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分求助!!!愿贡献200分......

下午我要参加座谈会.哪位论文高手帮帮我以<初中生是否因该带手机进校园>为题,发表看法??
200分求助!!
急.....
好的话追加分....

看你的想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5
我以为学生还是不需要使用手机,但学校也要为学生考虑必要的通讯
第2个回答  2008-03-15
你的观点是想同意还是想反对啊?给个你的态度,才能帮你想
第3个回答  2008-03-15
中学生"手机族"的喜与忧 校方呼吁理性消费
又到缴费时间,家住寿宁城关胜利街的老林帮儿子存入100元手机话费。他工作忙,时常出差,妻子又在乡下工作,为了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两年前给孩子买了手机。联系方便了,却又担心孩子用手机玩游戏,影响学习。

学生消费 家长买单

笔者做了一项调查,寿宁县某中学共有600多名学生,其中30%的学生拥有手机、小灵通。手机价格从几百元到3000多元不等,多数是家长买的。学生小林有一架1800多元的三星手机,他说这在班上不是最好的,“同学最高档的手机是诺基亚N73,可听音乐、可拍照、320万像素。”小林有些羡慕。

调查中发现,学生每月话费一般在五六十元,个别学生能突破200元。初三女生小江,话费有一个月达600多元,母亲打出通话记录一看,大吃一惊,女儿在一周内就发了600多条短信。据了解,寿宁县70%的高中生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用手机的学生却不少。许多学生节省生活费,供手机话费。一旦超支,就对家长谎称学校要交费用。不少家长在无奈、不知情下为孩子的手机话费买了单。

功能趣味多 学生易“上瘾”

如今,手机的款式越来越新颖,功能越来越多。带有听音乐、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等趣味性功能的手机成为学生首选。其实,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可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并非如此单一,有老师作过调查,学生使用手机最多的功能是与同学、朋友联系,其次为玩游戏、听音乐。这些功能对于自制力差的中学生来说,一旦“上瘾”,就难以罢手。

初中生小郑告诉笔者,班上有同学在自习、体育课上偷偷互发短信、玩游戏、听音乐,下课时,也有同学用手机聊天。有的高中生会用手机上网,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忙着 “查考试运”、“星座速配”,将考试成绩寄托在运气上,导致学习成绩滑落。

一位高中教师苦恼地告诉笔者,如今的手机大多可下载游戏和音乐,又可无线上网。一款新颖的游戏就可让学生沉迷好一段时间。对学生来说,手机算是高档消费品,老师不能没收了事,教育一番后又要尽快归还学生,所以有时很无奈。

校园手机堪虑 呼吁理性消费

带手机进校园,给学生带来的利大或是弊大?学生小林认为,手机不仅方便与家人的联系,打电话、发短信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用手机听音乐、拍照片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只要使用得当,手机对学生是有利的。家长张先生说 :“如今手机价格不高,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找不到人。”家长李女士也认为,孩子有了手机,自己与孩子的交流多了、顺畅了。

然而,许多老师还是担心,随着中学校园“手机一族”的增多,会滋生学生之间的物质攀比风。小林的班主任说,“没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如果轻而易举用家长的钱去消费,易养成好逸恶劳习惯。” 一些家长也认为,虽然可以控制孩子的话费支出,但孩子在什么时间使用手机,如何使用,家长往往监管不到。家长还担心,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较脆弱,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受辐射影响,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

由于担心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会出现不健康的使用手机行为,目前,寿宁县有个别中学在学生例会上明确告示,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学校呼吁学生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减少使用手机时间,多利用其通话功能,在遇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时,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要沉迷于其他娱乐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密切师生间的感情,缩小家庭代沟,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随着手机的普及,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置办的新学期学习用品中,也包括了手机。据悉,我市有些中学有1/3以上的学生经常或偶尔带手机进校园。而在小学,这种现象也并不鲜见。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正在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那么,学生要手机来干什么?家长是出于什么目的给他们买手机?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又如何?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学生

手机用途多

记者在市区一些中小学校门口,看到放学回家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都是一出校门就打开手机,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本以为孩子们用的可能都是家长淘汰下来的手机,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手里拿的都是市场上的最新款式。为了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目的,记者采访了他们。

与父母联系——“因为我周末上的美术补习班离家很远,为了上、下课联系方便,妈妈就给我买了手机。”初二学生小迪说。而小铭的父母去年被公司派驻到外地工作,为了能随时找到儿子,父母就为他配了手机。小铭说自己一个月的电话费不会超过100元,主要是父母打电话给他。

