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为人如何

如题所述

高适为人冷静自持,果敢豪爽。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

生平简介

高适于四十六岁时才经人举荐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后,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谋反。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后因敢于直言,被贬官太子詹事。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为人评价
关于高适的人品与才略,《旧唐书·高适传》曾有所提及:“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这里除批评他“言过其术”外,对他的文才武略,好功尚义,济危定安的政治理想与为政的宽简政策都给予肯定。

从李白、杜甫、独孤及等诗人对他的称誉也能看出他的品格。李白诗云:“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气。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赞美高适运筹帷幄,从容却妖,平定江淮之乱,树立功勋。杜甫诗云:“壮士多慷慨”,“高名动寥廓”《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称他素有壮节,名动宇宙。

又云:“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几。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称誉他辞去鞭挞人民的县尉,受知于哥舒翰,跨马赴边。又诗云:“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管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资亮常传》赞扬他文武兼备,可与曹植、刘祯并驾齐驱。

又以好侠尚气节、赈济灾民、清静治民、负气敢谏的汉汲黯与爱国老将廉颇相比。杜甫还称他为“当代才子”,官高志大,可济时艰。对平定安史之乱也有所期待:“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举商高三十五使君》独孤及:“高侯秉戎翰,策马观西夷。方从幕中事,参谋王者师。”这是对他佐帅从戎,防边御敌方面的赞许。

轶闻趣事

天宝三、四年间,李白杜甫认识了高适,他们相从赋诗,又曾到汴州漫游。感情至深。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善于抓住机会,表现政治才能。潼关失陷后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陈述败亡的前因后果,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赏识。高适看出内乱隐患,直言极谏,吸引了肃宗的目光。永王起兵叛乱,高适又一次抓住了时机,由文人而为戎帅,负起讨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李白因为参与永王的叛乱而被高适的手下逮在浔阳狱中,杜甫写给李白多篇同情的诗篇,高适没有,对于李白的请求,连回音都没有,销毁了以前与李白的诗篇。高适可能是怕沾了李白的晦气,牵连自己。李白第三任妻子宗煜曾经登门拜访高适求救,高适不见反而躲开。从另一面表现了高适的冷静与理性。一步走错,不仅建功立业抱负成空,还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而对于天真的诗人李白来说,他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他还认为高适是自己的密友,高适飞黄腾达,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适会援手的。朝廷大赦天下,李白也被无罪释放,只是二者关系已经破裂,最终也没能挽回那段友谊。此时高适已由诗人成为彻头彻尾的政治人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2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为人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他的诗词充满了豪盛唐气势。他出生于武周盛世,然而并没有在盛世的大唐找到自己的一份出路。在46岁以前,他数次科举、数次落第。他没有被失败击垮,而是选择随遇而安,游历各地,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

高适的诗歌作品具有苍凉悲切的艺术风格,与李白的浪漫和充满幻想,以及杜甫的悲天悯人和悲愤截然不同,使得高适与他同时代其他诗人有着相异的特质。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个豁达洒脱、随遇而安、慷慨豪迈、气势恢弘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