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区孩子送上冬奥舞台的邓老师走了,你知道哪些关于这位老师的故事?

如题所述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是邓小岚父亲——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1943年秋,日军发动扫荡,企图毁掉《晋察冀日报》。一次突围后,邓小岚出生在阜平县易家庄村一个山洞中,随后她被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在马兰的这段经历和父辈的情结,让邓小岚对马兰眷恋不已。邓小岚最“宝贝”的两枚印章,均与马兰有关,一枚是父亲的“马南邨人”,一枚是父母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是老一代革命家、党的新闻战线重要领导人邓拓同志的大女儿。1943年,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河北阜平县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缘于父辈情结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邓小岚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

陈毅之子陈昊苏得知邓老逝世消息后,不胜哀痛。他说:“小岚为报效根据地人民的养育之恩,在马兰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办成合唱团,在冬奥舞台上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是革命后代与人民群众骨肉深情的写照。”

时光回到2004年,61岁的邓小岚号召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把马兰村4间破烂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校舍。同年,她从亲朋好友同事那募集来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邓小岚也成为马兰村里的音乐老师。

此后18年,每个月少则十天,多则一整月,邓小岚全心全情驻守在马兰小学,“学乐器要反复练习,不然下次全忘了。”邓小岚一遍遍叮嘱着孩子们。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邓小岚家属决定不举办告别仪式,敬请各方理解。同时,会提供网上追思的方式,以表达大家对邓老师的情感和祝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6

许多教师都致力于山村教育,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做学生背后的掌灯人,用自己努力送学生去更大的舞台。把山村孩子送上冬奥舞台的邓老师走了,她的光荣事迹感动了许多的人。

带山里的娃娃走向冬奥舞台的邓小岚老师。

在2022年3月22日,邓老师的子女发出了相关的补告,讣告中主要是说:邓老师因突发脑血栓,无效抢救去世了。在生前的18年里,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给儿童带去了不一样的快乐和满足!

邓老师的故事。

帮助山村里面的孩子登上了北京冬奥会的舞台。在2022年的冬奥会里,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一群小孩子,舞台上他们演唱的奥林匹克会歌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扬,表现着独有的纯净和质朴,网友们也发现了并且知道这是来自于一个小山村的儿童,他们能够登上冬奥会,不仅有着儿童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背后的音乐教师,这名的邓老师一直都在努力的帮助儿童寻找的快乐,多年来坚守在岗位上,一直没有离去。

邓老师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了马兰村。在2004年邓老师退休之后,就专门来到了马兰村,教育孩子们唱山歌,在这里坚守了18年,本来是可以有安享晚年的时间,却选择在山区里面奉献,为山区举办音乐节,教孩子们唱歌。对于山村里面的孩子来说,能够接受到音乐教育本来就不容易,这名的邓老师却能够将山区里面的孩子培养的如此的优秀和感人。邓老师用着自己的方式去爱着山区里面的孩子,用音乐传递着独特的爱,用自己的经验将孩子们推上更高的舞台。

第2个回答  2022-03-27
邓小岚是人民日报前社长兼总编辑邓拓之女、《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岚1943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易家庄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我所了解的故事主要是她在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的事迹,邓小岚刚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给孩子们建一个“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捐钱,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后来,邓小岚又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了过来,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村里没有人会教,邓小岚就自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第3个回答  2022-03-26
邓小岚1943年生于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今年2月,马兰村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镇的44个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邓小岚的感人事迹由此再一次广为流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