玩游戏——手机游戏功能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学生黄涯丽说,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同学就会围在一起,手机成了“游戏机”,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发短信——上高二的毛毛说:“上课时,把手机设成振动,发个短信给同学。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也就是讨论一下放学去哪儿玩,或者对老师发点议论什么的。”小李则说:“我们班上有一大半同学都有手机,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关掉手机,但很多同学都对发短信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息发来发去,下课的时候还比较谁的短消息新鲜好玩。有时,我也发短信让中午外出的同学顺便买点东西回来。

谈恋爱——“发短信是掩人耳目的好办法,有的同学一个月能花三四百元的手机费,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男生追女生,需要经常电话联络,花销自然就大了。”一个男生神秘地说。

装饰——一位学生坦言,身边好多同学都有手机,但真正使用手机打电话的却不多,大多时候,手机只是一种装饰。芸芸就是个手机迷,她今年已经换了3部手机了,现在她使用的是妈妈从香港给她买的一部最新款的三星彩屏手机。芸芸是家里的独生女,家庭条件较好,她有什么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她的第一部手机是香港的姑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后来有什么新的手机上市,她都特别关注,有合心意的就买回来。

炫耀——初中生王飞飞,用手机有半年时间了,手机成了她生活中的必需品。她说:“班上一半的同学都用手机,大家都在互相比较谁的手机最炫、最酷。我的手机已过时了,正打算换一部新款手机。”王飞飞的同学赵明也是手机使用者,他说:“这部手机是我用的第4部,我几乎每半年就换一款。每部价格都在1500元左右。爸妈说只要我成绩好,还要给我再换新款手机呢!”他像展示宝贝般炫耀着自己的新款三星手机。

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学生萌萌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有手机,很多同学的手机都特高档,我的手机算是最差的了,不是彩屏的,铃声也没有和弦,在学校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中生说:“我们班有的同学一学期要换好几部手机,每出一款新手机在她那儿都能看见。诺基亚现在最贵的一款钢壳手机,要一万多元钱,我们班同学就有买的。”

在学生的眼里,手机远远不只是通讯工具那么简单,而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玩具。陈瑜

学校

不提倡带手机入校

广场路小学校长唐洪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我们学校带手机的学生不多,个别高年级的学生有带的,但基本上都是关机,除非有急事在课间或者放学后需要与家长联系的,才会开机。所以,我们学校没有出现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另外,我们学校还有部分来自县里的寄宿生,虽然宿舍都有电话,但有时晚上天冷,学生用手机和家长联系,交流感情,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们不提倡学生带手机来学校,但也不绝对禁止。

对于学生该不该带手机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负担,有了手机以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用手机不是错,但是要看用的场合和时间。上课用的话,自然影响学习,这是绝对禁止的。但是在课余,如果有急事需要联系家长,则没什么不好。我认为,手机作为科技进步的成果,其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虽然出现了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但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引导,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正确、文明地使用手机。

温八中副校长林苗苗——学生没必要带手机来学校

现在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很普遍,而且人数还有上升的趋势。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有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由老师收缴后交还给家长,因为没有教育部门的明文规定,学校对这一要求也只是在平时进行口头教育,在全校的学生大会上、年级段的学生会议上和家长会上,我们都一再强调这个问题。但管理上却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个别学生会将手机电源打开,设成振动模式来接收短信,这样即使携机入校,校方也无法察觉。

还有一点就是家长的不配合。我们在校内有发现学生用手机的现象,老师把手机收缴过来后交还给家长,希望家长能教育孩子,但问题是,家长往往当面答应得都很好,回去后,就把手机重新交给孩子,只是叮嘱其不要在课堂上开机而已。在其他问题上,家长和学校配合得都很好,就是在带手机的问题上不能步调一致。

我们在校园内安装了IC卡电话,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联系。家长如要找学生,也可通过班主任联系学生。校园生活,毕竟是上课时间占绝大多数,而大部分带手机的同学,在上课时间即使不关机,也无法接听或拨打手机,手机的通讯功能利用率非常低。所以,学生根本不需要带手机来学校。

温三中副校长姚哲静——学生带手机弊多利少

学生在校没特殊情况根本不需要带手机,学校里有IC卡电话,家长给孩子带手机,只能是弊多利少。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么几个弊端:

