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家美国3个人的生平

如题所述

1.亨廷顿(美国政治学家)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 1927-2008年)又译赛缪尔·杭廷顿,美国当代极富盛名却又颇有争议的保守派政治学家。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再是国家,而是文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亨廷顿早年是文武关系研究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的奠基者。后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看法亦广受学界关注。

  亨廷顿1927年4月18日生于纽约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其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扒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
  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才华。16岁高中毕业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加入美国军队。之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完成其博士论文并取得学位,这一年他23岁。此后他开始在哈佛执教,直至去世。自1950年开始他便是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的高级成员。1959年至1962年期间他曾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亨廷顿在哈佛大学任教58年。
  1951年杜鲁门总统因为麦克阿瑟将军不服从指挥而解除了他的职务。亨廷顿以此为由头写作出版了处女作——《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此书自1957年出版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今仍被视为最有影响力的关于美国国内军事关系的著作。在这本书的第一篇书评当中,批评家就指责这本书有军事主义色彩,让人联想起墨索里尼“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一些激进的学生在得知亨廷顿曾经在约翰逊政府内任职的消息后,占领并焚烧了他办公的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有人甚至在他的寓所门口涂上了这样的标语:“战争罪犯居住于此。”而作者本人也不得不暂时逃出哈佛暂避风头。
  在上世纪60年代,他凭《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而享有盛誉。此书挑战了当时最为流行的现代化理论中的教条:经济和社会进步会给刚刚脱离殖民主义统治的独立国家带来政治稳定。
  越南战争打破了亨廷顿平静的校园生活。作为美国国务院的谋士,他在1968年撰写了一篇长达百页的关于越南战争的报告,提出了在南越推行合村并寨的“战略村计划”并抨击了当时美国政府的战略。这些主张自然是左右不讨好,所以难怪他的办公室会被人焚烧,他被人骂做“战犯”了!
  1977年至1978年间,他参与了白宫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过程并协调各项相关政策。
  他于1993年发表文章,讲述后冷战时期的暴力冲突。亨廷顿之后将有关理论,辑录成影响深远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籍被翻译成39种语言,在全世界激起的反响一浪高过一浪。然而,“9·11”事件却使人们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亨廷顿那里,尽管人们无法甘心接受他的观点和结论,但是在心底里还是忍不住会暗自佩服这个老头子目光的敏锐和思想的鲜活。
  “9·11”事件后他又撰写出版了《我们是谁?》(Who are we?),针对美国的移民问题大发议论,同样引起一片争议。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代表了亨廷顿著作和文章的宿命:甫一问世便饱受争议,与各种奖项无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才会被广泛但又是勉强地接受。
  尽管在亨廷顿的同学之中有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界名流,他的学生之中也不乏弗朗西斯·福山、扎卡里亚(《新闻周刊》编辑)这样的当代精英,但是他本人却不愿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人们很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亨廷顿的身影。他不是那种“媒体学者”,他的学术声誉是靠着十七本著作和一系列论文建立起来的。毫无疑问,曾经出任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又是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的创办人之一的亨廷顿是学术界的圈内人。但是他在写作的时候却宁可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故意以一种刺激那些最终会评判自己著作的专家们的方式讨论问题。亨廷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对真理的探求与学术争论是一回事。”
2.戴维·伊斯顿
  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1917~ 2014)美国政治学家、政治行为主义的倡导人、政治系统论的创立者。1917年6月24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多种学位。40年代后半期起一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主要著作有《政治系统:政治学现状研究》(1953)、《政治分析的结构》(1965)、《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1965)等,这三本书后来被称为“政治系统分析三部曲”。
  伊斯顿确立了政治行为主义的特定含义,认为是技术和理论两重意义上的革命。一方面,他批评以往的政治学单纯注重制度和权力,偏重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形势资料,忽略了政治是人类互动行为的结果,忽略了人的动机、人格和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行为资料。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是为社会规定有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或强制性决定),并且予以实施的行为或互动行为。它由政治团体、体制和权威机构等部分构成。它受到自然的、生物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等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包围,同时对环境的压力有适应能力和反馈信息的功能。系统和环境形成互动的联系,系统的持续通过不断的输入、输出、反馈、再输入过程实现。伊斯顿的输入 -输出系统分析模式,适用于分析从国际社会到国家内部各种规模的政治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统一理论,包括社会当中各种和行为关系。他主张政治研究要重建新的价值结构。认为政治理论家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对社会的迫切问题和社会的需要作出敏捷的反应,以便有可能明确表达极其深奥的、但对公民和政治家了解自身处境大有帮助的价值系统。这种创造性理论历来是对社会起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他还提出政治学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统一理论。他把理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低层次的单一性结论或单一性概念;第二类是中间层次的综合性理论,它是单一性概念的综合;第三类是最高层次的系统理论或概念结构,它把政治学的所有基础分支科学联结成在概念上有逻辑联系的、和谐一致的整体。统一理论的完成将使政治科学成为社会科学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3.托马斯·R·戴伊
  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   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家,曾执教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美国政府McKenzie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著有《理解公共政策》、《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其特色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和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