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比较好的周记(暑假),最好不要重复,2~3篇要比较平常的事,O(∩_∩)O谢谢

好的追加分

第一次坐飞机

我坐过火车、坐过地铁、坐过船……可就是没有坐过飞机。听妈妈说,我们要坐飞机游玩去,而且还是双飞!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高兴得头一天晚上几乎没睡着觉。看着黑色天空,恨不得一眨眼就到天亮,好赶紧坐飞机。  
第二天,我和妈妈来到了沈阳桃仙机场。安检完,终于坐上了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我们来到机舱,共有35排,每排5个座,每座上方都有一个空调和开灯按钮。空姐介绍了怎样系安全带和怎样穿救生衣。这时,广播说:“飞机马上要起飞了,请关闭电子设备,系好安全带,拉开遮光板和收起小桌板。”  
飞机起飞了,只见它先在滑道上滑行,五分钟后,比车轮小的前轮上升到天空,霎那间,只听“嗖”的一声穿入云霄,我俯瞰地面,高楼大厦,崇山峻岭,这时显得实在太渺小了,俨然是一个沙盘,一个框架结构图。  
飞机又一次直冲云层,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洗桑拿时冒出来的蒸汽。啊!空中的一切使我惊叹不已,天空上的云千变万化,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玉雕,有的像原子弹爆发时形成的蘑菇云,有的像冰雕,还有的像连绵起伏的雪山峰……飞机在空中运行平稳了,飞机平稳得像蜗牛一样爬行,不像我平时在地面看的飞机飞得那样快。  
我解开安全带,开始玩座位上方的几个开关,左碰右弄,明白了怎样开空调、开灯。让我感兴趣的不只是这些,我还赶忙上趟厕所,原来飞机上的厕所极其秀气,小得只能容一人。空姐开始发饮料,我喝了个遍。总之,我把飞机视察个底朝天。飞机飞了一个多小时后,开始慢慢降落,我们遇到了强气流,当时我感觉五脏六腑如同翻江倒海一样。着陆时,飞机“噌”的一下,前轮先着地,在滑道上一直滑……彻底落地了。“好爽呀!”原来坐飞机是那么刺激。  
这次坐飞机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在飞机前还拍了一张玉照呢!

挖地瓜

暑假里我回老家帮奶奶干活,还在那儿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挖地瓜。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我哼着小调,扛着锄头和奶奶高高兴兴地上山挖地瓜。
到了田里,我看见地瓜苗在摇拽着幼嫩的身体在风中翩翩起舞可爱极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锄头挖起地瓜来。
可是地瓜却很不听话。不论我这么挖,它要么断了,要么裂了。气得我又拍手,又跺脚。这时远处传来奶奶那温柔的声音:“乖孙子,你要拿地瓜苗为中心,下手要猛一点,力气大一点。”
听了奶奶的指点我的信心又回来了,我再次拿起锄头,打足了气,准备好好地和地瓜再“战”一场。我拿起锄头对地瓜苗仔仔细细地比划了一般,才吧锄头猛地扎下去。这次的结果和上次一样,锄头狠狠地扎在了地瓜的身上,出现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我见地瓜抬着头,挺着大肚子好像在说:“小不点,你会挖我吗?还是让你奶奶来挖我吧。”
我越看越难过。突然,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含着哭声喊道:“奶奶……奶奶……地瓜它欺负我!!!您还管不管啊!!!”
“乖孙子,地瓜没有欺负你,是你的方法不对啦。”话音刚落,奶奶便拿起锄头演示了一遍给我看,让我领会到挖地瓜的“奥妙。”
第三次。我吸取前两次的经验,又跟地瓜“开战”了!!
我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推开地瓜上的土;然后对地瓜所在的位置比划了一般;最后再用锄头把地瓜挖出来,把土弄干净就可以了!!
我抱我第一挖出来的地瓜高兴得又蹦又跳,迟迟不肯放下!!!
后来我又挖了许许多多的地瓜,而且越挖越多!越挖越快!!越挖越有劲!!!
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山头。我和奶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总是兴高采烈的,因为我们今天满载而归了!