1、产生攀比,助长奢侈浪费之风。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如果我们学校取消禁止学生带手机的规定,会有70%的学生带手机,那么,就会对剩下的30%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造成心理阴影。

2、上课时把手机当玩具,放在抽屉里偷偷摆弄,不但自己无心听课,还妨碍他人学习。

3、考试时作弊。在全市统考的时候,我们发现有校际作弊的现象,外校的学生和我校的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将题目的答案互相传递。

4、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是一大安全隐患,我们学校去年就有学生手机被抢的情况发生。这个学生出了校门打手机,被街头小混混盯上,在人少的地方把他拦住,抢了手机。后来,学校报了案。从抢劫手机的犯罪嫌疑人向警方交代的口供情况来看,他们之所以选择中学生为目标,主要是因为中学生防范意识较差,警惕性不高,对身上的手机看管不严,比较马虎,加上中学生比较胆小,出了事也不敢报案。

5、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大多是来自于父母,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

6、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黄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怎么能不被诱惑呢。

7、危害健康。这点最重要,学生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常用手机会对其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

参考资料: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8-02/18/content_12476755.htm

第4个回答  2008-03-15
手机已经在成年人中普及,大学生中司空见惯,近来在中学生中也悄然兴起,我对新生事物向来不打击,不扼杀,先观察,再思考,再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次在课堂上,一学生在弄手机,我说上课不能玩手机,他说用的是计算器,我无言,学校没有规定不许带手机。

