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加工方法对食品无机盐的影响

如题所述

各类食品: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及鱼类、奶及奶
制品、蛋类、油脂坚果类、其他(酒类、软饮料、罐头)

健康饮食
不仅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处理食物的方法也不可不留心。
各类
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数量一般是指烹饪前的含量,
大多数的食物经过加工、
贮存
和烹饪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
因此,
不但要认真选择食物,
还要科学合理的保
存、加工和烹饪食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

食品经过烹饪处理,可以杀菌并增进食品的色、香、味,使之味美且容易消
化吸收,
提高其所含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率;
但在加工烹饪过程中食品也会发生
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使某些营养素遭到破坏,
因此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其有
利因素提高营养,
促进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要控制不利因素,
尽量减少营养素的
损失。

一、谷类食物有哪些营养价值

在加工、烹调过程中对其营养价值有和影响?

蛋白质,主要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组成。由于赖氨酸含量
少,
谷类食品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品。
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
方法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集中在胚乳部
分的淀粉细胞内,含量在
70%
以上,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脂肪,
含量很低,大米、小麦含量约为
1%-2%
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芽。在加工时容
易转入副产品。
从米糠中可以提取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米糠油,
谷维素和谷固
醇。
从玉米和小麦胚芽中提取的胚芽油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

矿物质,含量约为
1.5%-3%
,主要在谷皮和糊粉层,主要是钙,磷,
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不易吸收。

维生素,是
B
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硫胺素、
核黄素、
尼克酸、
泛酸、
吡多醛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胚芽。
谷类加工的精度越高,
维生素的损失越多。

二、豆类营养价值

大豆等豆类食物与其他食物相比,在营养上具有下列的特点:

(1)
蛋白质含量

(2)
蛋白质的
营养价值
较高
(3)
无机盐
与维生素的含量丰富

4)
碳水化合物含量
较低

5
)油脂质量优良

(三)豆类食品的抗营养因素

豆类食品营养丰富,
但是本身含有的一些抗营养因素降低了大豆及其他豆类
的生物利用率。如果烹调加工合理,可有效地去除这些抗营养因素。

1.
蛋白酶抑制剂

存在大豆、菜豆等食物中,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
以胰蛋白酶最为普遍。
对人体胰蛋白酶的活性有部分抑制作用,
抑制蛋白质的消
化吸收,
造成不良的胃肠道反应,
如喝未煮熟的豆浆会拉肚子。
破坏胰蛋白酶抑
制剂的有效方法是常压蒸汽加热
30
分钟,或
1
千克压力蒸汽加热
15

20
分钟。
大豆用水浸泡至含水量
60%
时,
水蒸
5
分钟即可。
大豆中尿酶的抗热能力较胰蛋
白酶抑制剂强,
且用尿酶测定方法简单,
所以常用尿酶反映来判定大豆中胰蛋白

2
酶抑制剂是否被破坏。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明确规定,
含有豆粉的婴幼儿代乳食品,
尿酶试验必须是阴性。
在豆类食品的加工烹调过程中,
蛋白酶抑制剂大部分被破
坏,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大豆、豌豆、蚕豆、绿豆、菜豆、扁豆、刀豆等豆类还含有一种能使红血球
细胞凝集的蛋白质,
称为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含有凝集素的豆类,
在未经加热使
之破坏之前就食用,会引起进食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
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在常压下蒸汽处理
1
小时或高压蒸汽处理
15
分钟可使之
失活。

3.
植酸

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样,大豆中含有植酸。植酸能与铜、锌、铁、镁等元素
螯合,使这些营养成分无法有效的利用。但是,如果把大豆适当发芽,例如在
19

25
℃下室温中用水浸湿,
经过
3
天,
促使其发芽,
这时豆芽中植酸酶活性大
大升高,植酸被分解,游离氨基酸、维生素
C
则有所增加,这些变化使原来被
植酸螯合的元素释放出来,变成可被人体利用的状态。把大豆制成豆浆或豆腐,
由于磨浆前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
据测定,

6
小时浸泡就能使大豆里的植酸酶
活性上升,植酸被分解,提高了钙、锌、铁、镁等无机盐元素的利用率。

4.
豆腥味

大豆及其制品具有固有的豆腥味,主要是因为含有脂肪氧化酶。采用
95

以上加热
10

15
分钟;乙醇处理后减压蒸发;钝化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用酶
或微生物进行脱臭等方法,均可除去部分豆腥味。

三、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详细解析

1.
蔬菜类

蔬菜是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它们的主要营养意义是为人体提供多种维
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蔬菜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包括钾、镁、钙、铁等,
是矿物质的重要膳食来源,也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重要食品类别。我国人民膳
食中的铁主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利用率较低,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可以帮助铁的吸收,对保证铁的生物利用率也是很重要的

许多绿叶蔬菜富含钙质,如小油菜、芥兰、木耳菜、雪里蕻、苋菜、乌菜等,每
100
克中的含钙量可达
100
毫克以上,
对于保证膳食钙供应具有一定意义。但是
菠菜、空心菜、雪里蕻、茭白等叶子带有涩味的蔬菜含有较多草酸,而草酸会与
钙和铁等矿物质结合,降低这些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这一点在烹调加工时应加
以注意。最好先在沸水中焯
1
分钟,使大部分草酸溶入水中,然后捞出炒食或凉
拌。然而,焯菜时间过久会造成维生素
C
大量损失,应当严格控制时间。

2.
水果类

因此,总的来说,水果在膳食营养素供应方面的意义远不及蔬菜。然而,水果作
为一种享受性食品,在膳食中也占有一定地位。它们食用方便,口味诱人,富含

3
果胶、有机酸、芳香物质,有增加食欲的作用。此外,水果在食用前无需烹调,
所含营养素不会受损失。

四.肉和鱼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肉和鱼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

