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读书和跑步,方不能辜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读书和跑步,就是在补精神上的钙身体上的铁

世间可以有地位身阶的不平等,也可以有权利钱财上的不对等。有一种不平等就是精神上的错位断层,读书少导致的养料与水分流失。要说还有一种不平等就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平等,运动少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病怏怏的体貌就跟岩石风化成沙土一碰就散架一个道理。

一个是精神上缺“钙”;一个是身体上缺“铁”。

谈起读书,就像是感受春日里万花拂醒的快意绵绵;夏日里萤火漫舞的轻盈向晚;秋日里枝叶滑落的天地一色;冬日里雪花回旋的惟余莽莽。一年四季的入世出世,这是古人的读法。

现今读书,阅读不仅需要梗概基本的草木虫鸟、山名川字、古往今来;更是在解锁一个人的事迹经验和推导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同异联系,世界是广阔的心灵追求是无止境的。好比有一种我与朱自清同在一片天空呼吸,他的存在我能感觉得到一种吸引和沉湎而今只剩下那些犹如无根之水,一瓢饮尽就无再续杯之遗憾。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读书功能就是成为了一些人经营生产生活和培育行为修养的行动指南。丰富门类的书籍在各行各业应运而生,书籍本身不会改变世界,但读了书的人能改变世界,后来才有知识革命、知识能改变命运一说。

因此,读书就成了一项生活资料索引和补给未知的食粮。它能带一个人去领略世界景观和异域风情散发出的惊喜;了概苍穹之边还有星辰斗转的瑰丽;让神秘的事情变得浅显易得,让繁杂的事物成为简单有趣的说解。这就是后面说的读书让一个人有气质,让一个人走的路更辽远。

有一种感觉,小的时候读书选择面少,接触的都是大家名著之类的,所读之书基本一看就能入味儿一读就能生情,就像小时候的麻花儿有一种亲切的家乡味儿,这就是那个纸媒体时代的特点。

后来进入了电子书时代后(网上阅读或是平板 、Kindle等),尤其是畅销书流行了,我都不知道选择读谁的书?哪一本书值得去看?快销书就跟速食一样饱餐而没有营养,都是一些只为迎合群体需要,食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付费阅读),况且好多书刊排名都有打榜嫌疑,华而不实。

好多人估计都同我一样,再也没有耐心像纸质版那样去细细地品或是一字一句去斟酌,再也没有笔录于纸上,铭记于心上的冲动之感。往往都是寻求快,提取一些关键要义,俗称的断章取义(找彩蛋)。阅读电子书有一个特点对眼睛伤害大相应在情感倾向上就缺乏席地而坐的镇定。

有伤害,读书就成了完成任务,涉猎的东西十分匮乏。在日后的聊天过程中看似说话四平八稳如一碗清水,若是细究深入此人必定暴露无遗。

电子产品类的读书我一概不用,给人一种电子产品边框的狭窄感,又不好比对翻阅,故此崇尚纸质版。能做笔记能重复翻阅,能亲切体会到它皮肤的光滑之处,书香弥漫在读书人的周围再吸入鼻腔持久的酥润。

从前读书讲求快,认为读书越多就表示一个人很有内核。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脑袋小,储存的东西不多吸收又特别缓慢,说白了就是慢热,像基本的背诵和翻讲自然甘拜下风。

脑袋小就导致了读东西记东西特别容易健忘。读书量从以前一个月5本减少到了一个月1本,别说速度降下来了收获的东西就很多了,可以根据红黑之间的批注反复揣摩然后得出新解。从前读锱铢积累的《围城》,基本的人物关系脉络都理不顺更不能根据时代背景去评析作者所要表达的多层妙喻意蕴。

现在慢下来为其注解添批复就好多了,虽然懂的依旧浅显至少知道里面人物个性与道德的弱点另外从围城也揭示了当时的婚姻束缚。有对文化的批判,有对人物的讽刺,尤其是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统统的这些都是需要靠参详和来回寻味才能求得。

读纸板书还要读书慢,能读出一种格局,无形当中就处理了集约与粗放的关系。当然不适用那些日更能力强和吸收力特别好的人。

不光要读还要写出来,光看不写忘性更大,当时当地把那些精美辞藻或是真情浓浓的篇章牢记住了,随着时间落红的流逝转眼就成了云散烟消的春梦了无痕。写出来的目的是要把读的进行消化通过组织串联语言的方式在白纸上留下生命里还可以描述的证据。