一次期末考试,学生利用手机发短信传答案,被老师发现。

又一次在学生早恋的一对中发现他们就是靠手机短信传递约会时间地点的。

但有一回中午,在教室里,一个同学突然生病,是一位有手机的同学,迅速打120,才使那位得以及时的救助治疗,虽然校园里有公用电话多部,但从6楼下来要耽误更多时间。

手机的有利的一面是快捷方便,而在中学生中是弊大于利,其弊有:一,有手机的学生多不能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心里牵挂于它,影响学习,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二,在同学心中形成攀比心理,有感觉有优越感的就有感觉有自卑感的。三,手机能传播一些不良的信息,比如用做作弊的信息,还有一些成人情趣笑话,更有一些黄色的语言图片,老师和家长怎么能控制得了?四,增加了学生不安全的因数,社会上有擂肥的,抢劫的,这岂不是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知道现在生活富裕了,有家里的家长手机换了一岔有一岔,旧手机卖了也不值几个钱。也有钱太多,实在没地方用钱了的。但你考虑一下你的孩子是否能有效的用它。
我们这里的中年人大多有子女,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第5个回答  2008-03-15
中学生是否需要手机(辩论)
当今社会,手机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的消费和生活必需品,这一现象目前也进入了中学校园.在中学校园里,经常见到中学生打手机谈天.商家预测: 3到5年内,中学生将成为手机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消费体之一,在中学生中有事打我手机已成为口头禅,到底中学生用手机是利还是弊呢?
让亲子实现联络,是家长买手机给孩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学阶段的孩子大多贪玩,放假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父母常常不放心,就比如孩子出去打球,买书一不小心把时间给忘了,回家就会有点晚,让家长担心.现在只要拨打孩子的手机就知道他是否安全,督促他快点回家.对中学生用手机,某重点中学邓老师认为: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用手机一族,尽管为孩子配备手机是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家庭的需要,但从孩子的各方面成长考虑,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会产生攀比心理而且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接电话,发信息还会影响老师上课,也影响其他正在学习的同学的.所以老师的观点为,中学生最好对手机说NO.
一些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大脑中吸收的辐射要比成年人多50%,手机辐射会对脑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所以为了健康着想,青少年应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父母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
个人认为使用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限度将可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手机也不例外.中学生如果过度使用手机将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如果中学生能够把握住那个限度,不要过度依赖手机,手机还是会使我们的生活倍添光彩.
中学生可以带手机吗? 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
家长们:用手机掌握孩子的行踪。
学生:同学有我也得有。
老师:黄短信害了学生。
以上都是大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的观点,而我个人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据海淀区学校统计,全校1700名学生中有手机的以达1100余人,因为有些学生没报,实际还不止这个数字,而其校长介绍,在校学生使用手机大都用于玩游戏和接发短信,尤其是黄短信泛滥,这些黄信息又是从网上或其他渠道得来的。
我也是有电话的学生,也曾接到许多不明黄短信,也确实对我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这种现象我也感到很无奈。
某高一班主任说,他上课的时候常听到手机铃声,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手机的短信提示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短信,更令老师头疼,一些老师们介绍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的手法较为隐蔽,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一些在校生在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家长和老师对此感到十分的着急。
在我刚拿到自己的电话的第一个星期,我确实就经常拿出电话出来摸一下,或查看短信,或玩玩游戏,确实坐不稳,这样做经常让我事倍功半,虽然我也不想经常这样,但就是忍不住,但就是忍不住,看来玩手机也是回上瘾的啊。
中学生经常玩手机就已经很不好了,但有些学生竟然拿手机当作传送答案的一个新的“通讯手段”。在我们的学校,这种事经常发生,我经常在考试之前被人要求发送答案给他们,虽然我否决了他们,但他们又会找另一个人来发,就象被火烧的野草般,“春风吹又生”啊!就算老师们严厉打击这种不好的行为,但是这种现象还是会经常的发生,真是止也止不住啊!
据了解,对学生能否带手机在校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针对学生课间发短信,打手机等问题,一些学校正在制定相关制度,不允许学生课间打电话,玩手机,或听随身听。他们认为,学生以学为主,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要带入学校则是各校坚持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
现在许多的中学生,有条件的都会带手机而且渐丰富的娱乐项目,加之高科技带来的发展,导致了手机具备了巨大的诱惑力,特别是对自制力尚未完全的中学生来说,何尝又不是呢?
而对于现在的以学习任务为首要任务的中学生来说,该不该带手机呢?带,谁能保证手机会不会给中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就像现在大多的中学生迷恋于手机上网和短信,聊天等,特别是发送短信,看看你身边的同学中有几个不是呢?而且社会上还对这些人给了称号,叫什么“拇指族”。一但沉迷于此,可想而知学业肯定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上课都会玩弄手机,而不带,是否又百利而无一害。首先,手机的根本作用是作为通讯工具,是为了便于联系,大多家长为自己的儿女买手机的动机,都是担心子女,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此时此刻的宝贝在哪在干什么?也为了子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经过手机来联系以求帮助。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这种联系方式,可以不必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我们这样大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中都会遇到许多的烦心事,当我们需要倾诉对象时,手机又何尝不是一种快捷的交流方式呢?
到底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该不该带手机呢?其实手机就象一把双刃剑,与利有弊,使用得好的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使用得不好的话,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学业,但是,我们认为中学生是不带手机为好,因为我们的自制力尚未健全,面对缤纷绚丽的诱惑时,又难得住不心动,再者,对于现在高科技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来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这么的多样化,方便快捷的,不至于没手机就不行。还有,部分同学带手机是出于嫉妒,攀比心理。其实这样作为没有半分收入的中学生来说,这是不可取的。最后,许多同学喜欢聊天,以至于荒废了学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觉得中学生还是不带手机的好。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时尚的体现。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模样的孩子拿着手机侃侃而谈。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加入到手机大军中来。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诸如课堂上频频响起手机铃声、不健康的短信垃圾以及由此引发的攀比心理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感到担忧。
那么中学生佩带手机到底应不应该?就此事笔者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有一部分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认为,中学生带手机很平常,中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是贪玩的,放假有一大片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父母常常会不放心。现在,只要拨通孩子的手机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安全或督促、提醒他赶快回家。因为中学生放学、回家都没有固定的时间,带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和父母取得联系,这样可以消除父母的担心,可见,让亲子之间实现随时联络,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一位家长说,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正视您的厚爱和正确使用手机呢?
虽然家长们最初是抱着"能随时随地联系孩子"的目的给他们买了手机,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手机的种种弊端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出现而显现出来。
1、玩游戏,很多手机都有游戏的功能,随着新机型的不断推出,手机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手机还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游戏功能。这就大大方便了一些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手机在课堂上游戏,虽然不如网吧里尽兴,但足可以让自制力差的同学乐不思蜀,课间玩、上课也玩。影响听课质量。