10

20
,主要在肌肉中,基本上是优质
Pro
;结缔组织中间质蛋白(胶原蛋
白、弹性蛋白)因色
AA
、酪
AA
、蛋
AA
含量很低,利用率低;鱼类蛋白含量高、
间质蛋白少、营养价值高。

2
、脂肪

肉类
10

36
,畜肉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禽肉脂肪易消化,约含
20
%亚
油酸;鱼类脂肪含量低(
1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3
、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形式存在于肝和肌肉中。

4
、维生素:铁主要为血红素铁,利用率高;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肝脏
中维生素
A

D
含量高(尤其是海产鱼类)。

肉和鱼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

10

20
,主要在肌肉中,基本上是优质
Pro
;结缔组织中间质蛋白(胶原蛋
白、弹性蛋白)因色
AA
、酪
AA
、蛋
AA
含量很低,利用率低;鱼类蛋白含量高、
间质蛋白少、营养价值高。

2
、脂肪

肉类
10

36
,畜肉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禽肉脂肪易消化,约含
20
%亚
油酸;鱼类脂肪含量低(
1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3
、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形式存在于肝和肌肉中。

4
、维生素:铁主要为血红素铁,利用率高;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肝脏
中维生素
A

D
含量高(尤其是海产鱼类)。

五、灭菌过程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影响

最常见的牛奶灭菌过程(即热处理过程)包括:巴氏杀菌、保持灭菌、超高
温(
UHT
)处理等。

保持灭菌是为了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115-121
℃、
20-30
分钟),所获得的
产品是商业无菌的,即达到:不含毒素;不含致病菌;不含在正常的储存和配送
条件下有繁殖能力的微生物。因此,其储存和运输销售不需要冷藏。

超高温(
UHT
)处理通过短暂高强度的加热(
135-150
℃、保持数秒),使牛
奶达到商业无菌程度。
生产前设备消毒、
设备下游部分均须无菌设计,
以杜绝再
次污染。

每种杀菌过程也都有负面影响,
产品会发生变化并因此影响其营养价值和感
官特性,瑞典资深专家
B.Von Bockelmann
对此作过专门论述。牛奶的主要成份
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现就它们在加热后的
变化、损失情况,作些介绍(水分的影响在此可忽略不计)。

蛋白质牛奶蛋白中约
80%
为酪蛋白,剩余
20%
是所谓的乳清或血清蛋白。热
处理主要对乳清蛋白产生影响,
多多少少改变了它的性质
(变质过程只与蛋白质
的物理状态有关);水溶性乳清蛋白变成了非水溶性,其营养价值实际没变(而
在商业加工中,人们常用少量的
L-
奶稳定剂,加以保护及增加溶解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0
各类食品: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及鱼类、奶及奶制品、蛋类、油脂坚果类、其他(酒类、软饮料、罐头)

健康饮食不仅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处理食物的方法也不可不留心。
各类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数量一般是指烹饪前的含量,大多数的食物经过加工、贮存和烹饪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成分。因此,不但要认真选择食物,还要科学合理的保存、加工和烹饪食物,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食品经过烹饪处理,可以杀菌并增进食品的色、香、味,使之味美且容易消化吸收,提高其所含营养素在人体的利用率;但在加工烹饪过程中食品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使某些营养素遭到破坏,因此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其有
利因素提高营养,促进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控制不利因素,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一、谷类食物

主要有蛋白质,主要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组成。由于赖氨酸含量少,谷类食品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食品。常采用氨基酸强化和蛋白质互补方法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集中在胚乳部分的淀粉细胞内,含量在70%以上,是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脂肪,含量很低,大米、小麦含量约为1%-2%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芽。在加工时容易转入副产品。从米糠中可以提取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从玉米和小麦胚芽中提取的胚芽油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矿物质,含量约为1.5%-3%
,主要在谷皮和糊粉层,主要是钙,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不易吸收。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吡多醛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胚芽。谷类加工的精度越高,维生素的损失越多。

二、豆类

大豆等豆类食物与其他食物相比,在营养上具有下列的特点:

(1)蛋白质含量高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
(3)无机盐与维生素的含量丰富
4)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
5)油脂质量优良

豆类食品营养丰富,但是本身含有的一些抗营养因素降低了大豆及其他豆类
的生物利用率。如果烹调加工合理,可有效地去除这些抗营养因素。

1.蛋白酶抑制剂

存在大豆、菜豆等食物中,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以胰蛋白酶最为普遍。对人体胰蛋白酶的活性有部分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造成不良的胃肠道反应,如喝未煮熟的豆浆会拉肚子。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有效方法是常压蒸汽加热30分钟,或1千克压力蒸汽加热15~20分钟。大豆用水浸泡至含水量60%时,水蒸5分钟即可。大豆中尿酶的抗热能力较胰蛋白酶抑制剂强,且用尿酶测定方法简单,所以常用尿酶反映来判定大豆中胰蛋白
2酶抑制剂是否被破坏。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含有豆粉的婴幼儿代乳食品,
尿酶试验必须是阴性。在豆类食品的加工烹调过程中,蛋白酶抑制剂大部分被破
坏,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2.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大豆、豌豆、蚕豆、绿豆、菜豆、扁豆、刀豆等豆类还含有一种能使红血球
细胞凝集的蛋白质,称为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含有凝集素的豆类,在未经加热使
之破坏之前就食用,会引起进食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
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在常压下蒸汽处理1小时或高压蒸汽处理15分钟可使之失活。
第2个回答  2018-10-10
烹调好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但食物在烹调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损失也是很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