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要举行辩论赛,我们组四个是正辨,题目是“先成家后立业”,请问哪位能给点理论和事例

学校社团要举行辩论赛,我们组四个是正辨,题目是“先成家后立业”,请问哪位能给点理论和事例,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自己没时间上网找,最好把一二三四辨该怎么说大概说下

这个题目其实不好辩。我给你的建议是从“立业”着手。
思路:立业不等于找到工作。现代社会都是先工作后结婚,但立业不是找到工作,而是事业有成。因为现代人说的“立业”,已经决不只是一个工作。你可以问一个已经有工作的年轻人,你觉得你已经“立业”了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认同自己已经有了“事业”。
这样你就好说了。

1、成功人的案例。成功的商业、政界人士,除了极其极其个别以外,都是有家室的人,有了家室之后才有功成名就的一天。所有的国家领袖、高管、商业精英,都是成家后再功成名就的。
2、成功人很重视家庭文化观。单身人士被认为不稳重的,不成熟的。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或者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男人。
3、伴侣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照顾家庭、子女,让自己无后顾之忧。伴侣还是生意场上的重要助手。无论是美国第一夫人还是商场精英的伴侣,要么一起创业,要么给自己的丈夫带来一些资源和关系。
4、成家之后能够帮助个人在心智上成熟,通过家庭责任,对子女的责任激发成功的动力。现在中产阶级女性、男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子女出国、享受更好的教育和机会,这不是一个没有成家的人能够体会到的!

辩驳方:
1、先成家后立业,并不等同于家庭长久和睦,所以对方说 很多成功人士婚姻出现危机。你可以直接指出对方是在玩文字游戏,偷换概念!而出现婚姻危机的商业精英恰恰反应了糟糠之妻在创业阶段的重要性!
2、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功成名就却孤家寡人的人几乎没有,或者只是极其个别的。这恰好证明了成家到立业是人类的共同需求。
3、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生存-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成家,哪有安全、爱?怎么实现自我实现!而很过功成名就的人,包括一些离异的富豪,却一直希望获得一个伴侣,恰好说明了“成家”的需求不可替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2
看了下楼上的反驳方的观点。。。无语了。。。最后三点互相矛盾。。。

我不知道你们的题目是什么,是先成家后立业比先立业后成家好还是别的。我就以单纯一个好字来说吧。。。
辩论首先要对辩题有个大致的预期。首先感觉下哪边占优势。对于这个问题,成家和立业,想弄清楚谁更好,首先要确定一下两者的关系。成家和立业有什么关系,让他们需要来排个先后。中国传统就有两种声音,家和万事兴,还有大丈夫志在四方。对于这两个观点的现实意义,需要仔细斟酌。然后对于哪个有优点,判定的标准也是个争论重点,什么算是好。你觉得在家陪老婆是好,我觉得在外干一番事业是好。这样是分不清楚的。那么怎么样说一个大家都赞同的标准就是个问题。仔细读读这个辩题,这并不是个排他性质的辩题。成家和立业并不是说谁更好,而是谁先更好。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成家和立业都是很渴望的。这样我们就把飘渺的不可控的好坏比较变得可测了。也就是怎么样做才能更有利于达成成家立业这两方面。 像楼上说的几个问题,仔细想想很不好回答,就是说你的二三辩乃至于自由辩论环节问的问题都达不到你的预期,你问这他扯那,没一个标准大家都是乱扯。作为正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划定范围。

刚才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题目经过论述变成了 先成家后立业更有利于实现既成家又立业。(如果按照楼上所说的立业观点,那么相当于自损命题。等于直接反驳反方 你说的根本不算立业,所以,你还是得先成家。这样的论述达不到预期效果,会使辩论失控。)

一辩是陈述,无论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后立业先成家,大家都是希望既成家又立业。那么转换辩题。变成先成家更有利于立业。论述分几步,但是步步都要想到对方的观点,辩驳性的谈。其实这两个的关系就是谁更需要谁,或者谁是谁的前提的问题。(这里可以提一下,单纯的说先后问题是说明不了重要性的,比如刘翔得冠军,难道刘翔妈妈重要?但是经过上面的转化就可以了)。:立业:(1).建树功业;建立事业。(2).设置产业。从定义上来看,这是一种稳定性的职业。且不说有多高成就,起码失业风险较低。那么可以看出这种事情的过程性。过程性就说明了时间性。所以青春不等人,在成家还是立业上,主要矛盾一直都是时间。因为辩题已经默认了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你可以在30岁立业,也可以在40岁,甚至50岁。但是你可以在30岁结婚成家,可以在40岁结婚成家,但是你能在50岁成家而且生出个健康漂亮的孩子并且让父母抱抱孙子么?在中国,这是就是个具体的道德伦理问题。 第二,成家是立业的保证和体现。能与妻子和睦相处,正确的处理爱情,这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有了家庭,多了份责任,但是会在心里多一份安稳。第三 家庭的支持是事业成功的动力。

擦。。。要断电了。。。郁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