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如题所述

      宋朝时候,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文人当然不例外

      宋朝时期中秋节兴盛的原因,与官方的重视密切相关,在太宗年间,皇帝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那么,宋朝时候的文人究竟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清楚——

一是从共性方面来看,文人与其他人一样登楼赏月、饮酒、吃月饼。

宋朝的中秋节活动是当作一件大事来办的。而那些文人,基本上都是有着一官半职的,因为是采取科举取士制度,文人迟早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上官场,获得一官半职,因此,文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一样的高调度过中秋节。

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记载中看出他们的豪华与做派。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前争占酒楼观月。”就是说,在中秋之夜,那些当官的在自己家的歌榭楼台上饮酒赏月,怡然自得;而一般的市民,也同样是争先恐后地登上沿街的酒楼,去观赏中秋明月。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写到:“王孙公子,富贵巨室,莫不登高楼,临轩观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不肯虚度。”这同样是说达官贵人是登楼赏月,一般人家也是团聚赏月。从这些记载来看,文人与所有其他人一样,都是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团圆欢聚。


二是从文人的个性方面来看,文人还会吟诗、填词、作文。

      文人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在饮酒赏月之际,还要吟诗填词,或者写文章,以此抒发情怀,寄托情感。宋朝文人,可以说是风华绝代,他们在中秋之夜歌咏中秋的诗词,实在是举不胜举,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中秋》了,其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代文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文人的伤感。

      除了那首“中秋词”,苏东坡还写过题为《月饼》的小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由吃月饼而生感慨,不禁写到了“相思”还“泪沾巾”了。这是典型的“文人过节”,太敏感、易感而忍不住触景生情,大发感慨

      苏轼一生坎坷,参透人生,养成豁达性格,但每逢中秋佳节,仍然不禁诗兴大发,感慨人生。他还曾经写过《中秋月》一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依然是在赏月中想到人生无定,即所谓“此生此夜不长好”,感慨命运多舛。

      文人在中秋节对月吟诗,成为宋代的普遍现象。下面再举几个名气不大的诗人所写的“中秋诗”——

黄庚 中秋对月

十分蟾影照人间,一片山河古影寒。

惆怅年年今夜月,人生能得几回看。

黄公度 中秋西江上

月色今宵万里,笛声何处孤舟。

世事堪惊流水,乡心不忍登楼。

连文凤 中秋夜坐

寂寞无如此夜坐,西窗剪烛读离骚。

可邻尘世多风雨,天柱峰头月正高。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是否能够由此看出文人的过中秋节的情景,并清晰地感受到宋代文人过中秋节时的那种特别的情怀呢?这应该就是宋代文人区别于一般人的独特之处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5


                                   

古代人通过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形式过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2个回答  2022-08-24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赏月

宋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香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中秋赏灯

  这里的中秋的赏灯是指中秋夜里放水灯。

  幽暗的河道,被各家各户的老百姓水灯装点得十分明亮,一道泛着光的灯河,伴着人们玩乐至通晓。

  宋代周密所作的《武林旧事》中,就有对中秋之夜放水灯的场景描写;“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美观也”。

花灯的其实有两层。花灯的两层意义分别是:“美观和祭神”。


赏悬灯

  除了河中的花灯,还有一种赏灯。当时的人们为了迎合天上的圆月,将做好的花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悬挂在高处,比如顶楼的屋檐和露台上。

  无论贵贱,每家悬挂在高处的花灯,彻夜发亮,为热闹非凡的夜市照明。这一习俗称为:“树中秋”、“竖中秋”。


中秋民间市井,热闹非凡。花灯点缀的“夜市”里,各种美食数不胜数,各种稀奇的小玩意儿,更是得孩童的欢心。

  最有趣的是,民间舞队和卖艺人的杂耍,将夜市的氛围烘托的更上一层楼。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庶,海外贸易发达,为中秋,元宵这类佳节的娱乐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因此,中秋兴盛于宋代,不是没有缘由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8
夏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恰半”,故名中秋。宋朝时的中秋节有赏月、赏桂、观潮、赏灯、吃月饼、饮酒赋诗等习俗。宋太宗时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
古时候,月饼其实是祭品。《周礼》词条中记载着“秋暮夕月”、“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祭拜月神。宋朝时,每年中秋,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神。那时候,宫廷里流行中秋节的时候吃一种“宫饼”,民间把这种饼也俗称为“小饼”或者“月团”。苏东坡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北宋的文人已经吃“月饼”过中秋了,饼里还有酥油和糖作馅。不过,全民吃月饼过中秋,是要到明朝时候的事儿了。(苏轼的诗是有争议的,因为虽然考证写于元符三年农历八月,但没有提到中秋,也没提到月饼之名。 )
“月饼”一词最早应见于南宋时吴自牧的《梦梁录》里。吴自牧是钱塘人,宋朝灭亡以后,他编写了《梦梁录》回忆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的城市面貌及繁华盛景。《梦梁录》里中秋节的部分读来令今人神往:“此际金风荐爽,玉露词条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宴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而正如欧阳修《沧浪亭》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陋寠巷贫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中秋赏月的活动大约始于风雅的魏晋时期,最初是文人兴起,到唐宋时已非常兴盛,扩展到了民间。宋代孟元老词条的《东京梦华录》词条里写到了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中秋节赏月的盛况:“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 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水浒传》第三十回里,张都监携宅眷在鸳鸯楼安排筵宴,庆赏中秋,邀武松一处饮酒,还叫心爱的养娘玉兰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以助兴,乃是东坡学士的“中秋水调歌”,武松在这样的家宴上被设计陷害。《水浒传》里写到的中秋节惊心动魄,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时度中秋的隆重繁华
第4个回答  2022-09-04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人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古人缺乏对宇宙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将日月这两大天体,视为代表着世界的两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月亮遥不可及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广寒宫玉蟾”以及“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和传说,都是古人丰富现象力的表现。

古人过节也疯狂: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古人对月亮天体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逐渐消退,中秋赏月玩月成为唐代文人的时尚,中秋咏月的诗章在唐代文学的长河中随处可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是唐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

宋明以后,中秋节在全国盛行开来,成为举国同欢的重要民俗节日,尤以宋朝人最为最为狂热,宋代孟元老在《梦梁录》写北宋东京人过中秋节的盛况:“当日,各商店重新装修门面,并售卖新酒,市民哄抢狂饮。下午三点左右,诸店酒已断货,轮到螯蟹、石榴、梨、枣、栗、葡萄、柑桔等美食鲜果上市。当夜,富人在家里登上台榭赏月,而普通百姓则争占酒楼(去晚了没座)玩月,整个城市里音乐齐鸣,人声鼎沸,夜市通宵营业,儿童们嬉戏达旦,好一个不眠之夜!”

古人中秋也放假:

古人中秋节也放假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每个朝代的放假情况不同。中国古代的假日制度由来已久,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当时官员休息时,都要沐浴更衣,所以假日也称为“沐休”。汉代规定,官员每5天返家沐休,所以称“五日休”,唐代改为“旬休”,即每10天休息1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