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二十四节气表

如题所述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如下:

1、立春,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2、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

3、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4、春分,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5、清明,是气清景明的意思,适合出门踏青以及祭拜先祖。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6、立夏,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7、小满,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

8、芒种,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

9、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10、小暑,表示盛夏正式开始。

11、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12、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14、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15、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16、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7、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18、霜降,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

19、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

20、小雪,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21、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22、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

23、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5
全年二十四节气表如下:
1.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 清明:每年4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 立夏: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 小满: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节气。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相差十余天,形成了“霜降无霜”的年份。
19.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0. 大雪:12月7日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大雪节气。
21.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向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雪后大晴天气,寒冷干燥。
22.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3.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