2、发短信,学生在课堂上偷发短信、玩游戏,根本无心听讲,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很多网站都开通了短信业务,分辨能力不高的同学很容易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短信,互相发送。那些内容不健康的短信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
3、考试作弊,某校在寒假期末考试中发现,有学生利用手机互相传递考试答案,虽然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考场上作弊在社会上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出现在高中考场上老师还是有些吃惊,立刻进行制止。由于手机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
4、广泛联系,同学之间起了争执,双方谁也不找老师解决,而是掏出手机,打电话通知社会上的一群"朋友",来帮助"摆平"对方。手机为他们联系提供了方便,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当场就掏出手机给对方联系,成群结队打架。
5、炫耀资本,有些同学经常在课间有意无意地把手机拿出来显示一番,引得很多同学围观,达到了自己炫耀的目的。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款式拿出来相互比较,炫耀自己手机的各种功能,一股校园攀比风气也在暗暗滋生。
6、增加父母负担,中学生目前并不具备经济能力,手机话费全部由父母支付,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
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初衷是方便同孩子联系,但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例如游戏、上网、短信等,并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因此家长不能提倡学生用手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手机并不是必备的学习工具,完全没有必要。
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欣赏手机带来的精彩的同时,我们往往会无意间耗去过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慢慢却发现,已不会用直接的交谈与亲人沟通,不会用笔写出更有人情味的书信。当你专注于手机的绿屏或蓝屏的时候,也许你正错过生活中一些更美好的东西,你正变得更加寂寞苍白。
中学生成为“手机族”,会不会影响学习?会不会在学生这群本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群体中形成强烈的攀比风气?手机铃声究竟应不应该“盖”过读书声?希望老师,家长,学生,专家,社会各方人士一起来解决。
结论
中学生该不该在校佩带手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你看中学生中骑电动车的多了,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也多了起来.中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带来了许多很多新问题;这边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同学们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忽然手机铃声大作,全班同学...学生上课不听课,而是埋头专注地在发短信,考试手机成了作弊工具,中学生也学会了从考场外发送ABCD,学生下课在校园内用手机呼朋唤友,大出风头那么中学生到底能不能中学校使用手机呢?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学生能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手机,已悄然走进我们生活中,成为我们联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大部分的中学生,也开始拥有了手机,在学校里,这种情况已越来越普遍。学生从佩带小灵通,到带摄像头的手机,各种款式纷纷亮相校园,成为校园另一道风景线。
早在四年前,上海的学校里便兴起了佩带手机的时尚,所以那年的中考政治题中,便有“中学生应不应当佩带手机”的讨论。而四年后,今年的安徽省政治中考试题中又同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学生应不应当佩带手机?”。
l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
l 个人意见,初中生还是不要带好,中生另当别论
l 有利有弊~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
l 我反对初中生带手机。这可是贵重物品,极易被窃。管理起来也有难度。
l 觉得还是不要佩带比较好,好多同学佩带后,上课就老是玩,他不烦我还烦呢!
l 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带手机。手机之所以出现,不就是为了人们通讯和联系的方便、快捷的吗?学生带手机和在校园里设公用电话亭、IC电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当然,我们不否认,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也有的同学因为玩手机而影响学习,这就是同学们的个人自制能力和约束力的问题了,其实,这些自制能力和约束力差的同学,就是不玩手机,他也会玩别的东西的,而且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期间都是自觉的关了手机的。也许同学刚拿到手机时,会觉的新鲜而整天摆弄手机,事实证明,很大的一部分同学,在手机的新鲜感消失后,就让手机真正的恢复了通讯功能。其实这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带不带手机根本就不能算上是一个问题,手机只是通讯工具而已。就象前几年,学生拥有IC电话卡一样。
l 中学生还是不带手机好,这与我们实际上的应试教育国情有关。中学生在学校学习是很辛苦的,容不得分散注意力。且不说现代手机的多功能,只说通讯功能:上课关手机是否都做到?如果打在振动位置,收到一个短信总会看一下吧?也许还影响到旁边人。再说了学生要手机通讯有什么大作用?如果真有事情,可以用公用电话跟家长联系的。如果上了大学,配手机配电脑我就赞成了。毕竟大学学习没有中学紧张,再说小孩自制力也应该提高了。
l 这个应该是不能限制的,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需要信息交流就是可以的,少年儿童,大人小孩子应该一律平等呀,但是要看他用手机干什么.和什么人交流,或者根本是就是装面子,或者没钱就送当铺了,或者是抱着电话谈恋爱,那就不好了,主要是和家长监管和教育有关,和手机无关,难道便泌就要怪马桶或者卖马桶的或者生产者么?(本人和手机行业电信行业无任何联系)
l 任何事情和现象,首先要审示其积极有益的一面,不能只盯其弊害,再说,事物都有其利\害的两面性.
l 关于中学生用手机问题,我以为10分可以.认为弊大于利的,往往是成人定向思维造成的认识,如果站在中学生的角度,特别是站在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是完全有益的.
l 不要总是臆想如果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譬如:家长最担心的是,如果荒了学业怎么办?如果用手机谈恋爱怎么办?等等,那要都这么想,人们的心里永无安宁.有人用刀杀了人,于是把所有的刀全部没收,如果有人用绳子上了吊,国家规定不允许生产和编织绳束.....我们不要上街了,如果广告牌掉下来怎么办? 现在的未成年人真可怜,真悲苦,社会恶性竞争罪难逃,害了孩子也苦了父母.
l 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条件允许配个也无妨(有时老师拖堂,天黑了孩子还没回家。家长心急如焚:孩子有个手机该多好啊!)。把它用在学习上的自然不会用它来聊天,用它来聊天的你不给他(她)手机他(她)也照样聊。没见过有的男同学,上课扔纸条给女同学约会的吗?手机只是通讯工具而已,本身没有节制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可用,只要需要谁都可以用。
l 对于自制能力和约束力差的同学,就是不玩手机,他也会玩别的东西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争议,不能因为它不利的一面而来禁止它。学校本来就是教育的园地,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然家长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如果整个社会都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那么这个话题就不用在此讨论了,学生佩带手机如同穿件漂亮的衣服一样正常!
l 16。呵呵~做为学生来讲~最好是不要佩带好~。但有条件的家庭给子女配置~!
l 也未尝不可。根据家庭的的需要和经济情况吧!
l 不应该,肯定总是想发短信。你想想我们成年人无聊的时候都会发发短信,玩玩俄罗斯方块。学生一天到晚那么累,那么压抑,肯定会玩。除非--------没有应试教育
l 我不赞成中学生带手机.
l 孩子上学的主要的事是学习,手机不是上课的铅笔盒非要不可的.
l 大人的自觉性都不是那么好,何况孩子!有了手机能安心只用于同父母联系吗?
l 孩子到了学校能有多在事好联系呢?真的有什么事,学校电话也是很方便,老师不都有手机吗?
一位老师的意见:手机本无害,关键如何使用。孩子之所以有手机,情况不外乎有二:有条件的家庭,父母给买的;另一情况是亲戚送的。家长给孩子佩带手机,原因主要是便与孩子与家里联系,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用手机干什么呢?有手机的孩子哪一个又没发过短信呢?有手机的孩子又有多少自制力较强的呢?他们已不局限于和家里联系;更多的是利用手机做些无聊的事。
研究性学习互评
组员:黄义
通过对“中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这一专题的研究,我本人收益匪浅,在组长王江全同志的带领下,在组员冯凯,钟海凯,林芳忠三名同志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我的任务。当然,这也标志着我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顺利完成。
在对本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因为组长分工明确,组员们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到外校去采访,有的写下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这也让我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了许多,使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的是一举三得!
对此次的研究性学习我非常满意自己的努力,更肯定组员的努力,我期待下次的研究性学习。
流水冲冲,时间飞逝,转眼间就要交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了,我认为这次的活动搞得很成功。在这次活动中,组员们都积极配合,完成了自己该办的事,各组员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负责采集资料的同学在烈日下不畏炎热,街头采访,现场记录,往往汗如雨下,饥肠辘辘;负责查找资料的同学则终日。

