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如何改变孩子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的现状?

如题所述

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发现孩子们心理的变换很大,一方面是家长教唆,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另一方面是父母弱势,而孩子接触的人群高于低层次,所以还带有那么一点仇视心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现在对孩子培养同情心都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技能,因为很多孩子与人发生刑事案都是因为自己缺乏沟通。
例如:全体同学打一个女生,并且有男生拍照。
全体女生打一个小学女生,并且有男生拍照。
女生拿玻璃放在兔子身上,然后坐在上面压死。
一帮女生打一个女生,男生围观。
孩子打游戏超一流,被同龄人嫉妒并报复,致其死亡。
孩子们乘车抢座,互殴致其死亡的等。
家长教唆孩子打人的。
以上案例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让人看了触目惊心。很多案例如果一时失手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个人想改变社会环境是不可能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给各位家长孩子们一些建议。让这些事件少一些,大家记得了解了一些知识后,您可以与众多孩子们沟通。让这些有理智的人群扩大化,让有同情心的人群扩大化。让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充满阳光。让我们用真心改变他们成长中的人生中的一部分。
父母有责任让孩子的心地永远善良,千万别在不经意间把孩子培养成了“冷血动物”。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爱心合同情心,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可以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孩子不同情弱者,甚至有欺负弱者的举动时,父母不要盲目地指责、教训,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换位思考、情感渲染、榜样作用等来帮助孩子改善他的冷漠无情的性格。另外,孩子的善举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要告诉孩子他的爱心终究会得到回报的,虽然我们付出爱心不是为了回报。
还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首先选择的对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带着一颗爱心做事、做人、教育孩子。父母不要把什么怨气都洒在孩子生身上,背不出唐诗,就把孩子活活打死,要我看她是精神有问题。不要因为自己的两元钱找不到了,就对8岁小孩子下死手,打了四个多小时,以致失去孩子。我看这个父母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要不,不可能这样对待孩子。其实,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个别老人重男轻女,生活中不断唠叨,导致母亲心理变化,而时常失去控制,导致事件发生。
孩子在发生心理变化时一般还是在青春期阶段。孩子虐待动物的不当行为是为了发泄压抑、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当发现孩子有虐待动物的行为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与小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和爱护小动物的故事,也可以支持、帮助他饲养一种小动物。研究发现,童年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没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冷漠的性格。因此,纠正孩子没有爱心的行为,父母可以支持、帮助孩子饲养小动物。在街上游玩时,家长不要给孩子捉蜻蜓、蝴蝶等益虫,不要给孩子摘下它喜欢的花朵,更不要主动去做。
发现孩子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时,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比如:看到乞丐给他一元钱,教育他这些人需要帮助,但不是天天去帮助,而是遇到了就去做一做。同学生病了,可以去看一看,关心一下同学或是朋友。经常支持、鼓励孩子向灾区、失学儿童捐款的行为,但是不鼓励孩子攀比。当孩子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在扶困济贫的行为中真正体验到助人为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并且助人的同时,家长一定要适当引导孩子,自己的家庭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来帮助需要经济救助的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俗语:“己不正,何以正人”,所以,想让孩子具有同情心,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