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

梦溪笔谈翻译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22
梦溪笔谈翻译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


蒲松龄

原文(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第2个回答  2007-12-12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庆州辖境内生出了“子方虫”(也写作虫字旁的虫子 虫方 虫),成为了稻田里的祸害。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钱氏割据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两三层,钱氏带人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匠师说:“没有铺瓦,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铺上瓦,然而塔还是像原来一样晃动。匠人无可奈何,暗中叫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首饰,询问塔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每层铺完了木板,便用铁钉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匠师照喻皓说的办法做,塔就稳定了。大概钉牢的木板上下紧紧约束,六个方位像箱子一样相互连接,人走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相护持,塔自然不能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精明练达。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第3个回答  2007-12-16
原文:
《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沈括《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原文: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第4个回答  2007-12-10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庆州辖境内生出了“子方虫”(也写作虫字旁的虫子 虫方 虫),成为了稻田里的祸害。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钱氏割据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两三层,钱氏带人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匠师说:“没有铺瓦,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铺上瓦,然而塔还是像原来一样晃动。匠人无可奈何,暗中叫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首饰,询问塔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每层铺完了木板,便用铁钉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匠师照喻皓说的办法做,塔就稳定了。大概钉牢的木板上下紧紧约束,六个方位像箱子一样相互连接,人走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相护持,塔自然不能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精明练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