时间流逝,短短一个学期里,各位组员早已形成默契。虽染在此过程中有着许多困难和分歧,但是最后组员们还是走到了一起,达成了共识。也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大家获得了不少,而且组员之间的友谊也在磨砺考验中加深了至少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聊完的。
活动中,组员们之间的互相帮助的精神得到了体现。其中不乏自我牺牲,拼了命地为活动出点子,组员之间也拖着把工作往身上揽,希望为活动尽最大的力,在活动停止不前的那段时间里,组员们都没想过要放弃,而是在努力中,几个大男生笑到了最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以一种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上学带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中的一种新的时尚。手机的造型与齐全的功能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同时也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造成攀比之风。上学带手机现象引起许多学校的关注——带手机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业。所以我们小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们本次只要是选择了高一年级,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紧急联系用途的为5%,上网聊天的为21%,通话聊天的为48%,玩游戏的为11%,下载图片铃声的为12%,拍数码照片的为3%。由此看来,中学生们对手机的用途并不是用来紧急联系,而是趋向于娱乐和休闲。
而另一项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则显得更离谱而近乎荒唐。40%的学生认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不论需要与否都应当配备手机:19%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的必备之物,是证明自己的家庭实力,作为相互攀比的依据之一:21%的学生认为,持有手机是为了除学习以外的其他娱乐消遣的方式:只有10%的学生是实际需要,考虑购买手机:另外10%的学生认为学生无须持有手机。
综合以上所述,中学生绝大部分已经认同了学生携带手机的行为,看来这必须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
现在有约40%的中学生携带手机,那么吸引众多同学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还是手机上的其他功能吧。彼此之间有事没事发几个短信,偶尔坏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装饰品给它装扮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情。这些本也无可厚非,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这手机带到了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筹码。你有三十二弦,我就有新款彩屏,你的手机能录音,我能拍数码照片。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的趋势的风向标。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打不得以而为之,但是普通百姓家庭恐怕不能隔三差五更新手机。且不说艰苦朴素的道理这些人都懂,如果从个人的家庭情况来看,多是攀比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手机往往会手到许多不良的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漫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中学生能把握住自己,不为所动吗?许多铁一般的事实告诫我们不能,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起因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
其实换个思维方式买一张IC卡,至少可以用上1个月,而一部手机一个星期要充一次电,每月的话费就够你受的了。IC卡用完之后还可以收藏,何乐而不为呢?手机只是一种附属品,作为我们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在这里我希望家长多关心一下你的子女买手机的真正用途不要因小失大。

