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打更,是古代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我们从现代某些影视剧中就能看到。可是,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呢?

说起“打更”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大概也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或文学著作中去感受了。年纪稍长的老者,或许还曾见过,因为近现代,打更依旧还存在着,一些偏远或古老的城乡地区,还保存着这样的古老文化。比如孙中山的父亲,就曾干过打更的活儿。

在旧时的广大城乡,天一黑(大约晚上7时),打更匠便穿梭在大街小巷,一手提梆梆,一手持着木棒,边走边敲,“嘣!嘣!嘣!”声音响亮却不觉刺耳。响声划过之际,还同时还伴着口号:“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锁好门窗,注意防盗。

古代的夜里,为什么要打更?

打更,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夜间报时的制度,这种工作和现在的巡夜很类似。

一个打更,在现代人看来,是多余且扰民的东西,但是在旧时,却是非常必要的存在。

旧时的人们,鲜有钟表,缺少精确报时的工具,且那时的人们,晚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大家基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有了打更制度,夜里人们听到了更声,就知道是什么时间,该要睡觉了。

影视剧里面,只要一出现打更人的镜头,基本上就是有事要发生了,不是灵异事件,就是有坏人出没。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电视剧惯用的梗,但其实这打更人,在过去确实算是高危职业了,一有危险,首当其冲。

过去,打更人又被叫做更夫,在很早以前,打更真的是为了驱鬼,它源于巫术,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打更的,必须是巫师才行。

后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打更就变成了判断时间的方式。古代,人们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大体时间是可以判断出来的,但到了夜间,黑灯瞎火的,夜黑风高的,就无法准确的知晓时间了。更夫的作用就在于此,乌漆嘛黑的,他手持一盏灯笼,提着一个铜锣,沿街而行,边走边喊,像“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类的。相当于个行走的报时器。

第一次敲,一快一慢的节奏,表明一更天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晚上七点钟;紧接着,先打一次,再来一次,喊着“关门关窗,防偷防盗”,表明是二更天,晚上九点;之后的,一慢两快的节奏,是三更天,喊的是“平安无事”;一慢四快,是四更天,喊“天寒地冻”,是凌晨一点;同样是一慢四快,但如果喊得是“早睡早起”,那便是五更天,凌晨三点了。

人们就是通过更夫的报时确认时间,然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当然,除了报时,它还有高能预警的提示作用,充当着110、120以及巫师的角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7

第2个回答  2020-10-15
主要是为了报时和防火防盗,古代因为没有钟表,所以有设立专门的打更人,同时也提醒人注意防火和防盗。
第3个回答  2020-10-15
一是为了巡街看看有没有失火或者安全隐患,再有就是为了报时。古代没有时钟和手表。
第4个回答  2020-10-15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钟表,所以靠晚上打更来告诉人们时间是多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