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石库门的价钿_作者:邵明

如题所述

——下面举个民国买房的例子。 最近读民国时某老中医的回忆录。 回忆录里说, 民国十六年, 这位老中医在上海南城购房置地, 瞧中一幢两层小楼, 卖主喊价两万五银元, 他觉得合适,自 掏五千,从朋友那儿借足一万, 签了房契之后, 又拿着房契,到钱庄办理抵押贷款, 贷了一万元, 算是把房钱凑够了。

这段回忆录提供了两条信息:

一、 民国时上海钱庄已经开始经营以房产为抵押的贷款业务, 近似现在的银行按揭。

二、在民国十六年, 上海有两万五可买一套房子了。

我得啰嗦一句, 卖主喊价两万五, 可不是人民币两万五,而是现大洋两万五。 现大洋两万五还是挺值钱的, 在民国十六年的上海, 一块现大洋能买150根油条, 或者35碗乌鸡面, 或者80瓶荷兰汽水。 大户人家办丧事,最名贵的“知宾酒席” 也不过2元一桌。 当时最牛的贵族小学育才学校, 每学期学费才要3元。 掰指头算算就会明白, 那位老中医花两万五千银元买套房子, 相当于花掉了一个人一辈子的饭钱, 这笔开支还可以让几千个乏人管教的小孩子进入贵族学校就读。

老中医买的那幢石库门两层小楼, 底层五间, 顶层四间( 顶层少盖一间, 空出来的地方当露台) , 占地半亩, 有个小院子, 跟现在的独栋别墅没什么两样。 这么好的房子, 要价两万五还真不算贵。 你知道, 现在上海市中心城区( 中环以内) 的独栋别墅每平方米不低于五万, 想买同样面积同等样式的一套房, 没有几千万是弄不成的( 2007年) 。 几千万, 那可不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饭钱, 而是一家人几辈子的饭钱。

当时上海的土地、 房价与白银和老百姓的收入情况, 现在的房价和老百姓收入情况; 上海以前租界, 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每亩银1318两, 到1907年达到9606两, 升值七倍多; 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银10476两, 1933年达到了银33877两。

20世纪30年代的1两白银, 等于现在的多少呢? ——30年代, 上海普通老百姓三口 之家, 收入大致是300两白 银( 大洋) 。 其生活水平( 能购买的食物/生活用品, 相当于目前年收入3万元家庭的购买力——由此看, 当年一两白银=现在100元人民币( 当时, 技术工人收入250大洋/年; 小学教师400元大洋/年) 。

当时在市中心建里弄房子, 以容积率1.5计, 地价3万两/亩——45两/平方米( 楼面价30两) , 以人民币1000元/平方米建筑成本计( 10两银子) 。 成本: 40两白银/平方米, 加上10%利息, 10%税费, 15%利润, 5%其他=56两白银/平方米合: 5600元人民币/平方米。

当时, 上海人收入为目 前的40%( 目 前普通人家收入7.5万人民币, 当时300大洋, 合3万元人民币) ——目 前政府的统计数低于7.5万元, 实际是有的。

上世纪30年代, 当时的5600元/平方米, 购买的吃力程度,相当于目 前的14000元/平方米。 而当时, 上海人口只有目 前的1/4, 买房银行基本没有按揭贷款的。

以上摘自小说《房老虎》选段。作者:邵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