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进行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一点上,我是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挤出时间开焊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2、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我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去选择课外读物,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统一。在积累词句时,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佳句,这时就应该教给学生方法,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3、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汇报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3)开展”读书交流会”。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做出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根据自身所占有的资源状况、课外阅读时间、个体的阅读背景来制定,教师加强实施的督促和评价,可结合班级中的一些评比活动进行评比,如评选班级之星:阅读星、朗诵星、故事星、写作星等。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第2个回答  2019-01-03
首先、帮助孩子学会积累 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在积累词句时,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佳句,这时就应该教给孩子积累的方法,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其次、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家长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家长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

再次、家长尽可能地引导孩子选择经典名著去读。名著是人类知识的精华,孩子通过阅读名著,能够吸收人类精华的知识和思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7-13岁的孩子,由于理解力和思维水平有限,读起一些名著来有点困难,家长不妨向孩子推荐一些适合孩子阅读水平的名著。此外,随着我国图书事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版名著,如果父母不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这些图文并茂的儿童版本不失为最佳选择。
最后一点、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孩子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笔记。笔记中“本书主要人物”、“我学到的词汇”、、“我最喜欢的段落”、“本书值得讨论的要点”、“我配的插图”、“我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等栏目使孩子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孩子的积累运用能力。
第3个回答  2012-11-27
1 首先通读短文,弄清全文的意思 2.找明关键问题 3.找到问题所在句段 4.找出关键词语 5.分析词语 6.什么描写 7.修辞手法 8.生动形象 9.说明什么 10.表达什么感情。
  具体参参照下列内容:
  阅读技巧
  一. 阅读理解的答题宗旨:
  1.尽量用原文。
2.将题目带到原文中,寻找答题区域,结合上下文思考,不可脱离原文凭空想象。
 3.做完以后再读读自己的答案,多从“为什么、什么和怎么”的角度来加以思考。
  二. 写人记事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什么人这么样干什么事(,结果怎样)。
  2.写了谁的什么方面(事)。
  三. 写景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景+特点;
  2、景物+某方面的内容。
  三、说明文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2、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某方面内容。
  四. 概括段意的基本思路:
  1.找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
  2.挑词组合而成。
  3.将相同的内容,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表示。
  五. 概括主要内容:
  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候,……人,在……地方,做了……事
  2.小说:人物、事件、环境。……人,做了……事,怎样做的。
  六. 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抒发了……感情\\赞美了……精神\\揭示了……道理。
  七. 分析人物精神的基本思路
  1.议论抒情句。
  2.根据具体事例思考挖掘精神品质。
  八. 回答人物心情:原因+心情。
  九. 提炼寓意:从不同人物和成败双方分别思考原因,可出看法。
  十. 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一)作用 1.文章的线索 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以活动为线索。     ④以实物为线索。
  2.点明(暗示)中心。      
  3.吸引读者。
  (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
  十一.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1.描绘情景。
  2.词语替换。
  3.写出比喻义。
  十二. 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
  1.判断词性。       
  2.从什么方面修饰了什么。
  3.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 
  4.表现了什么
  十三. 记叙文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1.解释词语——这次词语的意思是……
 2.这一词语所描述出来的情形——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场景、心情、环境……)
  3.这一情形所体现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情感、精神品质——表现(表达)了……(情感)
  十四.说明文中词语能不能去掉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 (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4.如果去掉就会(结合句子分析不准确的原因);与实际情况不符。
  十五.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思考角度: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增加了语言的准确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十六、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方法: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分析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十七、句子的表达作用:
  1.是什么修辞手法。
  2.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什么赋予了人的动作、心理。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场面。
  4.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情感。
  十八、排比的表达作用:
将这些……排列在一起,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场面,表现谁的什么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十九、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
  ②靠中心
  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
  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
  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
  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
  ②呼应
  ③铺垫
  二十、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了什么精神、性格、特点。
  2.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3.渲染了什么气氛。
  4、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二十一、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打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想象的说明了原因或目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2.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3.作比较:把什么同什么进行比较,鲜明突出的说明了……
  二十二、鉴赏文章的基本思路:
  1、 品析思想内容:中心、选材;
  2、品析艺术特色:写作手法;
  3、品析语言:修辞、用词。
  4、紧扣原文,举出一定的例子。
  5、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
  二十三、诗歌赏析的基本思路:
  1.了解背景。
  2.理解大意
  3.抓住重点的动词、形容词,分析诗歌的主题。
  4.品析修辞手法。
  5.分析写作特点。
  二十四、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
  1.尽量忠实于原文,即先逐字逐句的翻译,尽量不要漏掉
  2.保证句子的通顺,即在1(第一步)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增删,以使句子更加通顺。
  3.尽可能的使句子适合上下文和现在的表达,即有时要调整一下词语的顺序,使表达力更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0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