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不好会有什么危害

如题所述

师生关系是无数人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关系,是走向社会前的人际关系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师生关系不好当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评价,影响你自己的学习信心,远期会影响你对今后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和模式,所以应该重视这种关系,既不要委曲求全也不要一味抵抗,处理好这个关系也算是一种考试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4
俗话说 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 我小学九年 初中六年跟老师的关系都很好 大学四年没和老师有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因为烫伤不能亲自请假还遭到老师的误解 印象不好 直接 影响毕业设计的成绩

综上 对你不好的 你越要对她好 对你好的 你要好上加好

搞好师生关系 对于你当下的学习 将来的就业 未来的发展利大于弊
第2个回答  2012-10-04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影响师生双方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教育必须从建立教育关系入手。从20世纪中期起,各国都相继出现了人本主义教改思潮,其核心就是改善师生关系问题。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它限定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等。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这种关系是由教师来创造的。因此,要改革教育,首先就要改变学校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改革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这一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家的共识,但在我国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就师生关系问题和同志们作一些讨论,发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
  进入中学,随着青春发育,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初二开始,学生就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少。学生不再毫无保留地向教师说心里话,师生距离拉大,这使得教师感到对学生不了解,工作难做,班主任对这一点感觉最深。
  2、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理性成分增多,感情色彩相对减少。
  教师对年龄较小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怀等情感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师生关系就越来越多地具有理性的成分。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的认可,在师生关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尊敬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而对于那些他们评价不高的教师则可能只是“以礼相待”,甚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3、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断变化,他们这种内心的不稳定会反映到对教师的关系上,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4、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还有小学阶段那种比较单纯的特点,但很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包含多种成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中群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制约着个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趋向于复杂。
  5、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师权威逐渐减弱,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也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同辈群体的影响增加。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师生关系的心理需求,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方式,这样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管理体制、学校领导者的观念和要求、任课教师的管理方式和与学生的关系、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尊师重教”的传统等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一所学校里,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可能是很不同的,这说明,决定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
  教师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对师生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教师的领导方式。
  在教师的许多角色中,学生群体的领导者是一个重要角色。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的领导方式决定了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民主的、专制的、放任的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有着很大的差别。
  对教师的这三种领导风格的经典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勒温)。专制式的领导:发号施令,指挥混乱,给予非建设性的批评,很少进行表扬和赞许;民主式的领导: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自我指导;放任式的领导:不给成员提供任何信息和建议。
  研究实验结果: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大家相处愉快;在专制的领导方式下,气氛严肃,学生对教师抱有敌对和反抗情绪;在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松散,学生过分自由,不接受教师指导,也不尊敬教师。
  2、教师的个性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热情、亲切、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于幻想等性格特征的教师,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教师的业务能力。
  费尔德曼和普罗哈斯基在1979年作了一次实验研究,对被学生评价为能力高和能力低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能力较高的教师表示内心怀有积极的期待,认为教师讲授的课程不太难,并感到对该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有效果。与此同时,会产生喜欢教师的情感。而对那些能力较低的教师反应消极,他们不仅感到学习上有困难,而且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差,因此也就不喜欢教师。
  4、教师对学生的理解。
  许多专家在对学生进行的关于教师的调查中,学生都将理解学生列为好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都是比较了解学生的,特别是对他们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深刻的了解,这使他们较能正确地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接纳学生。而与学生关系不良、敌对、矛盾冲突不断的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学生缺乏了解,尤其不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不理解,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偏低,容易产生不喜欢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导致经常误解学生的言行,很容易与学生发生歧义。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不理解,歪曲自己的思想和动机,甚至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自己头上,蒙受了冤屈,于是对教师产生不满、怨恨、敌对等情绪,导致矛盾和冲突。
  三、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应该说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般说来,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教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去。学生觉得和蔼可亲、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令人钦佩、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毫不怀疑地接受来自他的信息。而师生关系不良,学生对教师有疏离感,甚至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抗拒的,对他所传达的信息也就不会很好地接受。这种心理障碍会使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2)、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好,学生认为教师是欣赏自己的,信任自己的,于是在课堂上就有信心、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敢于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师生关系不好,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他们不信任教师,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3)、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
