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当辅导员——对应聘我校辅导员岗位的思考

如题所述

昨天上午,我受学校委托出任我校2010年新进辅导员的面试评委。我做辅导员评委已有三届了,感慨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在高校新进人员招聘中,辅导员招聘有许多特有的问题亟待思考与解决。 昨天来面试的有16位成员。他们都来自重点大学,有武大的、华师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华农的、华科的、武科大的,还有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其实报名时学校收到50多份简历,有相当一部分因英语没有6级证或计算机2级证而失去面试资格。面试者中的专业门类很多,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政治学、农学、广告学、声乐与合唱指挥等。这恐怕是高校人员招聘中辅导员岗位应聘的特有现象。我常想:我校某学院招聘教师,一定对应聘者的专业有明确规定的。比如金融学院招投资学方面的教师,不可能让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博士来面试吧?看来,辅导员专业化首先要有相关的学科做支撑,打破辅导员工作无学的历史,这种现象才可能消失。 从应聘者现场表现来看,总体上依然不大让人满意!就拿选手们必答题来看(谈谈大一新生入校后失落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选手们基本上停留在现象描述上,那种层层分析的逻辑思维没有,更别说找到合理有效地对症办法。其实,新生入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有许多方面值得一说。比如专业介绍,树立正确的大学观,订立个人奋斗目标等等。但是昨天我没有听到比较上档次的回答。 在专家提问环节,面对评委的提问,选手们基本上只有招架之功,就事论事。我在想,辅导员工作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打杂的,就是灭火队员,时刻准备着处理突发事件。当然,其中有个别学习思政专业的现场背诵教育部24号令中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义,但是,对于具体怎么实施这个环节,就无法深入。比如如何打造一支精干的学生会队伍,选手们停留在开会、层层下放权力、写计划、策划等这些表面环节,团队意识培养、干部遴选、培训、活动评估、活动中专业体现等方面他们无一提及。还比如面对学生资助问题,如何评定学生贫困等级,选手回答就是建档案库、家庭调查等,实际上,我觉得,如果有学生把资助工作与良好学风营造、树立艰苦奋斗的班风、校风、自立自强的精神结合起来的话,我一定给他高分。可惜没有看到这样选手的出现。 我在读研时,专家组议论现在的硕士生们无论在写文章或口头表述问题时,不知所云,他不停在说,听者总抓不住他说的要点。这种现象在昨天依然广泛存在。看来我们的硕士培养的确有问题。读书中一定要有批判式思维,在面试时一定要有个人的观点,要有创新的东西。对辅导员来说,这一点更是重要。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有那么一些选手我觉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来求职辅导员岗位的!其中问到一位选手:如果当选,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他回答:我先做两年,如果能被行政部门看中就转岗做行政,如果没有被看中就尽快读博士,再看后面发展,如果也不行,就继续好好做辅导员工作。我的天!或许这是他们中许多人真实的想法,只不过被这位老兄说出来了。但他选择错了地点与时机!这就是典型的工作不安心份子,对这样思想的人我们能指望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其实,这个问题倒反映出当前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大问题:大家对职业的理解!我在做08年、09年课题(关于我省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时走访了很多高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辅导员职业归属感很低,没有什么稳定感,许多辅导员对未来发展很茫然。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我要奋斗,可是我连拼命地方向都没有!所以,在近几年辅导员招聘中,就出现了我们相中的,他却不想来。很显然目前在双向是选择的时代,许多人是多处求职的。这就把一个根本性问题提出来了:我的职业规划到底在哪里?我为什么当辅导员?多么希望下一次招聘时,有选手大声说:“我要做全国一流的辅导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