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手抄报图片大全

如题所述

百年前在风雨中破浪前行的红船,以星星之火燃成燎原的火焰,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让整个华夏大地“日月换新天”。

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必然,让美好今天成为必然的,是初心不改的觉醒者,是勇往直前的奋斗者,是舍生忘死的奉献者。他们并不知道胜利何时才能降临,但他们坚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正如鲁迅所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 顾 百 年 岁 月 

凤 凰 涅 槃 ,浴 火 重 生 

忆往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屈辱记忆,它透露的是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现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彻底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

曾经,偌大的旧中国,多少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看今朝,中国人民不仅彻底告别了“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跪着犹不能求生”的悲惨命运,而且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忆往昔,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满怀希望地设想,要在中国筑铁路、铺公路、建大港,连通大江南北、内陆边疆,曾被时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的中国,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世界大港十之有七,已远远超出孙中山当初的设想。

曾经,我们虽有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但我们的梦想只能止步于岸边;而现在,我们的远洋巨轮穿梭世界、艨艟巨舰劈波斩浪,“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


通过对比曾经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展现祖国的蜕变与发展。

第一,适当变换引领对比的词汇,如:忆往昔/而现在、曾经/看今朝、忆往昔/如今的中国……
第二,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对比,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民族风貌与国家实力相结合,如:先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事实,再从微观角度描述今日中国“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具体细节。
第三,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既能充实内容,又能增加文采,如:“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出自康有为演讲,既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使文章富有韵律感。

通过为“今天的中国”下定义,多角度诠释今日中国的美好。

第一,连续运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是……”的句式,形成排比,从平安、幸福、和睦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通过描写人民的生活状态,从侧面体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第二,引用相关数据作为论据,增强论述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如: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8.4%;2020年中国是参与调查国家中幸福指数最高的,感到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的中国人比例高达9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