捉河蚌

暑假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最有趣的还是在乡下捉河蚌的事。
一天,我看到大姨家那群大白鹅老是伸着长长的脖子“哦,哦,哦——”地叫,便问表哥:“为什么这些大白鹅老是‘哦,哦,哦——’地叫,难道没吃饱吗?”表哥说:“它们呀,馋得很!”“那它们要吃什么呀?”“它们最爱吃的是小河蚌。”“小河蚌!哪儿有哇?”“小河沟里有,我可懒得去跟它们捉。”“唉!去捉吗?我正想乐乐嘛!”表哥扭不过我,只好答应带我去。
我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山间,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河掩映在绿荫中,几条小鱼在水草旁嘻戏打闹,河边几块稀疏的鹅卵石躺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却没有看见什么河蚌,沙滩上空空如也,只有一些小洞洞。我正纳闷,表哥突然嗖地跳过来,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乒乓球大的河蚌。“你怎么不去找河蚌?”这时我也顾不得回答他,只是一个劲地说:“哇!这么大的河蚌啊,你是在变魔术吧?”“什么呀,你在沙滩上找呗!”我半信半疑,心想:“试一试也没什么坏处,或许还能找到呢!”我见沙滩上有一些比较大的石头,以为河蚌躲藏有底下,便用尽全身力气推石头,满以为下面有一大堆河蚌,找了大半天,结果只找到了一个拇指甲盖大的一只小河蚌。有了这次经验,我就继续搬石头,还真捉到几个小河蚌。正当我要向表哥炫耀时,表哥已是“战果”累累。我不好意思地说:“你怎么捉那么多呀?传传经验吧?”“河蚌喜欢水也喜欢沙,你看靠近水边的沙子里有一些小洞洞,河蚌就在那里面。”听了表哥的话,我恍然大悟,连忙跑到水边找到一个小洞洞,使劲儿一抠,一只河蚌露了出来,我连忙捉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也捉到了很多的河蚌,真乐得我合不拢嘴。
夕阳西下时,我们才提着满满的两大袋河蚌凯旋而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4
(Don't repeat)
你的一生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只有高中学历的汪满田没能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只好去建筑工地做小工维持生计,但他坚信将来一定能在大上海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个多月后,他在休息日去劳动力市场,碰到一位招聘伙计的茶庄老板。老板叫吴天贵,福建武夷山人。当他开出每月800元的工资待遇后,汪满田一口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来上海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徽商。
汪满田在吴老板的茶庄里一干就是三个年头,卖茶、拉货、送货上门,早起晚歇,他见识了成千上万的顾客,也熟悉了茶叶生意的门道以及周边的大街小巷。渐渐地,他的脑中有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1995年的春天新茶上市之际,吴老板又开了一家茶庄,把原来茶庄的生意托付汪满田打点,还给他招了一名伙计。两个人晚上同住在只能放下一间单人床的茶庄里未免太挤,汪满田便在附近租了个小单间。
这个房间还不足6平米,摆下一张钢丝床,再放两条小凳子,就不剩多少空间了。但为了节省生活开支,他还是去旧货市场花200元钱买来一台旧冰箱,摆在房间一角。这样他就可以早晚买点菜,自己做饭吃。
吴老板的茶庄里只卖各种福建名茶,像铁观音、大红袍之类的。但从小喝惯黄山毛峰的他还是更喜欢老家手工炒制的茶叶,这年春茶开采时,他特地让父亲从邮局寄来了三斤“黄山大谷运毛峰”。
每天喝着老家寄来的毛峰茶,让他更加渴望开一家自己的茶庄,把家乡的好茶推销给广大顾客,同时成就一番事业。
当时在上海开一家最简陋的茶庄,每年的店租就得两万多块钱,再加上店面装潢和启动资金,少说也得十万块钱!
虽说这三年来汪满田省吃俭用,工资也在不断增涨,但总共才积攒了三万块钱,离十万元差得太远了。眼下要想开茶庄,只能说服父亲把老家的房子作抵押,去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贷款。
为了早日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年初夏汪满田说尽了好话求恳求老板吴天贵准了他三天假,专程赶回老家与父亲相谈抵押贷款事宜。
在到家的这天晚上,他第一次与父亲推杯把盏,喝起了白酒。借着几分酒兴,他鼓起勇气向父亲说明了来意。不料话刚出口,老实古板的父亲把酒杯往桌面上一顿,怒吼道:“臭小子,你好吃懒做不在家好好务农也就罢了,还要老子把房子抵押贷款给你做茶叶生意,门都没有!”
父亲的反对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当地不少茶商在这几年中做茶叶生意亏了本,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汪满田躺在床上伤心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便负气离家回上海去了。回到上海之后,汪满田还在生父亲的闷气,就连父亲先前寄来的黄山毛峰茶也不想喝了。因为一看到这些茶叶,他的眼前便浮现出父亲蛮横的面孔。他一气之下把那用塑料袋包装的两斤毛峰从冰箱顶上拿下来,可四下一瞧,又没有地方可放。
