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房电容柜功率因数提高是不是只是外线供电所省了无功电,而用户端根本没有省电,只有提高负载端才省电

如题所述

是的。电动机无功电,是电动机工作的时候,以50赫兹的速率,反复从电网吸收的部分电流(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又放回给电网,可理解为交流电的波峰时吸收、波谷时放回(因交流电1秒钟停电100次),并没有消耗电网的功率。但是此时电网却增加了这部分【附加电流】的往复流动,在导线本身电阻(金属导体本身也有很小的电阻)上产生了【热量损耗】,此【热量损耗】就是无功电流产生了有功损耗,换句话说就是,电动机吸收和释放电流时、即电流在线路来往时,被线路电阻夺去一部分能量(电阻本性是-要想由此过,留下买路财)。为了阻止这部分【无功电流】在发电厂与用户电动机之间交替往返,就在用户配电柜设置了【电容器柜】,用来发放电动机需要吸收的电流、存储电动机释放返还的电流,把无功电流限制在配电柜与电动机之间。也就是节省了发电厂至配电柜之间【长】线路无功电流的热损耗。电容【截流】没有节省工厂的无功损耗(工厂的线路【短】,相比于长长的电网,无功损耗也非常【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4

    是这么理解的,用户端的用电器所耗的有功不变;

    给个实例分析:一台异步电机的进线端子处并接了补偿电容,则电源侧至电机端子处的功率因数是提高了、电流也减小了,但异步电机内部的功率因数是没有改变的;

    因电源侧至电机端子电流也减小,线损当然就小了,从系统的宏观看,就是系统能量利用效率高了。

追问

我们公司现在准备安装节能优化设备,安装在整个回路的负载端母线进线处,但是这个省电多少的计量是个问题。设备公司的说按照0.9提高到0.95就是5%,当时我就提出了质疑!但是不知道这个根据三相不平衡怎么去算,知道三相的相位角及电压电流的情况下怎么去计算,三相三线是可以的,就是其中任何两项的矢量加起来就是总和;但是三相四线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算!

追答

0.9是分界点,低于此值要被供电局罚款的;
我们要从系统考虑,大家都不装何来系统功率因数高,线路岂不损耗猛增,最终用户端电压低于额定值,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额定功率;
装吧,无须再考虑,考虑也没用。没说强制装=强制装。

追问

我要装的不是电容柜,是电能优化设备,主要调整三相平衡的,稳压等。但是它说还可以滤高次谐波,这个也可以省电,我根本不相信。高次谐波是有危害,但是我们公司设备没有那么精密先进,不需要那么稳定的电压,计算摘除了高次谐波其实也没有省电。他还说功率因数按照0.9提高到0.95就是5%,这根本就是骗人!而且这边1250容量的都是好几十万呢。真怀疑它能够省电多少。

追答

电能优化设备未接触过,没能力去分析判断它。不能为你提供有益建议,见谅。

追问

哦!还是感谢你!

第2个回答  2012-11-14
  提高功率因数是供电方与用电方都有益处的属双赢吧!单说用电方(客户);1.如果用户电压低电动机运行困难,这时安装电力电容可提高电压解决了电动机运行困难的问题。2.如果用户用电正常,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可改善电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电费支出)。追问

电容柜安装在变压器出现端也是母线进线端,能够对末端负载的功率因数提高?好像是只能提高外线的无功吧?只有安装在每个用电器进线处才能够提高电能的有功吧!

追答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分为三种方式;一、集中补偿,二、分散补偿,三、随机补偿。不管那种方式,只要安装于计量装置后端(负荷侧)那就有效益。供电部门为防客户无功过补偿,均安装多功能四象限电能表。因此一、二种方式应选自动补偿装置,才能根本解决过补偿问题。

第3个回答  2012-11-14
配电房电容柜功率因数提高了,用户端是不能省电的;提高负载末端的功率因数,可减小配电房至负载末端的输电线路损耗(有限的)。追问

这个我知道,其实真正要节约点的理想方法是在末端单个用电器都接电容柜的,只是实际情况不肯能(成本高)电气室的功率因数高于0.9是供电所的要求,不然会多收费的,他的无功多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14
功率因数提高了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追问

你这个理解得太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