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材料二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孙中山(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4分)材料三 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3)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3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分)


(1)治国之道:实行仁政。社会现实: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3分)
(2)理解: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分)
(3)社会学说: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
实践:1956年底,通过对农业、手工救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分)
(4)以民为本;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政策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3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得分。


试题分析:第(1)问,从材料中“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后半问联系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可知,孙中山要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回答即可;第(3)问,由材料中“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可知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实践是三大改造;第(4)问,此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文字型材料的解读技巧。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注释,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首尾两句话;对比较长的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对比较短的材料进行分句,并归纳句子大意;注意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