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洪非的创作年表

如题所述

陆洪非,著名编剧,戏剧研究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家学会理事,黄梅戏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安徽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
1923年10月,陆洪非出生在望江县一个半渔半农的家庭。父亲陆鹤松上过三年私塾,农闲时爱朗读唱本,其祖母也喜欢唱民间小调,这在幼年的陆洪非心灵中撒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在幼年时代就喜欢收集民歌。后来上中学、考大学,在“安徽学院”听几天课后觉得先生教的不如他知晓的多,主动辍学。
1946年至1949年,他先后在芜湖《皖民日报》、“大雷通讯社,合肥的《皖报》,以及安庆的《新皖锋报》担任过记者和编辑工作,同时与进步青年靳彦俊、李献文、黄冈等开展革命活动,传播进步思想。
1949年至1951年,陆洪非曾经在太湖中学及望江中学做语文教师,喜爱黄梅戏剧本的收集及唱词研究,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站立在较高的文化起点上介入黄梅戏。
1951年在担任安庆行署文教文化行政工作后,撰写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黄梅戏》一文,这是第一篇研究与介绍黄梅戏剧种的文章,被收入在1952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华东地方戏曲介绍》一书。
1952年,陆洪非开始对“天仙配”素材的收集,接触到胡玉庭的口述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1953年,他调至安徽省文化局剧目室工作,开始了黄梅戏的专门创作。
在随后的10年间,他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附马》、《春香闹学》、《砂子岗》、《宝英传》等剧本。文革开始后,陆洪非整理、改编的《天仙配》、《女附马》被列为毒草,他与王少方一同被车子拉着挨批受斗,被迫中断了黄梅戏剧本的创作。文革后,陆洪非以更多精力投入到黄梅戏和安徽戏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他主持编校了《中国戏曲志·安徽卷》,完成了共四万多言的《综述》,详尽介绍了夏代至今安徽的民间歌舞、百戏。30余万字的专著《黄梅戏源流》一书是研究黄梅戏的奠基之作。在陆洪非的创作中,黄梅戏创作是其一生创作的重心,贯穿了一生。他对黄梅戏的贡献一是创作、改编了《天仙配》、《女附马》等经典作品,为黄梅戏由乡野小戏走向世界功不可没;二是他从介入黄梅戏起,开始研究黄梅戏,积累了大量资料,对黄梅戏从产生到走向辉煌的历程作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和考论,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