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头悬梁,锥刺股”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头悬梁,锥刺股”,给人们的启示是: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惧困难的决心。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令人钦佩。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

一、出处

宋朝王应麟的《三字经

二、原文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三、翻译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扩展资料

头悬梁锥刺股其实是两个故事。

1、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他读书时,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有时时间长了,就会打起瞌睡。等到醒来,却又懊悔不已。某日,他抬头苦思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然后灵光一闪就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在想打瞌睡时,只要一低头,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疼痛就会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晚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最终,他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2、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最终只能回家。

到家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惧困难的决心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04
我们要勤奋读书,好好学习。读书不要敷衍一下就过了,要有恒心。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2个回答  2012-10-04
勤奋刻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