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问题

全是关于初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的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
2/有什么历史意义?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4/为什么能开凿成功?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6/为什么隋朝被称为"繁荣一时"的朝代?
7/为什么隋朝会统一?
8/大运河的开凿,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9/涿郡,江都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1.简单回答吧,(1)民心迫切 (2) 民族融合 (3)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自古以来,南北交通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然我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可以更自由地欣赏南北的风景.
4.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5.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隋炀帝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说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好又不好,它好在:1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2加强了南北的交流,3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但它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弄得民不聊生,加深了隋朝的阶级矛盾,促进了隋朝的灭亡.
6.因为在开皇年间(隋文帝),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使隋朝在不长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在隋炀帝时期,(其实他刚继位时还是挺好的)他开凿运河,设置新仓,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隋朝走向"极盛".
7.这个问题应该和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吧.
8.大运河的开凿,不会仅仅只是通航,在沟通水系的同时,也结合水利改造和开发,兴利除弊,保护生态,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依托运河,形成了锦绣江南。

大运河在一千多年中,效益经久不衰,足以证明是成功的。

古人在水利工程上,主张天人合一,天水合一,不逆自然规律,值得今人学习。
9.涿郡指北京,江都指扬州(这绝对是准确的答案,相信我)
给红旗好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9
我的回答使我们历史主任点拨的,会比较准确一些,希望能采纳。
答:1.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人口大幅度增长,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3.因为 1.在政治方面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在经济反面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4.因为1.隋朝初期经济繁荣,有一定的经济基础;2.当时全国统一,社会稳定,召集了大量的民工;3.有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
5.是好事。虽然当时隋文帝开凿运河过渡役使民工,但是它巩固了全国的统一,这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是我国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所以它利大于弊,是件好事!!
6.因为它繁荣但是短暂。
7.因为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大;而且当时陈朝小而腐朽,很容易攻下;而当时南北经济持于平衡。所以隋朝会同统一。
8.大运河开通后,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并且使南方的粮食不断增多。
9.涿郡指现在的北京,江都指今江苏扬州。

呼~~~可累死我了~~~兄弟你不用我的答案可对不住我了呀!!!
第2个回答  2008-02-19
第二册
根据课本第3页“动脑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隋文帝励精图治,使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隋炀帝开凿运河就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还有以前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第4页“动脑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国家水上运输全靠大运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那时陆路运输只能靠人力畜力,用车用马,运量少、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用船装载粮食,运量多、速度快、费用省。)
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隋朝开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得对?你怎么看?(总体上是好事,局部上有损害。他们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偏颇。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也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根据第4页“活动与探究1”:今天的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北段运河已不通航,正在修通之中。)
2课、 根据第7页“动脑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等。)
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课、11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4课、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科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
第16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填充)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有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18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好)为什么?(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后来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按19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它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用功读书,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5课 20页“动脑筋”回答:
1、 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戝夷狄,朕独……是什么意思?(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2页“动脑筋”: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传授内地的历法、绘画等文化,传播内地的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生产技术,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6课28页“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
9课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族名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辽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党项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女真 金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会宁

