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种行为是冷暴力,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许多妈妈却一直在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3


和别人正聊得火热,或者手机里的电视剧, 游戏 正上瘾的时候,孩子叫你。孩子却在一边叫你,这时候的你干脆不搭理,想要让孩子就此放弃缠着自己。

要出门去逛街,孩子要跟着,于是示意奶奶把欢欢领到卧室,然后偷偷溜走。奶奶把孩子哄回卧室......当孩子再次来到客厅,妈妈已经不见了。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小孩子会发生争执会犯错,训了孩子一顿后,孩子主动道歉了,不仅不理不睬,反而阴阳怪气的说“早干嘛去了,现在才知道错了”。

作为父母,对上述场景可能熟视无睹,甚至也跟孩子说过同样的话。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能体罚孩子,却往往会忽略另一种隐形的暴力——“冷暴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生命早期,对母亲有一种天然的依恋,这个从他出生起就一直照顾他、陪伴他的妈妈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妈妈的离开,哪怕是很短暂的离开,都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焦虑与恐惧。

如果妈妈悄悄地离开孩子,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信任感,孩子会觉得,那么爱我、那么疼我,我那么依恋的一个人,都可以悄无声息地离开我,我还能信任谁呢?从此,孩子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与胆怯,把自己的内心包裹、掩藏起来,用怯生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我们这样做会让孩子感觉到束手无措。小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如果家长对孩子冷暴力的话,只会导致孩子心理被扭曲。 你知道吗,对孩子冷暴力的行为,要比打骂后果还要严重!

心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生气的话,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要明白,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半点教育成分。因为我们这是在本质上,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甚至自暴自弃。


2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学校开家长会。有一个环节是:家长、孩子互相匿名写小纸条,说一说,对方什么言行最让自己难过。

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什么“不听话”“同样的错误犯好几次”“太贪玩”“犟嘴”……

轮到看孩子的答案时,却发现他们的纸条内容,倒是惊人的一致。

就你这样子,长大了也没出息”“你早晚得进监狱”“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说我很差劲,跟别的孩子不能比”“做错题说我笨得像猪”“再哭我就打死你”……

其中还有个孩子写着: “妈妈说的话,全部都是。”

随后,老师选了几个孩子,让他们模仿一下自己的爸妈。

一个女生伸出右手食指,用力地戳着旁边孩子的额头,皱着眉,龇牙咧嘴地朝他吼:

天天就知道吃和玩,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像头猪一样,不许哭,滚去看书!

说完,连翻了几个白眼,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手机,像模像样地玩着,嘴里还不住地骂骂咧咧:“当初真不该生你。”

另外一个男生模仿的,是自己的父亲,表演前他说场景是在外面,在场的家长就来扮演,当时围观的路人。

然后,他一边假装用力地扇孩子的手臂,一边大声地呵斥:要你有什么用,学习学不好,一点儿小事也办不好,下次再这样你就给老子滚。

说话中间还夹杂了几句粗话。

......

语言的力量是无形的,且非常强大。它浸润式的进入到孩子的内心,积极的语言多了,就化成一种养分滋润心灵;消极的语言多了,慢慢凝结成一把刀,一点点的挫伤心脏。时间久了,孩子会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孩子没有甄别事物真假的能力,你说什么他信什么。


3

杜绝冷暴力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沟通。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父母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而父母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更有耐心,更讲究方法,不能随意对孩子使用冷暴力。每个人都需要被人看到和理解,孩子也一样。无论怎样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放下上位者的姿态,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在生命早期,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画家,父母在这张纸上画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画面,所以说父母的 育儿 水准影响着孩子生命的高度。而孩子的心理成长永远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任何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