看来看去,最后发现只有冰箱里还有空间。为了不轻易看到这些“可恨”的茶叶,他用好几张报纸把它们包裹起来,然后放在冰箱最下层的角落里……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工作的繁忙早让汪满田忘记了对父亲的不快,也忘了那些放在冰箱里的茶叶。
直到这天傍晚,有个在上海工作的老乡找到他的主管的茶叶店,指名要买一斤老家的毛峰,说要拿去送一位偏爱黄山毛峰的上司。可茶叶店只卖福建名茶,就在老乡大失所望时,汪满田猛然想起,父亲在春茶采摘季节邮来的毛峰还放在出租房的冰箱里。
汪满田搬了条小凳请老乡稍坐,又交待了伙计小潘几句,然后骑上单车直奔住处。可当他从冰箱最下层的角落里拿出那些存放了大半年的毛峰茶,打开外面的旧报纸,在灯光下看到塑料袋里颜色依然翠绿的干茶时,不禁目瞪口呆了。
卖了三年茶叶,从吴老板那里学了不少贮藏方法,可一到夏天,所有的茶叶都会慢慢发黄,到了冬天,就更加难看了。
汪满田私下里也曾尝试过一些干茶贮藏方法,譬如把茶叶用塑料袋密封,埋在石灰里……但这些贮藏方法总是不尽人意,到了秋冬季节,里面的干茶还是变得枯黄了。
可是这一回,真叫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把干茶放在冰箱里,竟然能保挂它们原来的颜色!
一阵狂喜过后,汪满田慢慢冷静下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如果明年春天能把大量的新茶放进冷库冷藏,到了秋冬季节再拿出青翠依旧的干茶销售,肯定能卖上比春茶上市更好的价格。
但要想赚到更多的钱,自己必须让这个秘密尽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不泄露出去。所以他没带上这些翠绿的干茶去见那位在茶叶店等候的老乡,而是去了附近一家黄山老乡开的茶庄,买了斤颜色发黄的黄山毛峰带给他。
从这天起,汪满田开始为自己的“财富梦想”精心策划筹备着。在过年之前,他便在市郊看好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私营肉联厂,并预付了5000元钱租下了他们的一间冻库。
春节的时候,他向吴老板辞了职,带着那包贮藏在冰箱里的毛峰回到了黄山市歙县大谷运老家。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吃好了年夜饭,汪满田特意用玻璃杯为家人们一人沏了一杯茶,当然,放的是他专门从上海带回了茶叶。
父亲、母亲,还有爷爷、奶奶都是采茶、制茶的能手,当他们看到在这寒冬里依然青翠碧绿的茶叶,一个个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在他们开心地品香茗之后,汪满田这才不慌不忙地向他们道:“这是我用特殊方法保存的茶叶,如果明年我在春茶季节收购一万斤黄山毛峰,用我的办法贮藏起来,然后等到冬天再拿出来卖,我保证可以稳赚两百万……”
有这么青翠碧绿的茶叶摆在眼前,父亲也深信不疑,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他的“发财”计划。
还没等到96年春茶开采,父亲就去信用社办里了房产抵压贷款,还向所有的亲戚朋友说尽了好话,借来他们的定期存单,总共在信用社贷了30万巨款。
汪满田觉得资金还是太少了,在收购春茶毛峰时,他又向乡亲们提出了年底连本带息还清茶款的存诺,并开出了高于市场价两成的好价格,总算凑足了一万斤黄山毛峰的数量。
接下来汪满田将这些毛峰茶装箱,又在外面套上一层厚厚的麻袋,这才雇车运往上海。为了掩人耳目,他先把茶叶放在一间临时租用的仓库里,直到半个月后他才亲自踩着三轮车,一早一晚陆续运往市郊的冻库贮藏。然后又请父亲从老家赶往上海,专门为他照看这间冻库。
没有人知道他运的是什么货物,直到97年元旦这天,汪满田的“WarmTea”茶庄正式开张,一下子摆出了数百斤青翠碧绿的黄山毛峰,立即引来广大消费者的疯狂抢购,不到半天,几百斤黄山毛峰就卖完了。
没买到茶叶的顾客便向汪满田高价订购,可汪满田坚决不答应,说要买茶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决不会借机抬高销售价格。
不到半个月,一万余斤黄山毛峰就被抢购一空,汪满田也赚了两百多万!当同行们带着羡慕与嫉妒来向他取经时,他却带上钱回老家给信赖他的茶农们付茶叶款了……
经过几年滚雪球式的财富积累,到了2003年春茶结束,汪满田赚的钱已突破三千万!又有谁想得到,这么多的财富却是一台旧冰箱成就他的!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用冻库冷藏茶叶的方法还是泄密了。当同行们纷纷效仿时,汪满田又有了新的战略目标——他要把茶叶生意做到国外去!
经过两年多的筹建,2005年冬天汪满田在黄山市歙县经济开发区建起了自己的茶叶精制加工厂——WarmTea茶叶有限公司。“WarmTea”的意思就是温暖人心的茶,而且恰好是他的名字谐音。
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茶叶精制加工厂,每年可以精制加工几百吨干茶。汪满田不但要把生意做到国外,还要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当地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现在汪满田茶叶公司有员工数百名,相信聪明能干、以诚为本的汪满田一定能够将徽商的创业精神发扬光大,把他的茶叶生意做得更大更强……追问

这是中学生的周记吗。。。

追答

他的题目是《你的一生》
汪满田改成“你”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