  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紧张、死板,充满着威胁和恐怖,这会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漠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思想活跃。伴随课堂教学过程的心理气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快乐的课堂情景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不好的课堂气氛下的课程,学生总是想办法逃避。
  2、对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内心实际的统治力量,也是联系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唯一的纽带。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个人的生存发展中,关键不是他实际上是什么样的,而在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因此,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心理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
  从自我概念引发出来的两个最主要自我体验成分是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心理力量。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可以很好地学会知识和技能,可以战胜困难,获取成功。一个缺乏自尊和自信的人,既使有一些知识和技能,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学生处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还没有稳定的、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社会权威,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学生总是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总想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答案。
  学生往往从教师对自己的言谈话语之中去揣测和体会自己的价值。与教师关系好的学生,认为教师喜欢自己、重视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因而感到自己有价值,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感。而与教师关系不好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被教师冷落,被教师不喜欢是因为自己不好,没有价值,因而他们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
  3、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与环境作用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需要的水平,及其满足的定向和方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他人、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进而学生的心理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形成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品质,如助人、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的理想等等。
而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个人的需要层次得不到提高,而停留在低水平上,或形成满足需要的不正常方式,这都会造成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如缺乏被爱需要的满足,会造成学生的孤独、冷漠、自卑、退缩、或冷酷、嫉妒、攻击等;缺乏安全感会造成自私、不信任、多疑、贪婪等。缺乏尊重会造成自卑、自弃、不尊重他人、攻击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很难向高水平发展,很难形成高尚的人格。
  四、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影响。
  1、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
  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是受教师控制的,而往往忽视了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受学生控制的。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班上出了特别优秀出色的学生,教师就会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宣告了教师的失败,成就动机遭到挫折。
  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成败感和情绪体验影响很大。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享受快乐,使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和尊重,体验到的是挫折。教师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体验到成就和价值,不能感受到与学生交往的快乐,怎么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积极的体验,又怎么能够热爱教师职业呢?
  2、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人都需要爱他人和被他人爱、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友情和支持、需要接受和赞许。教师的这些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学生,而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师这些需要满足的程度。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尊敬、信赖、钦佩,学生寻求并接受教师的帮助,理解、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使教师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环境中,教师有安全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这是一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生存环境。
不良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经常处于难于应付和失去控制的焦虑之中,情绪紧张。学生的敌视、挑衅、欺骗和吵闹或捣乱都会使教师感到孤独、寂寞、威胁、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没有成就、没有价值,感到自己的无能和无助而十分痛苦。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五、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教学是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
  德国教育家创立了“交往教学论”,其核心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美国的罗杰斯说,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计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的生动表达、或生动有趣的读物。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他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传授知识更为有利。
  如果单纯从传授知识来看,当前开展的电化教学,在有些情况下或许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效果更好。电脑信息量大、判断推理迅速准确,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胜过教师。有一些国家曾经试办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电脑程序控制,进行自动化教学的学校,不聘用教师,但最后都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校不得不把教师再请回来。他们感慨地说,教学和教育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永恒的,因为机器无论怎样先进,总是没有生命的,无法顾及到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心理状态,仅仅只有应答反馈的功能,而不是人际交往。
  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的技巧,可以决定“教什么”,而师生关系却可以决定“学到什么”。严厉而冷漠的教师,虽然也可以保证讲课正确无误,但他却可能使学生陷入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一无所得。因为教师缺乏热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可以这样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关系的质量决定教学活动的质量。
  2、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它们各不相同。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教育要创造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创造力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然而,学生年龄尚小,是无法知道自己有什么潜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的承认和欣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去有意识地开发。创造需要怀疑和提出问题,只有在教师的充分信任和鼓励之下,学生才可能大胆的怀疑、辩论、发表主见和创见。
