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上海租界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2
1.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上海,直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皇下昭投降为止,这是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2. 最近碰到一本书,《抗战时代生活史》,作者是陈存仁,一位良医,抗战八年期间,他都生活在上海租界,记录了当时的所见所闻。
3. 因为陈存仁先生的医生身份,认识的人三教九流都有,因此也得以窥见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4. 很庆幸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实在难以想象,如果是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会以什么状态活下去,会去积极救国还是努力求生,还是忍受不了苦闷而只求速死。
5. 书中描写了当时上海租界市民的生活状态,倒是比我简陋的想象要丰富很多。
6.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三十一日,八百壮士奉命撤出四行仓库,到了南翔防线部署完成之后,上海四周都被日军侵占了,只有公共租界两块地方幸获独存,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
7. 小部分人认为会长期抗战下去,租界虽能相安一时,但防不胜防,所以无数与党、政、军有关的人,都不声不响地溜走了。
8. 另外凡是没有钱又怕祸及自身的,也都逃出去了,前后也有二三十万。
9. 一般与党、政、军无关的市民,绝大多数还是留在上海,许多人认为租界的防范还是可靠,而且既与党、政、军无关,更没有逃难的必要。
10. 在这种心理之下,上海租界还是有四百万的人口。
11. 加上又不断有战区的老百姓逃来租界,租界的人口直线上升,已远远不止四百万了。
12. 这些人,各行各业都有,笼统的分一下,可分为富人和穷人。
13. 富人有三种:第一种是,本来在上海就有钱的人,因为战争爆发,地价飞升,房租高涨,他们便越来越有钱。
14. 第二种是经营各式小生意的人,这些人多是贫苦人家出身。
15. 第三种是属于政界的,所谓沐猴而冠的人物。也就是很多汉奸们。
16. 穷人就是一般无钱无货无业的人。
17. 前方战事越是激烈,后方这些人,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两种人的生活各趋极端。
18. 手头有货物的人,居奇不卖,天天以小量抬高价格出售,所以这班人的生活,由于赚钱容易,阔绰至极,日日豪宴、夜夜笙歌。
19. 当时孤岛上所有的游乐宴饮场所,倒是越来越豪华。
20. 为了缓解生活的苦闷,大家不免去寻找刺激,娱乐场所的生意利市百倍,最显著的就是舞厅。
21. 本来租界上的舞厅不过十多家,到了这时,好似雨后春笋一般平添了几十家。
22. 不但晚间有晚舞,下午有茶舞,中午有餐舞,最奇怪的是有几家舞场还举办了“晨舞”。
23. 除此之外,餐饮业、电影业、话剧等行业,也是空前的火爆。
24. 当时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和“前方抗战,后方跳舞”,说的就是当时上海租界有钱人的生活描述。
25. 穷人就没这么多娱乐了,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26. 到后面因为裁缝贵,又没有国外的衣料来源,连衣服也穿不起。
27. 为了保暖,只有在别人身上打主意,就在冷僻的里弄间,剥取别人的衣裳据为己有。
28. 吃不起饭的人,沦为街头乞丐,不向人伸手要钱,只等在各式各样的食物摊档旁边,见到人家买大饼油条或白饭馒头,便动手抢,抢到了就往嘴里一塞。
29. 富人们吃喝玩乐不在话下,穿衣服自然也不逊色,拼命出高价搜罗新西装,一套套换之不休,价格奇贵,也毫不在乎。
30. 当然,还有一种消遣方式,是富人穷人通吃的,那就是抽大烟。
31. 当时瘾君子泛滥到什么程度呢?
32. 看书中这段描述:以上内容只是书中的小部分,还有很多精彩部分,没有一一呈现出来,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33. 虽说只是上海租界一角的生活状态,但也足以一叶而知秋了。
34. 看完忍不住在心里默念,和平真好,和平万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