学生时候的自己有一个特点,只要是一写作文就受制于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举个例写名人就那么几个,不是秦始皇怎样就是爱迪生怎样,结尾大抵都是“我们应该如何做然后会变得如何如何或是我们一定要学习谁的品质然后自己才能怎样怎样”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足够的素材积攒就成了统一模板就是所谓千篇一律的“撞鸡汤”。

写的目的就是要发觉内心的肤浅,反思自己下笔要有神就必须读书破万卷和读书深似海。

当然,读书要把务实和务虚处理好。多读大家的文章是务实求真一种自我知识结构的横纵拉扯调和,读一些玄学诗歌作品就是务虚一种知识结构的隽美修葺,两者融合起来就是生命写真,背后就具备了诗意元素。脚踏实地的独有事例表达和飘浮悬空的出奇意象阐述就成了思维格调和作者风格。

读书与跑步之间的关系也要紧。要说读书比作是饭,那跑步就会是饭碗。读书的过程就是盛饭的过程,跑步的过程就是在保住自己饭碗的过程。

就像自己有时候加班连续坐在转椅上,工作安排又紧凑就会出现双肩、腰椎、肌肉酸痛等症状,就是身体吃不消(胜任不了)压力大的工作。

选择跑步的目的呢?一是积蓄饱满的热情投入在日益紧凑的工作中;二是延缓病症的到来,保持现有良好的身体水平;三是有更多精力去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四是在奔跑的过程中发现人间意境和意象,用诗意的方式在文章中开花结果。

跑步没有更多的生理要素,喜欢了就跑爱上了就跑觉得对自己重要就跑,全凭自觉。

为什么要跑步 ?就像我曾经说过的:“跑的是厚厚的革命本钱,享受的是这个社会的不断进取。跑步不是胖人的专权,也不是瘦人的享受。跑步是主动意识的皇冠,谁主动谁魄力谁就拥有这至高无上的无形利好。”

为自己投入一盏茶的时间,为自己省下懒床的时间,从书房跑向田野,一场大汗淋漓加上蓬头淋浴就是一次洗尽铅华。

读书享受的是一种诗山词水间的沉醉不知归路,跑步就是踏遍千山万水的意乱情迷难自拔。前者读的是臻于至善的间隔人生,后者跑的是气血充盈的铁骨铮铮。

读书投入成本小,精神收益颇丰;跑步耗费时间短,体魄在大汗之后方显稳固。一个造就了脑子灵活,一个塑造了身子康健。 恰如古人所说:“夫健全之精神,必寓于健全之身体;非常之事业,恒赖于非常之体魄。”

脑子和身子就像是修真小说里的大侠一样,闭关修炼方能再次涅槃,要么脑子好使;要么身体抗打。换句话说,脑子和身子定然要成为主辅关系,而读书兼配跑步就是为了让自己既能打又能谋,这就是为什么职场里有人推崇的要有勇有谋。

但所读之书皆要是劝善之作。醉生梦死心无向上遒劲、灯红酒绿热衷酩酊鲜欢、觥筹交错善行是非阿谀等类人心不静,是读不下去书的。

但所跑之地皆要是愿意之处。案牍劳形无暇旁顾、朝会晚勤日理万机、营营逐逐紧紧巴巴之类人心有七事八事,是跑不持久或跑不了的。

估摸约算了下我书龄不算长,结合切身工作的实际体会,读书读出几点要义(跑步曾分析过,现略过):

第一,读书之于修为。 不行鸡鸣狗盗之事,害人之心不可有,不可肆意占有窃取也勿要有亵渎把玩心机,可以不用牢记自己对别人的全心全意而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使绊子这是人性善为。

第二,读书之于情怀。 说话措辞方圆之间拿捏妥当,涵养挥洒于宾客四座。就能表达出月亮可以是上弦月与上弦月之间的盈缺,而非一出口就是月亮被该死的天狗来回撕咬,突兀而又生硬。

第三,读书之于温度。 生活时常有很多耳巴子扇过来,读书就是让这些耳巴子不至于把自己给扇昏死过去,虽灼热留在了皮层之上,但内心已有了砥砺困难的温度,心生同不利因素共存的决心,而非逃避,真的,躲是躲不掉的。

第四,读书之于是非。 明晰自己需要什么和追求什么,从迷茫中找出追求意义,摆脱拧巴劲儿,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到自己真的有长处还是无所不能。不再人云亦云,有主见有偏颇与如是感。

真的,最廉价的东西确实人们往往最容易忽略不在意的东西,比如读书与跑步。最让人担忧的是钙铁流失了都不知道补一下,真的有一种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完美谢幕

其实,写文章这件事,我很当回事,别人可能只是一个兴趣。

生活在三线城市,非黑即白生计的搬运工,非白即黑文章的搬运义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