  美国“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瑟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的成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他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失败的原因是学校中的气氛过于冷漠,缺乏温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阻碍了学生爱和信任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感出现了危机,人格问题和行为问题由此产生。他倡导建立温暖、体谅和关心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使学生可以无须把眼睛盯在自己的失败上,而把精力集中于自身的发展上。
  3、师生关系的示范教育作用。
  教育是示范性的,教师以成人榜样出现在未成年人的学生面前,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给学生提供一个楷模,让他们效仿。教师的榜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比纯粹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直观教科书。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负责、热爱、尊重、同情、诚实、守信、友好、平等等;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所吸取的道德经验是:冷漠、仇恨、鄙视、势利、散慢等。不管教师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师生关系的这种示范作用都时刻存在着;不管学生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时刻接受它的影响。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哥顿说得最具体: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天生怠惰、不愿意学习的,也是不会学习的、并且学生是不愿意服从教导和遵守纪律的,那么,这位教师就会带着社会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来强制学生接受教育,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越严格越好,他不能放过学生的那怕一点小的错误和缺点。因此,他所选择的必然是专制的办法,他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也是有学习潜能的,学生都有发展成长的愿望,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总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信息交流,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他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把学生存在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而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这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采取的是民主的方法,他们与学生建立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关系。
  科学的学生观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2)、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3)、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人。
  2、具体做法: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手段。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自己的时候,教师的诱导和批评都是有效的,甚至对教师偶然的过火行为也是能谅解的。这是其他力量所难以达到的。
  热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之间有许多差异,有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好感、喜爱,有的学生则会使教师感到厌烦。教师应该控制这种情感,不偏爱某一个学生。
  (2)、尊重学生。
  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教育大会上再次重申:“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人的品质。不仅包括学生的优点长处,而且包括学生的缺点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尊重学生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善意的、肯定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那么几个问题:
  a、对学生友好平等,不粗暴压制。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故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等都是和尊重学生根本对立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污辱。
  b、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信任使人体验到人的尊严。无端猜疑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c、善于自我克制。教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事件,往往是在盛怒情况之下发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
  d、一视同仁。教师不爱或偏爱都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绝不因为学生的外表、出身、成绩等而偏心、歧视或拉拢。
  (3)、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的教育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社会规范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独特性和潜能。学校教育既要把社会规范、文化技能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又要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外化为社会的价值。因此,教育就是对具有不同资质的学生施以影响,使他们“能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教师应当:
  a、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正常的。学生的个性是健康的、合理的,在实践中容许其存在,并且给予重视,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b、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把它看作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工作。
  c、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
  (4)、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这样告诫教师:了解学生越多,师生关系就越好。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教师必须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和才能,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尊重和信任。
  师生之间存在着年龄、知识、思想、阅历等方面的差别,这些差别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了解学生本身就是一件费心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做,因为它很重要。对学生的认识不全面、不准确,就不能适合学生的特点科学施教,就不能保证对学生作公正恰当的评价和处理,这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抱怨情绪。
  (5)、关怀、帮助学生。
  a、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去满足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人关心,使人感到安全。当我们关心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我们应该尽量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设法澄清他们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以健康、正常的方式去满足自己各种需要。
  b、诚心地赞美和善意的批评。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未开发的潜能,潜在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接纳他们、引导他们。即使个别学生资质差些,过去的表现不够好,性格上有弱点,对他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和给予帮助。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成绩,表达出由衷地赞美。每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然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欣赏和肯定时,就会更亲近教师。这里应注意的是,尽量不在学生之间做比较。
  教师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批评态度要诚恳、口气要平静,不含讽刺的味道,使学生体会到批评背后的善意和友情。批评不是挑剔,挑剔是有意地暴露他人的弱点和短处,是要打击对方,伤害对方。善意的批评是帮助对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