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的物理知识点复习.

如题所述

《走进实验室》、《声现象》、《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1、 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其规律。 2、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 科学探究的七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5) 分析论证 6) 评估 7) 交流合作 4、 单位长度进制: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5、 分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6、 量程:刻度尺所能测量的范围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8、 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9、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积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11、平移法:(等量代换法)适于测圆和圆柱体的直径。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测量时,可以用与它相同长度的物体代替测量。 12、化曲为直法:适于测量较短的曲线,如地图上的铁路长。 适于测量较长的曲线,如运动场的跑道。 13、做法:把曲线变为直线再用直尺测量。 14、测量长度: 基本工具:刻度尺 分度值:刻度尺最小刻度 15、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三观察:1、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 3、观察刻度尺的量程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 2、刻度尺的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要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3)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计到分数值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数字加单位。零、大、小、放、读、看、记 16、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能,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说明带了电荷。 17、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18、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19、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0、实验中用检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排斥。 21、检验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看它能否与已知带电体排斥 3、用验电器检验 2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带电对外不显示电的性质,在油罐车运油时摩擦,会产生电荷,积累多了会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爆炸。 23、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24、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而分子又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律运动。 25、决定三态的因素:分子运动情况 26、物质——分子(不带电) 原子:1、原子核(正电)——1)质子(正电)2)中子(不带电) 2、电子(负电) 27、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假定不动的物体)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 28、注意: 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自身 参照物总是被认为处于静止状态的 29、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静止 30、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运动 31、参照物的选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3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3、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4、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35、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 36、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特性。 37、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8、两极性: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NS两个磁极。 39、指向性:自由旋转的磁体静止时,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另一个指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40、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1、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它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42、磁性材料: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 4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44、速度: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45、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6、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47、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8、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 49、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50、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5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振动停止了声就停止了。 52、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振动 53、固体、液体、气体如果振动都能发声。 54、声的传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2、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实验说明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 4、凡是能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5、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55、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56、单位:赫兹 简称:赫 符号:Hz 57、人耳的听声范围:20Hz——20000Hz 58、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59、起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60、音调:指乐音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6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越高。 6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3、响度: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反应了声能的大小。 64、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65、音调高低:看波峰(波谷)的个数的多少 66、响度大小:看波峰(波谷)振动幅度的大小 67、音调——高低 响度——大小 音色——特色 68、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69、听到回声的条件:两个声音传到耳朵的时间大于0.15 70、混响: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 71、混响时间:持续的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 72、共鸣:当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靠近时,一个物体振动发声,会引起另一个物体也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共鸣 73、引起共鸣的两个条件:两个物体频率相同且靠近。 74、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真不规则振动。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75、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76、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77、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78、噪声的利用: 1)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来除去杂草 2)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3)利用水下自然噪声显示海底情况 79、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1)声源的振动 (2)介质的存在 (3)健康的耳朵 8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汽车、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吧噪声声源与外界离开。如在公路两旁植树种草或设置声音屏障。 (3)在人耳处减弱:如在强噪声环境下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等。 80、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81、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2、超声的应用:碎石、B超、声纳定位、超声导航等。 83、建筑学:超声探伤仪、用超声波进行清洗、焊接、材料加工。 84、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85、特点: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少、传得远。 86、应用:次声监测、核试验、预报灾害。 87、危害: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最终可导致死亡。 88、学习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 89、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9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91、汽化的方式:蒸发、沸腾。 9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9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9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9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9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97、汽化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98、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99、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00、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A、提高液体的温度 B、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C、加快液体表面积的空气流动速度

101、生活实例: A、加快蒸发: 1)晒衣服、稻谷摊开、向阳、通风。 2)洗头吹热风 3)热风干手器 B、减慢蒸发: 1)蔬菜保鲜膜 2)仙人掌长刺 3)暗渠输水 102、蒸发的特点:液体蒸发时:A、从周围的物体和自身吸收热量 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103、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0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105、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 (2)液体要不断地吸热 106、液体沸腾的特点:(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不断吸热 (2)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不断吸热。 107、液体的沸点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08、水蒸气遇冷的环境而液化。 109、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 110、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111、液化的特点:(1)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2)液化时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 (3)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11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13、晶体:冰、糖、海波、食盐、石英、各种金属。这类物质叫晶体。 114、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沥青。这类物质叫非晶体。 115、正确使用温度计: (1)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6、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117、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118、晶体熔化的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19、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20、非晶体熔化曲线: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