foyin/Diangu/ShowClass.asp?ClassID=18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2-22
  01 杨黼受老僧开示竭力孝亲

  杨黼,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感觉人生无常,立志修道,听
  说四川省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为了要亲近明师,他就辞别双亲,
  离开故乡,到四川去访师求道。刚抵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
  古稀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很恭敬的顶了一个礼,老和尚问他说:
  “你从哪里来?到四川来做什么?”他答道:“我从安徽省来,
  想到四川参访无际大师,修学佛法的大道。”老和尚说:“你要
  见无际大师,那不如见佛。”杨黼问:“我很想见佛,但不知佛
  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老和尚说:“你赶快回家
  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杨黼
  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就整理行装,雇舟返乡,在路上跋
  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
  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
  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倒拖了鞋子,
  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黼看到披衾倒屣的妈妈,顿
  然觉悟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
  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使父母快乐,后来杨黼享八
  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金刚经的四句偈,安详而逝。(取材
  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
  父母即是事佛也。”古德有云:“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栴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勒,
  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
  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黼的开示,确有至理。

  02 徐一鹏纯孝感动猛虎

  徐一鹏,是浙江省鄞县人,对父母很孝顺,家中贫苦,不得
  不出外谋生,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有一天夜间,他做了
  个奇异的梦,醒来以后,对主人说:“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
  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他在归家的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忽
  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虽然遭此危险,一些也
  不惊慌,他很镇静的祝祷说:“我为了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侍候,
  愿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的去路。”说也奇怪,那只老虎好象很
  受感动似的,竟回头而去。徐一鹏回到家中,他父亲本已病重得
  昏迷不醒,看到儿子回家,竟苏醒过来,对他说:“我的爱儿,
  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老虎吗?刚才我被摄至冥府,听到一
  个绯衣人的谈话,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
  使猛虎也退避,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后来他父亲的病,果
  即痊愈,过了十二年才去世。(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近今西洋科学家亦极注
  意研究。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日台北中央日报刊载李元庆译“神
  秘的灵感”一文,报导美国杜克大学灵感心理学专家李恩博士,
  研究心灵感应,极具成就。我国古代书籍,对于心灵感应的事实,
  颇多记载,如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曾参,他的母亲在家中有事咬着
  手指,曾参在山中就发生心痛的感应。本文所载孝子徐一鹏,他
  的父亲在家病重,他在外就得到奇异的梦,这也是父子间的心灵
  感应。从孝子曾参及本文徐一鹏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父慈子孝,
  最易发生感应。

  03 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潘综,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当时妖党孙恩作乱,匪兵攻
  破村邑,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难于行
  动,他就背负着父亲,逃避匪祸。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有给
  匪兵追上的危险。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我年已衰老,不能行
  动,无法逃走,你年纪轻,独自一个人逃,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
  如果带着我走,走得很慢,势必给匪兵追上,那么我们父子二人
  都要遇难。希望你不要管我,自己一个人逃,可以保全你的生
  命。”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虽觉很有道理,但还不肯舍弃年
  老的父亲,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潘综向匪兵叩头说:“我的父
  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求求你们饶恕他,保全他的老命吧!”
  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我的儿子年龄轻,本来可以走避,
  为了不肯舍弃我,所以没有走。但我年已老,死也没有关系,只
  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
  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匪兵就举刀转
  砍潘综,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顿时昏晕过去。忽然另一匪兵跑
  过来,对其余的匪兵说:“这一青年以死救父,是难能可贵的孝
  子,怎么可杀他呢?杀孝子是不祥的事,万万不可杀!”其余匪
  兵听了,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
  (取材自《德育古鉴》)

  04 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
  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
  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
  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
  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
  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
  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
  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
  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
  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
  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
  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
  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
  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
  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取材自《滦阳消夏录》)

  05 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
  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
  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
  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
  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
  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
  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
  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
  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
  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
  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
  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
  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
  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
  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
  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
  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
  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
  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
  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
  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湘清按】蕅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
  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从道丕法师孝行
  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
  的误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2-22
去看百喻经里面都是故事
第3个回答  2006-02-24
去看百喻经里面都是故事
第4个回答  2006-02-24
我也学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