学校禁止中学生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理由很明确:
首先,中学生使用手机频率的增加会导致学生学习时间的相对缩短,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据一项调查显示,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中,52%的学生经常发短信,近20%的学生经常玩手机游戏,近10%的利用手机上过网,4成以上的学生除了用手机和家长联系,还和他人闲聊,如果这些都发生在课堂或学习期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现今手机SP缺乏监管,导致发送内容呈色情、违法趋势,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例如不少中学生利用手机订阅违法不良甚至黄色短信,无形中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扭曲;
复次,对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而言,手机在现今还是奢侈品,中学生使用手机,可能会较早的导致贫富攀比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加剧了孩子与家庭的矛盾,不利于发扬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
再次,手机滋生事端,容易让中学生过早的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例如中学生利用手机谈恋爱、甚至过早使用手机会成为校外人员敲诈、抢劫的目标,危害了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最后,手机可能异化成为考试作弊工具,不少中学生在考试期间,通过手机传送答案、相关信息,让监考者防不胜防,看似方便,实质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作弊心理,让其不分是非与好坏......
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否就一无是处呢?是否就应该给予严厉批判甚至一刀切的禁止呢?非也。笔者认为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除了看到手机带来的危害和缺陷外,更应该看到手机使用中存在的优点:
首先,技术无罪,手机作为现代移动科技发展的产物,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坏,关键还是使用者自身是否具备合理使用、控制自我的能力,是否具备将手机为己所以,丰富、完全自我的能力;
其次,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具备很多益处,例如异地求学的学子就可以利用手机随时与父母取得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节假日期间,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为亲戚或师友发送亲情或祝福短信;
再次,中学生较早的接触手机,熟悉和掌握移动技术的升级变更,会对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竟今后的时代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是移动化生存的时代,有机会较早接触是机会,为什么要给予回避呢?
最后,中学生使用手机做一些违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更该反思的是谁呢?我们的学校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德育教育?学校是否给在校学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现代化沟通工具呢?有限的IC电话厅是否能有效满足中学生对外的沟通欲望和需求?我们的家长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法定的监护职责呢?
其实,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说不,体现的首要思维就是有罪推定,这让我们联想到当年父辈对我们带手表、看电视、玩游戏的反对,可时间流逝,我们不照样张大成人,不照样没有为非作歹,甚至从事违法?禁止不过是一刀切的守旧思维,毕竟许多中学生还是有自制力的,他们还是有能力分清主次与轻重,合理的利用手机,这种禁止的做法又是否侵犯了他们的正常权利呢?中学生使用手机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的罪与罚,或许更需要反思的是家长

参考资料:http://bbs.xcetv.com/dispbbs.asp?BoardID=68&id=1396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