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崖绝谷的穷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 文言文“穷”字解释

在文言文中,“穷”充当实词,既可是形容词,又可是动词,还可是名词。其语义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当“穷”是形容词时,其意思如下:

1、本义:穷尽,完结。例如:《说文》:穷,极也。又如:《小尔雅·广诂》:穷,竟也。再如:《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2、贫穷,缺乏衣食钱财。例如:《广雅》:穷,贫也。又如:《左传·昭公十四年》:分贫,振穷。再如:《荀子·大略》:至无有者穷。

3、边远的。例如:陆游《夜读兵书》: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4、特指不得志。例如:《楚辞·屈原·涉江》:固将愁苦而终穷。又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穷则反本。

可谓穷矣。

5、小;浅。例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6、大。例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7、高。例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陆(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8、破旧;破烂。例如:穷破(陈旧残破)。

二、当“穷”是动词时,其意思如下:

1、寻根究源。例如:《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揭穿。例如:沈括《梦溪笔谈》: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三、当“穷”是名词时,其意思如下:

1、终端;终极。例如:《荀子》:纵欲而不穷, *** 心奋而不可说也。

2、缺陷。例如:陈亮《酌古论·曹公》:此其为术,犹有所穷。

3、恶人。例如:《逸周书》:上贤而不穷。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4、通“躬( gōng)”。身体。例如:《荀子·正名》: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

2. “穷”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穷”字在文言文中有以下这些意思:(1) 形声。

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

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稀少(2) 同本义 穷,极也。

——《说文》穷,竟也。——《小尔雅·广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传·系辞下》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

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吕氏春秋·下贤》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儒有博学而不穷。

——《礼记·儒行》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欲穷其林。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理屈词穷。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3)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4) 贫穷 穷,贫也。——《广雅》分贫,振穷。

——《左传·昭公十四年》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穷饿无聊。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6) 边远的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陆游《夜读兵书》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楚昭王喜曰:‘二公子怨吴必深,宜乘其穷而厚结之。’”乃居于舒城,使之练兵以御吴。”

(7)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穷乡僻壤(穷困偏僻的乡间)。(8) 特指不得志 固将愁苦而终穷。

——《楚辞·屈原·涉江》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可谓穷矣。

(9) 又如:穷人(10) 小;浅。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11) 大。

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12) 高。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陆(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13) 破旧;破烂。

如:穷破(陈旧残破)(14)穷,困也。其反义词:达(通也) 。

《十三经注疏·小雅·小明》:靖共(音恭)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音汝)。

西汉毛苌传云:靖,谋也。正直为正,能正人之曲曰直。

东汉郑玄笺云:共,具;式,用;谷,善也。有明君谋具女之爵位,其志在於与正直之人为治,神明若祐而听之,其用善人,则必用女,是使听天任命。

不汲汲求仕之辞,言女位者,位无常主,贤人则是。唐孔颖达疏云:人之穷达,在于上天。

贵贱生死,命皆先定。故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是上天之命,定於冥兆,非可以智力求、非可以进取得,《易》(周易)称:君子乐天知命。为此也。

大夫身遭困厄,悔於进仕,劝友修德,以待贤君。此诗是令其友,听天之处分,任命之穷达,不汲汲求仕之辞也。

又,爵位是君所设,官非其友之物,而此诗谓之尔位,故又解言汝位者,以位无常主,贤人则是也。其友贤者,有此位分,故谓之汝位也。

又例:勿以穷达而易辙,勿以夷险而易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5)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词性变化 〈动〉(1) 寻根究源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说卦》(2)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3) 揭穿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4)穷尽、完结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名〉(1) 终端;终极 纵欲而不穷, *** 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2)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3) 缺陷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

——陈亮《酌古论·曹公》(4) 恶人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

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5)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6) 通“躬( gōng)”。

身体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

——《荀子·正名》(7) 又象形,从穴从力,意指洞穴中的男人,即房奴曰穷。

3. 穷,尽,极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穷qióng

①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双急。”

②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④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

⑤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 *** 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又】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外不足。”

⑥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

【辨】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尽jìn

①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②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④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⑤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

⑥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⑦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⑧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

jǐn

①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

②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极jí

①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②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③辘轳的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④尽头;顶点。《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⑤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极也。”

⑥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⑦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⑧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⑨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极马倦。”

⑩最;非常;极其。《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4. 古文中的穷共有哪些解释

①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饿无聊,追购双急。”

②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困来归丹。”

③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绝无踪响。”

④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其林。”

⑤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 *** 白白养着~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 《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乏者得我欤?”【又】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外不足。”

⑥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诘之变动而来。”【辨】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5. 翻译三段古文

太上皇帝(赵构)即位,效法古时尧舜法令,回溯探求遥远之时唐虞的想法,沿袭太宗所尊崇。至大观初年,于是效仿李公麟的《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

总共收藏的物品,大小礼器,已有五百有余。世人已经知道这些器物受到珍贵爱重的原因,因此有得到一样(如此的)器物,价值数十万,到后来还有至百万不止者。于是天下坟墓被破坏殆尽。特别是宣和年间最为猖獗,尚方(官方制造供御刀剑等珍贵器物的部门)所贮藏的器物达六千余件,于是百器皆尽。

赵构悟得八法之妙(指汉字笔画有侧(点)、勒(横)、努(直)、趯(钩)、策(斜画向上)、掠(撇)、啄(右边短撇)、磔(捺),谓之八法。),留心于古时风雅之物,在兵戈与风流交替之时,用尽全力求访书法名画。清闲的空余时间,陈列玩赏,临摹拓写,未有丝毫懈怠。大概是因为皇帝喜欢至极,(为其)花费多少都不顾忌,所以四方整日争相奉上。后又在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购买北方遗失的器物,因此绍兴内府所贮藏的,不少于徽宗宣和、政和年间。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於沐浴之者,戒之甚也。”

汤沐浴之盘,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岐阳石鼓,泰山、邹峄、会稽石刻,以及汉魏以来圣君、贤士的墓碑、祭器、诗刻与序文,下至古文、大篆、八分书和隶书及各家书文,均为三代以来最为贵重奇伟精巧并为人所喜好之物。…….从事不如喜好,喜好不如专一。我姓颛,又好古,只要是世人贪念的,我对其都没有贪欲之念,因而得以任余之好古至此。喜好已深,虽然致力未足,依然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因此,向上自周穆王以来,向下至秦汉隋唐五代,向外至四海九州明山大泽,穷尽山崖海谷,荒林破冢,神仙鬼怪,奇诡传说,所有的都有,以之为《集古录》。

自己所翻译的,只能如此了……

6. 文言文《汶水》翻译

《从征记》说:汶水发源于莱芜县,西南流;又说,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边山峦连绵一百多里,水道大都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

这一带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林莽茂密,断崖峭壁,遥相对望。有的地方,险峻的山峰挡住去路;有的地方,环绕的岩石隔绝深谷,山风吹动,枝梢鸣声响彻幽谷。

攀登高峻的山峰,走入幽深的山谷,都令人心惊胆战,有时路绝崖断,比绳索引渡更加艰险。离出谷还有十多里,在一座孤峰下另有一处山谷,山谷里有清泉,泉上数丈处有两个石洞,能容人行走,进入洞口一丈多,洞内高约九尺,宽广四五丈,据说是古人穴居的地方,洞里还留有柴火做饭留下的黑烟痕迹。

山谷中树木茂密,人迹罕至。但还能见到少许山田,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