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河农场的农场规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种植业一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农场疏浚沟渠181条共160千米,开挖疏水河1条,完成土方125万立方米,确保26667公顷耕地灌得上、排得出。二是利用土地资源。全场各农业单位普遍实施“边际”工程,在路边、沟边、埂边种植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效益达100多万元,增加了职工收入。三是调整农业结构。小麦以生产种子为调整方向,当年生产粮食38105吨;水稻以优质粳米、工业用粮为调整方向,当年加工销售大米21706吨。同时加快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的结构调整,2003年架设大棚120个,蔬菜产量80万公斤。农场注册的“三舒”牌系列果蔬已逐步走向大中城市,特别是有机草莓更是供不应求。四是重视科研。场农烽科研部门承担“江苏省苏中片小麦品比试验”、“江苏省迟熟中粳品比试验”等。引进新品种60余个,筛选出适合农场稻麦发展的一批优质接班品种。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进行“钾肥在水稻生产上增产效果研究”等一系列项目课题研究,为农场农业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五是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减轻职工负担。创新农场管理体制,实现二级管理,一级核算。农业管理干部由64人精简为40人。总场新建农业职工个人账户,实行微机联网。加强对农业核算管理,积极推行“两费自理,先交后种”的经营方式,先交钱后种田面积100%。这年,农场还收回被驻地部队使用34年的160公顷土地,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的生活田。同时取消农资统一供应、粮食收购价格保护、农机作业价格保护等政策,按照市场化要求运作,降低成本,减轻职工负担。
二、三产业农场根据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要求,狠抓二、三产业制度转换工作,加快“国退民进”步伐。2002年至2003年,农场对已初步改制的原禽业公司、农机厂、改性塑料厂、商物公司等单位进行“二次改制”,割断经营关系,不留“尾巴”;对原机电中心进行改组,对其下属经营性质的工程公司、农机公司、加油站等进行公开拍卖和租赁经营;“三特”米业加入苏垦米业集团,粮贸公司也由苏垦米业托管。至年底,农场二、三产业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95%以上,2236名原国有企业职工顺利实现转岗或再就业。国有控股企业狠抓技术创新和节本降耗,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江苏省三河粮棉油加工有限公司2003年完成了剥绒车间项目改造,一年节约用电20万度。该公司还利用废气回池,由过去吨料耗煤100公斤下降到85公斤,一年节约资金297万元。该公司生产的抽短绒棉粕产品等销售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摆上议事日程。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农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场内外职工创办二、三产企业,提供廉价厂房、设备和土地,协助私企进行市场调研,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农场二、三产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已达230个,仅机械工程方面的私人投资就达1600万元以上,消化安置了70%以上的农机转岗工人。另外,农场还与有关部门合作,全年劳务输出11批次,输出富余劳动力350人,常年在场外创业就业的农场职工子弟已达400多人。?
社会事业农场利用国家农村电网改造政策,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改造。2003年完成一期410万元的投资改造任务,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能源保证。投资改造有线电视前端设施,由原来的6套模拟频道全部改造成数字节目,累计有线电视节目数达23套。投资改造场部路灯照明,美化环境。学校与企业实现顺利剥离。农场的其他社会事业也有长足发展和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