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围绕一个观点谈感受的作文

如题所述

就作文教学谈感受

作为教师,如何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如何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呢?说实话,我以前一直感到很茫然。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学习、探究、实践,我有所感悟、豁然开朗。下面,我就三大板块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指导学生写好“生活作文”。
学生感到作文难,难在学生没的可写,没有内容可写。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和感悟。学生写作的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它来源于生活,而且高与生活。我认为写好作文,应该经历这样的三个过程:第一阶段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第二阶段为为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同时也牵扯到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第三阶段为表现生活、反映生活,这是写作文的目的所在。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写好“生活作文”这一大环节中,采取了这样的具体做法:实行“两个开放”,练写“一种日记”。
“两个开放”:(1)、向社会生活开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意生活,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以开阔视野,扩大生活范围。(2)、向自然生活开放。组织学生春游、野炊、爬山、采集标本等活动,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体验大自然的情韵,丰富情感,提高认识。
“一种日记”是学生在两个开放中所闻、所见、所思、所想的文字记录。它的作用:一是积累写作素材。积小流而成江河,成为作文丰富的材料库。二是促进观察深入。为了记清楚、具体的日记,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体验。三是破除作文的神秘感。日记记多了,逐步把日记写好了,和作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作文也就不感到难了。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内容必须是自己的真实的感受,生活的真实的写照。并且,按这一要求定时给学生打分。这样,学生便一个个进入了生活,随时捕捉生活小事的闪光点,体验生活的意义,表达自己的感情世界。随着不断地交流、评议和教师有意识的指导,题材逐步扩大,出现了写集体生活的、写家庭生活的、写社会的,也有写栽花、赏月、咏柳、赞菊的,也有写表扬稿、打油诗、争论问题的、闹意见的、询问的等等。总之日记把生活这本本来无字的天书变成了一部有字的生活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是学生留下的足迹。
二、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
不认识生活,作文就无从可写。所以,要想提高作文能力,就得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如果只靠自己的实践去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是不行的。古语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是说认识生活还来源于阅读。现在的网络、各种媒体、书籍都是认识生活的渠道。丁培忠老师说过:“写作实践是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而阅读则是学习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事实告诉我们:不读,不认真读,或者读得很少,下笔是非常有困难的;而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着这一理论原则,我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的具体方法是:开展“一个活动”,练写“一种笔记”。
“一个活动”是课外阅读活动。在初一年级时就设置了一门必修课——课外阅读课,并努力达到五项落实:(1)、读物落实。每生必须订阅初中生作文报,购置自己喜爱的读物,生均3本以上。(2)、时间落实。每周两节连排(从语文课、自习课各抽出一节),节假日学生自由阅读。(3)、指导落实。上好阅读辅导课;推荐读物;读后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每周课外阅读有具体要求,力求课内外阅读配合。(4)、阅读量落实。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根据调查研究,确定每周至少5000字。(5)、活动落实。把活动看做重要的教育手段,要开展好以下几项活动:举办读书节,每学期至少一至二次;读书演讲会;故事会;读书征文;办手抄报。
课外阅读活动对作文产生了很好的作用:(1)、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学生作文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课外阅读;(2)、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作文大量的词汇、句式、修辞手法来源于课外读物;(3)、积累了大量的思维材料,学生作文中许多认识、观点来源于平时的读书思考;(4)、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学生作文中许多新颖的构思、开头、结尾、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都是从课外阅读的优秀篇章中学来的。
“一种笔记”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我要求学生写好以下几种类型的读书笔记:(1)、摘抄型,即摘抄优美的句、段、名言警句、自然科学知识等。(2)、提纲型,即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梗概,它是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3)、感想型,即读后感。(4)、评价型,即评价书中的人物、事件,判别美丑、善恶、真伪,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分析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上述四种读书笔记,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原则安排在各个阶段:初一上学期以摘抄型为主,学写提纲型。初一下学期巩固摘抄型、提纲型,学写感想型。初二巩固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学写评价型。
读书笔记是学生课外读书的成果的记录,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下列功能:(1)、积累功能,主要积累语言和思维材料。(2)、表达功能,动笔写就是表达,通过记笔记把读书所学所想表达出来,练习了表达能力。(3)、启智功能,记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学生道德观点的运用和审查,学生在多次阅读反思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的感染,改正了错误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修炼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指导学生搞好“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热情。为此我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了以下几种讲评方式:
(一)、“简评”扩展式讲评
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教师的事情,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扩展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选择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讲评课上,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推荐,也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评,对讲评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或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二)、“模仿”式讲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的学生,他们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以试试。这时,教师就应该做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习作在谴词造句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里有一点教师千万要注意,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三)、点评结合
教师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挑选出5——8篇较好的或有特色的习作,打上一个恰当的分数,然后印发到所有学生,让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篇写好评语,准备好后在讲评课上发言。讲评课开始后先由作者读自己的习作,再按小组推荐或抽签确定学生讲评作文,对讲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或奖励,没有讲评到的学生的讲评材料,教师把它收上来打上分数再发回去,好的讲评发言材料可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对作文讲评的兴趣就会加浓,作文讲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四)、“自选”式讲评
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之后,不做详细的批改和点评,只是凭阅读后的感觉打一个分数,然后将学生的作文打乱发下去,每个学生评改一篇。讲评课上,用抽签的办法确定讲评的学生。先是由被讲评的同学上讲台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再让讲评的同学上讲台来讲评。如果这两位同学合作得默契,这样的作文讲评往往很精彩,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讲评兴趣和讲评能力。
(五)、“开放”式讲评
学生作文交齐后,教师可以不看、不打分、不批改,马上组织作文讲评课。首先,教师可以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用小组推荐的方式)确定这节课讲评那些学生的习作,按序号把作者和习作题目写在黑板上。接着,让排在第一位的同学上讲台来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委托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在听完后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点评,允许“见仁见智”,展开探讨、争论,鼓励作者积极参与。一篇结束,再点评第二篇,依次类推。这样尽管一堂课只能点评3——5篇习作,但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都调动到了极致,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效果很好。
作文讲评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做作文讲评的主人,突出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规律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那么,作文讲评课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欢,而且会充满生气和活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0
不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