10课、根据52页“动脑筋”: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再加上装有指南针,可供远洋航行
根据53页“动脑筋”:宋朝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说明了什么历史趋势?(宋朝商业活动的发展已占据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
54页“动脑筋”:A.为什么要发明纸币?(当时商业繁荣,必须使得商品的交换更加方便)
B.纸币有什么优点?(它比金属货币轻便,可在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C.今天的货币又有什么新发展?(制作更加考究,外观精美,有防伪技术,发行和管理更加科学,不容易假造,信用度较高,使用范围可扩大到全世界)
12课 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可根据62页“动脑筋”回答:它反映了什么情景?(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使蒙古迅速强大起来,贡献很大。)
根据66页“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
A、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点?(截弯取直,不再绕过洛阳。)
B、今天“南水北调”工程的走向如何?(请参考地理或政治学科相关课文。)
14课、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历史有借鉴的作用。它可以为领导者提供治理国家或者管理某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他们作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可以为每个人的成长指明方向,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15课据81页“动脑筋”:你怎样评价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双方各有道理。仅从考试制度上说,它使得考试更加规范,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若从社会影响上说,它的规定过于僵硬死板,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这个时候,人家欧洲正处在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之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形成飞跃发展的态势。而我们中国,人们的思想被紧紧束缚着,走向衰落就是难免的了。)
16课、87页“动脑筋”:戚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刻苦好学,深明大义,把志向定位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并非追求个人功名和私利。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他能挺身而出,战功卓著,千古称颂。)
17课91页 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新学案67页“自我测评”的一、二两题。其中第二题议论部分的答案提示如下:
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尽失人心,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消除分裂隐患,有利于国家大一统;还由于太学的设立,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朝“八股取士”,一方面使得科举考试制度规范化、标准化了,另一方面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还导致学风的败坏,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清朝文字狱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思想受禁锢,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8课根据95页“动脑筋”: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三国时,孙权就派万人大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朝时又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所以,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19课根据101页“动脑筋”:清军为什么能够平等大小和卓的叛乱?(从大小和卓方面看,他们的叛乱是分裂行为,而且残害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反对。从清政府方面看,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名正言顺,再加上政策合理,得到当地人民拥护和支持。)
20课根据109页“动脑筋”:比较明初郑和下西洋和清初闭关锁国的后果,谈谈想法。(郑和下西洋,引进了外国作物,增加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清初”闭关锁国”却使得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根据110页“活动与探究2·议一议”: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后果:
A.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B.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
C.由于落伍,中国从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
必须吸取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21课112页
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
(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B.位置——明朝靠南;
C.——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
11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根据11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22课
作品名称 成书时间 作者姓名 你喜欢的书中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曹操、诸葛亮、张飞等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宋江、李逵、武松等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
《红楼梦》 清 朝 曹雪芹、高 鹗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
第3个回答  2008-02-19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因为女人 他要玩乐
第4个回答  2008-02-19
1
2 结束了三百多年 中国分裂混战的状态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强盛的新朝代 各民族大融合继续深化 门阀势力继续衰败 首创科举取士 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 开创了封建知识分子治国的新时代。
3 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起初是隋炀帝杨广为了更自由地欣赏南北不同的风情,更方便地享用各地的物产,动用百万民工挖掘的。这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也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当时隋朝的统治中心就在东都洛阳,大运河的开凿,不但加强了政府对南方的政治军事控制,并能将南方的粮食和丝绸运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南北两地的文化交流。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从现代的眼光看,这样巨大的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和还是管理使用,都需要综合应用测量、计算、机械、流体力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上的难关,还要考虑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确实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就。

唐宋以后,大运河主要用于运输粮食。此外,南方生产的丝绸、茶叶和北方出产的豆、梨、枣等,也从大运河南调北运。大运河沿岸的德州、临清、东昌、淮安、扬州、镇江、杭州等,都因为有了运河而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元朝建都“大都”(现在的北京)时,江南运来的粮食还要依靠隋朝建造的这条运河输送,绕道洛阳,很费周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运输效率, 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山东挖通一段运河,直接连结起江苏和河北原有的运河,又从涿郡把运河延伸到北京,形成了全长1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运河。

在运河与黄河的交叉处,修建时选择了这段运河上的最高点,然后设法把运河连通的水系全部汇集到这里,使它们向南北分流,这样不仅增加了运河的水量,还由于采用水流由运河注入黄河的办法,从而使运河在穿过黄河时,避免了黄河泥沙进入运河,堵塞河道这个大问题。运河两岸,利用有利地形建筑了蓄水的 “水柜”,解决了运河的水源问题。又修建了30多座水闸,节节控制水量,分段平缓水势,以利航行。这样的创造,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水利科技的杰出成就。
4 有民心支持
5 好事,从3题中有
6
7 原因:
A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B长期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
C陈朝统治腐朽
D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E隋朝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8 破坏环境
9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江都:即扬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