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于奴隶制

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是否相当于世界历史的奴隶制社会时期。

中国春秋以前的文化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化被雅斯贝斯称为前轴心期文明。

雅斯贝斯(1883 - 1969)是享誉欧美的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轴心期理论体现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949年)一书中。
这一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他相信人类具有唯一的共同起源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他认为这就是世界历史的结构。他从“一切民族、个人和政体,全都一致要求自由” ,全都具有社会主义(即某种程度的计划性) 倾向、世界大同的意识以及信仰大致相同的信念这些基本现象出发而认为,世界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尽管各种文明在这些倾向上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人类的确是在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然而,对于人类有着一个共同的起源问题,他承认从目前全世界的考古发现来看,目前还不能提出一种有力的证据。尽管如此,他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发展中 ,有着一个对人类以后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所谓“轴心时代” ,其表现是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他发现,经过人类早期的发展,到了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200年 ,是人类历史的所谓“轴心期”。之所以称其为轴心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产生了最不寻常的事件。在中国,孔子、老子、墨子以及其他的哲学流派都产生了。在印度,出现了印度教的《奥义书》 ,也出现了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在伊朗,出现了琐罗亚斯德和他创立的宗教祆教。在巴勒斯坦,出现了各位犹太教的先知。在希腊,则贤哲如云,有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以及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他认为 ,在世界上这三个地区,即中国、印度和西方,人类都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整体的存在,也意识到了自身的局限。
他强调 ,轴心期对于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人类的前进总是表现为对轴心时代的思想不断的回忆和复归,并通过这种复归来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其次,轴心期虽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开始,但它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却向外扩展,逐渐包罗万象。人们发现,任何未与这三个轴心期文明发生联系的民族,其后果是仍保持其原始的状况;而一旦与轴心期中的任何一种文明开始接触,就会被拖进世界历史。再次,从这三个轴心期文明相逢之日起,它们之间就可能存在着一种相互的理解,因为它们都关切同样的问题。
这样 ,在雅斯贝斯那里,人类文明的起源就被划分为轴心期和前轴心期两个阶段。与轴心期的文明不同 ,前轴心期的文明尽管规模可能也十分宏大,而且它们的某些文化因素对轴心期文明的产生也做出了贡献 ,但是 ,它们却从来也没有达到轴心期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因此,雅斯贝斯把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春秋以前的文化称为前轴心期文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0
目 录

绪论: 轴心时代中国学术思想概况及其深远影响

一、轴心时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兴起
二、轴心时代中国学术的基本内涵
三、先秦诸子学术流派及发展概况
四、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深远影响

阴阳五行:中国古代的宇宙解释系统

一 阴阳和五行观念的源流
二 阴阳和五行构成的动态宇宙模式
三 阴阳五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孔孟儒学:中国主流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奠基

一 早期儒家的特殊地位
二 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三 从《中庸》看早期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
四 先秦儒家关于人和人际关系的理论
五 儒家“性善论”的论证

墨学精神:来自下层的反贵族、反精英文化要求

一 儒、墨的同与异
二 孔、墨天命鬼神观的比较
三 墨学的基本精神和墨家的风格
四 墨学在后代的地位和影响

道家思想:一个主流的但却非官方的思想传统

一 关于《老子》书及其思想来源
二 论老、庄本非一家
三 老子的“道”与“术”
四 杨朱思想及其源头
五 庄子的人生哲学
六 《庄子》的美学与艺术观
五 庄子与梭罗——一个跨时代跨地域的比较

法术思想: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理论的形成

一 法家思想的源流与发展
二 韩非子——法术思想的集大成
三 法家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四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先秦法术思想

纵横权谋:实利主义的人生观和进取钻营术

一 所谓“纵横家”
二 关于鬼谷子与苏秦
三 大丈夫?妾妇?媒婆?——对纵横家的评价
四 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
五 “进取”型人格和钻营技巧

名辩学派:一个被淹没了的学术趋向

一 关于“名”与“名家”
二 “历物”“逐物”的学术取向
三 标新立异,挑战常识
四 “有用”“无用”之争与名辩学派的淹没 .

轴心时代的中国思维方式

一 论“中庸”
二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三 “易”之三义与中国思维模式

附录:当代西方学者对先秦思想文献的翻译阐释和研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28
轴心时代
开放分类: 政治、历史

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

如果你不是雅斯贝尔斯的至亲好友,那么当你去拜访他的时候,他一定会高高在上地坐在他的沙发椅中,就像一位亲王那样从他的宝座上慈祥地俯视着你。他会听你谈论上帝、世界和人类的知识。但是他会在亲切地赞同或反对之后,继续陈述他自己的观点。有人说,这多少有点仪式化的小把戏中的些许威严,不免让你顿生凉意。

这的确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写照。他年幼时得过一种怪病,使他无法进行爬山、骑马、跳舞等激烈的运动。于是,他长期过着单调的生活,显得十分孤独而又很难与别人进行沟通。除了公务,他从没有去过公共场所。而在大学教书期间,他和同事间也从来没有什么亲密的联系,更不用提他对哲学家大会的厌恶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孤独地,但又十分固执地同所有人辩论。他的这种不容分辩的说教口气,被有的人称作“雅斯贝尔斯式的表演”。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第3个回答  2008-03-24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这是轴心时代的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